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是唐代教曲,后被用作詞牌,別名“古調歌”“云霧斂”“鬢云松”“鬢云松令”等。
這個曲調尋常以為在唐從前的北周時已傳入中原,初唐時渾脫舞曾盛行一時。
據學者考據,“渾脫”是“囊袋”的意思。舞蹈時舞者用油囊裝水,互相傾瀉,故稱之為“潑寒胡戲”,而扮演者為了不使冷水澆到頭上,就戴上一種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語叫“蘇幕遮”。
蘇幕遮,聽來文雅而端莊,宋代,產生了很多《蘇幕遮》的名作,一同來欣賞最經典的十首《蘇幕遮》詞吧。
《蘇幕遮·復古》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春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夕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夕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一首形貌羈旅鄉愁的詞。
此詞以壯麗多彩的筆墨刻畫了碧云、黃葉、寒波、翠煙、芳草、夕陽、水天一線的江野廣闊渺茫的景致,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克不及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故鄉的蜜意。
詞人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含蓄的愁思,展現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段鲙洝分小氨淘铺?,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就是化用的這首詩中的名句。
《蘇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逐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這是蘇幕遮詞中的名篇,是一首思鄉的佳作。
主人公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而向荷花娓娓道出游子濃濃的思鄉情。詞人固然不克不及回到故鄉,但在夢鄉中卻駕乘小舟悠然地蕩入長滿荷花的水塘。
上片主要刻畫荷花姿勢,下片由荷花夢回故鄉。全詞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經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形舉行真假變幻的形貌,思鄉之苦表達得極盡描摹。
《蘇幕遮·草》
宋·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
獨占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這是一首出名的詠物詞。
上片以富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突出青草故意,卻反落入凄涼之境。全詞經過上下片的比力,抒發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作者的出身之感,外貌光顯突出,意境深遠委婉,耐人尋味。
于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也恰好是詞人嗟老、倦游心境的深入寫照。
《蘇幕遮·送春》
清·高鶚
日烘晴,風弄曉,芍藥荼醾,是處攖胸懷。
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殘春,我道春歸好。
絮從拋,鶯任老,拼作無情,不為多情惱。
日影漸斜人寂靜,憑暖雕欄,目斷游絲裊。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春歸的看法。
眼前一片春光大好,美景撩人,但是“人惜殘春,我道春歸好”。一任絮飛鶯老,“拼作無情,不為多情惱”。全詞構思新奇別致,明艷多姿而迂回有致。
“拼作無情,不為多情惱”化用了蘇軾的名句“多情總被無情惱”。
《鬢云松令·枕函香》
清·納蘭性德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邂逅,絮語傍晚后。
時節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徹夜旭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
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事先,人似事先否?
在沉涼月夜的情況下,作者懷念所愛之人,于是寫下這首詞。
詞的上片寫夢鄉,追敘事先情事;下片形貌實際之境,表達了詞人對所愛之人的癡情懷念。全詞傷感凄清,條理明白。
在這月的孤單落寞中,昔日繁華凋謝,詞人反問這句清麗而滄桑的“月似事先,人似事先否?”比起“事先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更顯情深、意濃,凄凄慘慘戚戚歷歷可見。
《蘇幕遮》
清·黃燮清
客衣單,人影悄,越是天涯,越是秋來早。
風風雨雨增懊惱,越是傍晚,越是蟲聲鬧。
別情濃,舊夢渺,越是無家,越是鄉書少。
一幅疏簾寒料峭,越是銷魂,越是燈殘了。
這闋《蘇幕遮》全以夷易語道民意中常有而不易輕快道出的情思。
“秋來早”、“蟲聲鬧”、“鄉書少”、“燈殘了”,原是一定的事,并非故意與人作難。但是,這個“人”本人陷于無法排解的地步,卻以為天公、萬物,無不與他過不去,偏偏要惹“我”苦上加苦。
但是,在這蠻橫之怨中正透發一種深沉克制的孤寂感,似淺實深,似淡實濃,夷易語在曲寫積沉心底的酸澀。
在《蘇幕遮》中,有對遠方的懷念,有對故鄉的懷念,有興奮,有哀愁。
不管前線路怎樣,信賴,生存不會孤負我們的積極,會給出我們答案,給我們陽光和暖和。
插畫作者:楊明義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