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文廟保存一塊末代狀元劉春霖題寫的匾額

時間:2023-10-20 14:26:49 閱讀:2

哈爾濱文廟保存一塊末代狀元劉春霖題寫的匾額


哈爾濱文廟保存一塊末代狀元劉春霖題寫的“道洽大同”匾額, 哈爾濱文廟坐落在現今的哈爾濱南崗區南通大街和宣化街交織點上的文廟街,現歸屬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內,今文廟為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


哈爾濱文廟建于1929年,至今不到百年,算得上是國內最年輕的文廟,但哈爾濱文廟卻十分出名,整個寺院占地2.3萬平方米,修建面積四千多平方米,是黑龍江省現存最完備的仿古修建,也是中國東北邊地區現存修建面積最大、品級最高、規制最全、保存最完備的孔廟。



哈爾濱文廟按大祀祭孔儀式的規格計劃制作,面闊十一開間的大成殿,其格式舉國少有。整座文廟以大成殿為中央,南北構成一條中軸線。從南端的影壁墻向北,經泮池、泮橋、欞星門、大成門至二院大成殿構成低潮,最初收尾于三院的崇圣祠。東西牌坊、兩院、掖門、石碑等則基本均衡,對稱坐落在中軸線兩側。三進院落在中軸線的貫串下,層層遞進,升沉有致。


據材料紀錄,哈爾濱文廟的修造總計破費了約74萬銀元,在修造文廟的幾年間,僅賣力運送貨品的馬車就動用了九百多輛,此中有上百匹馬因遠程跋涉累死在途中, 很多質料的運送用度乃至已凌駕貨品本身的價格。而為文廟修造捐款的商戶除了以東三省鐵路局、哈爾濱總商會等大股和很多愛國人士以外,更有美國花旗銀行、猶太商業洋行,以及不少他國人士的捐贈,總數目凌駕萬元銀幣。哈爾濱文廟約莫是中國唯逐一座由中外人士協同集資捐造的孔廟。

大成殿正中“至圣先師孔子神位"懸掛的是清末最初一名狀元劉春霖題寫的“道洽大同”匾額。匾長3.04米,寬1.43米,藍底貼金大字。

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曾為北京孔廟題寫“道洽大同”匾額,各地孔廟于是循例懸掛。惟哈爾濱文廟為劉春霖謄寫,愈加彌足寶貴。


黎元洪為北京孔廟題寫的道洽大同匾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云。中國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汗青上最初一位狀元。劉春霖善書法,尤以小楷為著,取法晉唐寫經,娟秀、挺秀、疏淡,方、圓、剛、柔融為一體,筆致秀潤妥當、流利中寓古樸之作風,可謂一絕。故其有“楷法冠當世,后學宗之”之譽,而至今書法界仍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深得眾人推許。抗日戰爭時期劉春霖“寧作華丐,不妥漢奸”的精力,拒給日本題詞寫匾,展現了中國文人士醫生的時令和風骨。劉春霖1928年辭官,晚年,他為了活著,堅持以寫字賣文籌資。1944年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時年72歲。

“道洽大同”一詞中,道泛指滄桑變遷的萬物紀律,大同出自《禮記》,孔子以為寬大而不偏私的人世大路是考究天下為公的,而天下為公的最高處步便是大同天下,即和諧寧靜的亂世。道洽大贊同思是歌頌孔子的政管抱負與大同頭腦融洽切合,提示子孫儒學為人世正途,推許拜仰儒家學說可以成果大同天下。



如今劉春霖題寫這塊“道洽大同”匾額已成為哈爾濱文廟(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百城(百館)讀匾系列#(63)?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8099.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