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李白《山中問答》

時間:2024-11-28 04:50:59 閱讀:5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李白《山中問答》


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世。


譯文

有人困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內心卻一片輕松安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瑤池尋常。


正文

余:我,墨客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棲:寓居。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念書處。一說碧山指山色的青蔥蒼綠。
自閑:安定得意。閑:安然,恬然。
“桃花”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入,遇一與外界阻遏的桃花源,里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存。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寂靜悠遠的樣子。
別有天地:尚有一種地步。別:別的。
非人世:不是人世,這里指墨客的隱居生存。

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情勢并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存的安閑天然的情味,也體現了作者的分歧心思。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發問的情勢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諦聽答案時,墨客筆鋒卻存心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體現出墨客興奮而自持的模樣形狀,形成了輕松愉快的氣氛;并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奧秘的顏色,形成掛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靶淖蚤e”三個字,既是山存心境的寫照,更標明這“何意棲碧山”的成績,關于墨客來說,既不以為新穎,也不感受懷疑,只不外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加了變幻迂回,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世。”這是寫“碧山”之景,但是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布局,加深了詩的神韻。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致,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向往的美來渲染、來驚嘆。由于外表寫的“笑而不答”的模樣形狀,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暴顯露這種情感。“山花如繡頰”(李白《夜下征虜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天然的端正,在榮盛和消失之中體現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協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看法反應了墨客熱愛自在、單純開朗的性情。

“碧山”之中這種沒出名利,又不冷清荒涼的情況,充溢著天然、安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世”所能比。而“人世”畢竟怎樣,墨客沒有明說。只需讀者了解事先暗中的實際和李白的不幸遭遇,墨客“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世”,隱含了詩民意中許很多多的傷和恨。以是,這首詩并不完善是抒寫李白超脫實際的閑適心境。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表現出“碧山”之“美”,并以此與“人世”構成光顯的比力。因此詩在作風上有一種“寓莊于諧”的味道,不外這并非“超脫”。憤世嫉俗與興奮浪漫屢屢能奇妙地一致在他的作品之中,體現出分歧的對峙一致。

全詩固然僅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說、有刻畫、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生動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形貌外貌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真假比力,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接納不拘格律的古絕情勢,顯得淳厚天然,悠然舒緩,有助于轉達出詩的情韻。

泉源:唐詩宋詞古詩詞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55982.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