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最常用的三個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
假如你看這三個方名,更像是治心的,實踐上都是治脾胃病的經典名方,為什么要“瀉心”呢,實踐是指心下脾胃之間壅閉不通,經過瀉下之法買通中焦從而起到治病的目標。
半夏瀉心湯,由半夏、干姜、黃岑、黃連、人參、甘草、大棗七味藥構成,按辛開,苦降,甘補分為三組。清上溫下,苦降辛開,寒熱并用,以和脾胃,為醫治寒熱互雜之心下痞的主方,也是醫治胃病的常用方
生姜瀉心湯,就是半夏瀉心湯加上四兩生姜,干姜減為一兩。醫治時辨證要點為脅下疼痛及腹中腸鳴。方中重用生姜,和胃降逆,宣散水氣從而消痞滿,用于醫治水熱互結于中焦,脾升胃降反常所致的痞證。
甘草瀉心湯,是在半夏瀉心湯的基本上,去人參,加大甘草用量。以甘草為君藥,在補脾胃的同時,發揚甘草瀉火的作用。醫治中焦氣滯濕盛的同時還可兼治虛熱上擾,重用炙甘草調中補虛,共同辛開苦降之藥,以是能用于醫治胃氣健康,寒熱龐雜所致的痞證。
從證候上去說,
半夏瀉心湯證是心下痞,滿而不痛,吐逆,腸鳴攔阻
生姜瀉心湯證是心下痞且硬,干噦,嘴里有異味,腸鳴而下利,
甘草瀉心湯證是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腸鳴而下利,且下利次數多。
從用治范圍上去說,這三個瀉心湯被廣泛運用于種種胃腸疾病的醫治,但醫治的重點和范圍卻不盡相反。相反是脾胃病,半夏瀉心湯主要醫治胃脹且不硬;生姜瀉心湯主要醫治胃反酸,口有異味,干噦,脹并且硬兼腸鳴下利;而甘草瀉心湯主要醫治胃有炙烤感,干嘔,心煩,寧靜不下去,脹硬并且滿兼腸鳴下利次數多。
半夏瀉心湯側重于濕敦睦滯;生姜瀉心湯側重于胃中氣滯、肝胃不和;甘草瀉心湯側重于干冷、虛熱上擾。
別的三個方子都能用于上熱下寒的調治,區別在于:假如上熱下寒伴隨脾胃健康,就用甘草瀉心湯;假如上熱下寒伴隨痰特別多,就用半夏瀉心湯;假如上熱下寒伴隨著胃寒,就用生姜瀉心湯。
文中所涉用藥請在醫生引導下標準使用。
#分享中醫學心得#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4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