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上海,燈影霓虹,除了那些勾勒出都市天涯線的古代修建,承載著都市汗青文明沉淀的老修建也是這座都市緊張的自薦紙片,這此中便包含了那飽含江南水鄉神韻和文明沉淀的古典園林,上海最負盛名的五大古典園林——黃浦豫園、嘉定古猗園和秋霞圃、青浦曲水園以及松江醉白池。今天隨著市住建委走進秋霞圃,在山石水榭中對話古今↓
秋霞圃·游園記
秋霞圃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街道東大街314號,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中年代最新鮮的一座園林。1962年,秋霞圃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秋霞圃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至今已有500余年汗青。秋霞圃由龔氏、金氏、沈氏三姓的私宅園林和邑廟(城隍廟)兼并而成,園內修建大多始建于明代,龔氏園、邑廟則可上溯至宋代。
秋霞圃公園入口
人文寶貝與天然美景相融,協同孕育秋霞圃的獨到之美。園內“三園一廟”布局別致、構思精良,亭臺樓閣內在深沉;山具丘壑之美,水攬幽邃之勝,故有“都市山林”佳譽,可謂明代園林佳作。本篇將帶領各位走進秋霞圃,品讀其共同的修建藝術和園景遺珍,體悟這座人文園林的共同魅力。
建
筑
藝
術
1
城 隍 廟
城隍廟包含大殿、寢宮、校籍堂、掖樓、吹鼓亭、戲臺、井亭、轅門、儀門、照壁等多個修建。邑廟景區修建宏偉個高,布局共同,其大殿是上海地區保存最為完備的邑廟修建。
城隍廟
在體量上,大殿高17米,東西最寬處20米,南北進深46米;在全體布局上,大殿為歇山式雙頂連體布局、鼻昂斗拱架構,在江南古修建中較為稀有;在屋頂樣式上,大殿以筒瓦蓋頂,正脊魚龍吻,中朔龍戲珠,垂脊收頭塑“八仙”座像,戧角各塑坐獸3只,瓦當上有龍壽圖紋。殿前軒梁也極具特征,雙脊檁翻軒上鐫刻有人物、鳥獸、花卉,兩頭細磚門洞,軒前月臺青石圍欄,金剛石望柱頭鑿石獅18只。
城隍廟局部
2
屏山堂 · 賓藻風香室
園內該處修建為堂、室一體的情勢,平面呈凸字形,東向三楹為屏山堂,西向一楹為賓藻風香室,正中有磚墻相隔。屏山堂因堂前湖石假山得名。堂前情形低洼,亦接納“旱園水做”的假象法,三面以湖石堆砌,給人們以“池”的以為,1985年舉行過大修。
屏山堂
屏山堂 · 賓藻風香室
屏山堂為南端歇山式、北端硬山式修建,前后有貢式軒廊。正門落地長窗6扇,東南墻有萬穿花格漏窗,中堂北側夔腳線瓶花落地罩;北連依依小榭、凝霞閣,西向半亭,即賓藻風香室,置屏門,兩側磨磚坐檻;南向軒廊接閑研齋,廊內磨磚門框,雜錦門洞,轉角墻處有漏窗。在修建細節上,以磨磚坐檻,以鳳壽飾瓦當,以萬穿掛落飾廳堂。
屏山堂掛落
屏山堂門廊
3
扶 疏 堂
“扶疏”出自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之句。1983年重修,劉小晴書額。
扶疏堂
扶疏堂具硬山式屋頂,南向建三楹六架。正面書條格落地長窗6扇,支配矮墻、半窗各4扇,軒廊上有萬穿掛落,下有磨磚坐檻。北墻中有法形萬字穿花漏窗,支配書條格落地長窗各4扇,西廊接彤軒。
扶疏堂
堂前庭院,湖石小巧,花木扶疏,百年臘梅,盛夏吐蕊,清馨怡然。
4
舟而不游軒
池上草堂因形似舟楫,故別名“舟而不游軒”,名出自唐白居易的《池上篇》《草堂記》。池上草堂位于桃花潭之東北岸,是秋霞圃的緊張景點,也是“疁城八景”之一。
舟而不游軒半亭
此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光緒二年(1876)重修。作為重椽歇山式修建,舟而不游軒建三楹七架,前后有一枝香鶴頸椽軒廊,東接半亭,西披回廊,南廊萬字穿花掛落,磨磚坐檻,北廊萬字穿花掛落、尤物靠。
舟而不游軒
邑人周承忠集石鼓文“舟而不游”題額于東披。東披為半亭歇山式,二戧角,三面尤物靠,形如船頭,三面臨水,有一條石似跳板毗連南岸。額下置明鏡一方,人在鏡前可觀北岸碧光亭、南山、涉趣橋一帶景色,鏡內景與鏡外景,真假比力,真幻莫辨,有“一堂靜對移時久,勝似西湖十里長”的贊譽。
舟而不游軒回廊
名
園
修
繕
為維護園林的汗青面貌、保護文明遺產、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2018年以來,秋霞圃內多處修建連續舉行了保護性修葺。
特征工藝簡介
城隍廟大殿
木構件查驗和墩接加固,局部腐朽嚴峻的按原樣互換。
城隍廟大殿木構件修復前后
觀水亭及連廊
屋面翻鋪、戧角修復。
修復后的觀水亭及連廊
晚香居
東南方及東北硬山屋面挑檐垛頭修復。
修復后的晚香居
從桂軒
屋面創新,環包脊、戧角水戧及勾頭修復;外立面長窗木搖梗修復;木構件原外表油漆出白重做廣漆。
修復后的從桂軒
賞
秋
霞
圃
秋霞圃楓葉美景
秋霞圃的名字源自唐代墨客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刻畫了夕陽余暉與孤鶩齊飛的壯麗情形,以及秋水與長天相接的廣闊意境。秋霞圃的園主在定名時借用了這句詩中的“秋”和“霞”二字,寄予了本人對園林美景的稱贊和向往之情。同時,“秋霞”二字也寓意著園林內四序景致如畫,尤其是春季的楓葉景觀更是美不堪收,滿園紅楓好似紅霞棲落,與園內修建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秋日畫卷。
歷經500余年
時至今天,這座江南名園內
詩會、雅集、樂聲仍不停于耳
踱步其間,賞園林風姿,聞絲竹之音
了解百年之外名士雅士于此對景賦詩的場景
賓藻風香室
從桂軒室內
碧光亭及舟而不游軒
舟而不游軒
補亭
碧梧軒
依依小榭
桃花潭石橋
材料:市住建委、市歷保中央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5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