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糧食大省、生齒大省,GDP總量排名舉國第2位。從GDP總量來說,江蘇乃至凌駕了天下上局部中等興旺國度。
現在,江蘇下轄13個地級市,此中,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都市,同時也是舉國15個副省級都市之一。
從1667年江蘇省組建以來,江蘇省省會都市顯現了好多次變遷。很長一段時間內,顯現了江寧府、蘇州府雙省會并立的格式。新中國建立初期,南京市被暫且提升為直轄市,江蘇省被拆分為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那么,為何江蘇省省會終極選擇了南京,這時期,其他地區曾天然會成為省會嗎?
一
元朝時期,舉國被區分為10個行省。此中,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從屬于河南江北行省,基本上以長江為省界。蘇南和皖南局部地區,則從屬于江浙行省辦理。江浙行省辦理30個路、1個府府、2個直隸州州,算計26個散州、143個縣,江浙行省的省會在杭州。
事先,江浙行省屬于舉國經濟最富庶的省份。1368年,朱元璋創建明朝今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上,把舉國區分為南北直隸13個省。此中,出于均衡的必要,明朝把蘇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劃入了南直隸。在明朝統治時期,由于南京屬于明朝的留都,留下了十分完滿的機構體系,南京六部賣力兼管南直隸各個州府。
在明朝統治時期,南直隸下轄了14個府、4個直隸州,分散是: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淮安府、揚州府、鳳陽府、廬州府、安慶府、徽州府、寧靜府、池州府、寧國府、滁州、徐州、和州、廣德州,總計辦理了97個縣。依照統計,南直隸每年交納的錢糧錢糧,是第二名浙江省的2.63倍,其錢糧總額占舉國錢糧的1/3,足見經濟才能之強。
停止1630年,南直隸總生齒凌駕了3040萬人,占舉國總生齒的16%。17世紀中期,清朝基本上建立了本人的統治。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隸更名為直隸省。南直隸的位置下降,更名為江南省。關于江南省,清朝十分器重,以為“直隸外,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為大”。江南省生齒浩繁、經濟興旺、面積廣闊、水網密布,辦理難度很大。
二
1661年,清朝順治十八年,清朝組建了江南左、右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在江寧,辦理淮安等9府,轄蘇北和安徽等地區。江南右布政使在蘇州,辦理蘇州、常州、松江等5府,轄蘇南和上海等地區,這是江南省被拆分的第一步。1667年,康熙天子在位的第6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更名為安徽布政使、江蘇布政使。從這個時分開頭,顯現了安徽、江蘇的名字。
1760年,乾隆天子在位的第25年,安徽省、江蘇省的區劃框架,以前徹底安定下去。江蘇省構成了8個府、3個直隸州、1個直隸廳的區劃格式,分散是:江寧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太倉州、海州、通州、海門廳。
隨后,江蘇省顯現了一個很故意思的情況:兩江總督、江寧布政使等坐鎮江寧府,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市,江寧布政使賣力辦理江寧、淮安、揚州、徐州、海門、南通等地。同時,江蘇巡撫、江蘇布政使等坐鎮蘇州府,江蘇布政使賣力辦理蘇州、松江、常州等蘇南等地。兩江總督、江蘇巡撫分散坐鎮不同的都市,在清朝統治時期,江寧府、蘇州府都擁有省會的本能機能。
換而言之,在清朝統治時期,江蘇省屬于雙中心省會形式。1911年發作辛亥反動后,公布獨立的江蘇在蘇州府府城設立江蘇省都督府,第二年都督府遷往江寧府,自此蘇州與江蘇省會再無扳連。
1912年,清朝死亡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階段,江蘇省省會顯現了新一輪的爭論:蘇州雖經濟興旺,但地域地點過于偏東,攔阻于統籌江南、江北各地。從地區地域地點和長江航道的便宜條件來說,南京愈加切合。1912年開頭,江蘇省省會建立在南京市。
1928年,南京市的位置進一步提高,成為特別市,也就是誰人年代的直轄市。既然南京市成為特別市,江蘇省天然必要新的省會都市。江蘇省在揚州、蘇州、鎮江3個都市中反復權衡,終極選擇了鎮江市。鎮江適居蘇省鐵路、長江、運河三大主線之要沖,無不便利宜。1928年7月,江蘇省省會遷往了鎮江市。
但鎮江的省會僅維持了十年支配。1937年起全盤抗戰發作,江蘇省當局也輾轉遷往江蘇和安徽多地:1937年11月的江都縣(揚州市),1937年12月的淮陰縣(淮安市),1939年3月的興化縣(泰州市),1941年4月的淮安縣車橋(淮安市),以及1941年10月的安徽太和縣和1944年的安徽阜陽縣李寨等等。
這六場合都可以看作是江蘇省的暫且省會,最長達有三年支配,最短的僅一個月。1945年隨著抗克服利,省當局完畢流浪光陰,當年9月遷回鎮江,鎮江再續省會身份。
到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出于實踐辦理的必要,南京市被暫且提升為直轄市,成為了50年代前一階段10多個直轄市之一。事先,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傳統直轄市以外,南京市、西安市、武漢市、沈陽市等地區性多數會,也被暫且提升為直轄市。同時,江蘇省被拆分為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
行署區屬于新中國建立初期的一種區劃辦法,除了蘇北、蘇南行署區以外,我國還組建了川北、川東、旅大等幾個行署區。蘇北行署區駐地在泰州市,蘇南行署區的駐地在無錫市。這一時期,兩個都市都具有了省會都市的局部本能機能。不外,這屬于暫且性的區劃。
1952年9月,蘇南、蘇北行署區兼并為江蘇省,省會暫設鎮江,鎮江第三次成為江蘇省省會,但這次更短,僅有三個多月。
1953年2月,南京市重新成為江蘇省省會都市。以是說,江蘇省的省會駐地,先后歷經了好幾個都市的變遷,繞了一圈今后,重新回到了南京市,至此南京的省會位置堅持至今。
江蘇汗青上省會多達九地,但僅有南京、蘇州和鎮江三座都市算是正牌省會。
萬里繁華
本文原發 人文泰州
校正 李海慧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4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