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未有絕后。
晉朝畫家顧愷之被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的"三絕"大畫家。他畫的人物模樣形狀傳神、外貌生動,但與眾不同的是他畫人物向來不先點眼珠。有人問其緣故他說:人物傳神之處。
正在這個場合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又出了一個叫張僧繇的大畫家,擅畫山川、人物、佛像。梁武帝制作了很多寺廟佛塔命他作畫。聽說有一次他在一座寺廟的墻上畫了四條龍,卻沒有給龍點眼珠。他說恐怕點了眼睛這些龍會破壁而飛走。眾人不信堅持要他試一試,他便點了兩條龍的眼睛公然破壁飛去。這一傳說固然夸大,卻分析白張僧繇作畫武藝是很高明的。
唐朝的畫家吳道子集繪畫、書法之大成,有畫圣之稱。據傳說他曾為唐玄宗畫巨幅嘉陵江圖,幾百里山川竟在一天內畫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畫了煉獄變相圖,不畫鬼怪而陰森逼人。相傳看過這幅畫后改正自新,棄惡從善的大有人在。
因此厥后有人評價這三位畫家:"顧冠于前張絕于后而道子乃兼而有之"。意思是說:顧愷之的成果是前人所沒有的;張僧繇的成果是厥后的畫家所莫及的;而吳道子則兼兩人的優點是未有絕后的。于是人們就從這句話中引申出"未有絕后"這個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5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