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的拼音(解釋「豐」字的草法)

時間:2024-07-07 12:44:09 閱讀:10

表明「豐」字的草法

表明「豐」字的草法

黃簡

2013年9月21日寫于加拿大。

北京保利來香港舉行2013春季拍賣,香港學生 Veng 在拍賣目次中見到顧祿一幅作品,沒有釋文,于是留言:「第六行第三個字看不懂,請幫助。」

我通常不直接答返學生成績,而是啟示他們討論。這是一個草字,那就要想想怎樣了解這個字的草法。數日討論,這個字沒有人讀出來。中秋節前,另一個學生 Jee Yin Lee 在圣彼得堡旅途中留言,說約莫是「豐年」之「豐」,這個料想是對的。

但是為什么是「豐」呢?

這要從古筆墨提及,「豐」的篆書是

,而「豊」的篆書是

,即禮的本字。可以看到,二者十分相近。以是古時有人把這兩個字互作異體字用,清人顧藹吉《隸辨》說:「『豐』或訛作『豊』,與『豊器』之『豊』無別,經典相承用此字?!谷绱艘粊?,「豐」也可以寫作「豊」,外表為「曲」,底下為「豆」了。很分明,這是隸定的時分顯現的訛變。

如隸書《封龍山頌》中「國富年豐」的「豐」,也用了異體字,上半部寫為「曲」。

由此想到一件事,三十多年前,我拜候鄭逸梅老教師,他問我:「清代錢南園的名字,你怎樣讀?他的署名,或寫錢澧,或寫錢灃,讀音畢竟以何以準?你編《書法》雜志,當有一標準?!?/p>

我想了一想說,南園字東注,以是應該讀錢灃?!对娊?風雅?文王有聲》有「豐水東注」﹝「豐水」,《書?禹貢》寫為「灃水攸同」,多水旁,均指陜西扶風的一條河名﹞,南園的名字,顯然由此而來。老教師聽了很滿意。

轉頭來說顧祿這作品,「豐年」之「豐」,他也是取異體字「豊」。原本「豐」字草化的標準寫法,應為

,見王羲之《十七帖》。上半部簡省為一橫三點,下半部「豆」,可以省簡為兩橫。這個字我在草書課程上專程重申講過,和「無」 字十分相近,

「無」底下是三橫,比「豐」多一橫。王羲之《十七帖?清晏帖》這兩個字都有,一個兩橫,一個三橫,學草法區分這是憂傷的佳本。

明人喜好竄改草法,寫「曲」的草體,常寫為

,如祝枝山。顧祿亦取法于是,上半部寫為「曲」,下半部加上兩橫,后果出來了一個很難讀的草字「豐」。

草書很多人喜好,學草書搶先學草法,研討草字的由來。草法應以《急就章》為本,今草需下光陰于《十七帖》,有此根柢,便可揮運。宋以下各草書名家,草法不嚴,初學者不成取法,不然容易亂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49699.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