暮春時節,氣溫上升,以前有了初夏的樣子。但與此同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也來了,還能不克不及好好用飯了?
但是,現階段的食欲不振主要是氣溫上升,人體內代謝紊亂惹的禍。想好好用飯,不如先開胃,常按幾個在我們肢體里的開胃“開關”!
一、足三里穴
定位:位于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利用:坐位,雙手分散在同側下肢取穴,食、中指并攏做環形按摩,力度由輕到重,并配以點、按,力度稍重,以穴位局部有酸脹感為佳,每次約5分鐘。
成效:對種種胃部不適均有精良的調治作用。
二、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四寸,前正中線上。
利用:平躺、坐位或立位,右手掌根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按摩。注意,要有“浸透力”,動員皮下構造活動,不要只在表皮畫圈。力度由輕到重,堅持呼吸勻稱。
按摩約3~5分鐘后,雙手搓熱,掌根堆疊置于中脘穴上,共同呼吸舉行按壓:呼氣時下按,吸氣時掌根緊貼著皮膚一同上抬,云云反復3~5分鐘,至胃脘部有溫熱感為宜。
成效:能改良食欲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癥。
三、膻中穴
定位:在胸部,橫平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上。
利用:平躺、坐位或立位,一手拇指按于穴位之上,做上下朝向往返按揉,力度由輕到重;約2分鐘后,改為點按,力度以本人可以耐受為度,時間約2~3分鐘,以局部顯現皮膚紅暈、有溫熱感為佳。
成效:有寬胸理氣之效,對精力較差、心情煩悶等情志方面成績有改良后果。
四、四縫穴
定位:在手指,第2~5指掌面的近掌側指間樞紐橫紋的中央,一手四穴。
利用:一手拇指掐另一手的四縫穴,掐的力度以能耐受為度,每一手指的穴位掐1分鐘支配,以局部顯現紅暈為佳。
成效:具有化積滯、消宿食之效。
以上四組穴位,逐日兩次,簡便好記,本人入手,掀開“胃口”。(本文轉自中醫學武藝殿堂)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5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