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湯顯祖

時間:2024-11-03 08:44:53 閱讀:6

天天了解一位汗青名士——湯顯祖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本籍臨川縣云山鄉,后搬家湯家山(今撫州市)。被稱為“東邊的莎士比亞”。

出身書香家世,早有才名,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并且能通天文地域、醫藥卜筮諸書。萬歷十一年(1583)中進士,在南京先仍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明萬歷十九年(1591)目擊事先政客糜爛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惹惱了天子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克制豪強、惹惱顯貴而招致上司的非媾和場合權利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時期,一方面渴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漸漸取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

湯顯祖有多方面的成果,而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此中《還魂記》(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僅為中國人民所喜好,并且已轉到達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度,被視為天下戲劇藝術的珍品。其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敘述戲劇扮演的一篇緊張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他照舊一位出色的墨客。詩作有《玉茗堂全輯》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汗青評價:

明代沈德符:“才情自足不朽?!?/span>

明代呂天成:“曠世奇才”,“千秋之詞匠”。

明代王驥德:“可令前無作者,后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罷了。”

1959年,田漢到江西臨川拜候“湯家玉茗堂碑”,作詩:“杜麗怎樣朱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span>

軼事典故:

戀愛故事

《牡丹亭》以前上演了四百余年,湯顯祖娓娓形貌的戀愛故事,降服了多數觀眾,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青年。此中,最為典范的當數俞二娘(俞二姑)。用眼下的盛行語來說,她是一位“超等粉絲”,與當今的追星族比擬絕不遜色。

有一條為昆曲研討者奉若珍寶的史料,紀錄在明人張大復的《梅花卉堂筆談》里:“婁江女性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崾取赌档ねぁ穫髌?,蠅頭細字,教學其側。幽思苦韻,有痛于本詞者……”俞二娘在讀了《牡丹亭》今后,用蠅頭小楷在腳本間作了很多教學,深感本人不快意的運氣也像杜麗娘一樣,整天郁郁寡歡,最初“斷腸而死”。臨終前從松開的纖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并且“飽研丹砂,密圈旁注,屢屢自寫所見,出乎不測”。湯顯祖得知消息后,揮筆寫下《哭婁江女性二首》:“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怎樣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傷心必有神。一時筆墨業,天下上心人。”

湯顯祖去世150年后,與他同為江西人的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據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紀錄,這部以劇作家湯顯祖為主演的傳奇分上下兩卷,共20出。傳奇中多次顯現特別人物俞二娘。比如第四出《想夢》,寫俞二娘耽讀《還魂記》,柳生和杜麗娘竟幻影現身。第十出《殉夢》,寫俞二娘讀《還魂記》斷腸而死(這恐怕源于張大復的紀錄)。但是到了腳本的下卷,故事變節的厘革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比如第十五出《寄曲》,寫俞二娘死后20多年,她的乳母將俞二娘批點的《還魂記》送到了湯顯祖手里。第十六出《訪夢》,寫俞二娘的亡魂方案拜候湯顯祖,以此意訴之釋尊。第十九出《說夢》,寫湯顯祖宗子死而去世,與淳于棼、盧生、俞二娘、霍小玉(除俞二娘外均為湯顯祖的劇中人)等人在天王前相會,論世事皆夢。最初一出,則寫湯顯祖在玉茗堂睡覺,睡神引俞二娘的靈魂進入湯顯祖的夢中,與之相會。湯顯祖感其知己。淳于棼、盧生、霍小玉等人也來見。玉茗花神傳天王法旨迎眾人入覺華宮。

興辦書院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于萬歷十九年(1591)貶任徐聞典史。古時徐聞縣民俗好斗人皆輕生,湯顯祖為了推行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團結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興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熟悉生命的緊張性而化其輕生之俗。并宣傳“正人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寶貴”的人生哲理。湯顯祖將書院的12間講堂,分散定名為過堂、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并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今生,海波整天鼓,誰悉貴生情?!睖@祖在教學上對弟子不偏不倚,因材施教,扶理談修,逐日津津不厭。

經過湯顯祖的教導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教師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事先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后先輝映,文風稱極?!比f歷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聞比年干旱,民食不充饑,但各位向學,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葺貴生書院,并訂立了《院規條》,還撥出學田96石作為會科經費,可見湯學以前深化徐聞民意。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修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地人民對他的崇拜和懷念。

泉源:汗青人物傳記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54594.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