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去湖南長沙旅游
這個場合一定不會錯過
↓↓↓
岳麓書院
天下上最新鮮的學府之一
以前有一千多年的汗青
書院里的每一組院落、每一片磚瓦
都閃灼著光陰淬煉的人文精力
如今的岳麓書院
是湖南大學
人文學科研討和人才培養基地
一連著千百年來
人才培養學術研討和文明轉達的功效
本期《開講啦》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
肖永明傳授
和我們一同
分享岳麓書院的文明之美
帶我們了解這座新鮮書院的故事
“在這兒教書,我上心氣、有底氣”
岳麓書院創建于公元976年
到今天
以前履歷了1044年的滄桑變遷
縱觀汗青
岳麓書院的師資和校友
可以說是“奢華頂配”
據史料紀錄
1167年
出名學者張栻掌管岳麓書院的時分
儒學各位朱熹從福建武夷山分開這里
在岳麓書院舉行學術會講
從各地趕來岳麓書院聽講的學子浩繁
事先必要騎馬、坐馬車
馬兒乃至把院外池塘中的水都喝干了
可見其發達水平
明末清初出名頭腦家王夫之
就是岳麓書院的學生
清中葉今后
岳麓書院更是人才“井噴”
一大批風云人物走上汗青舞臺
改動了中國汗青的歷程——
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湘軍統領曾國藩
是洋務活動的推進者;
民族好漢左宗棠
帶領湘軍收復新疆
……
他們都是岳麓書院的出名校友
當被問到
在岳麓書院教書育人的以為時
肖院長說:
“在我死后,
有這么多先賢給我底氣,
給我力氣,
我很自傲!”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好大的口吻!
肖院長畢業于岳麓書院
又在這里開啟教學生活
“
書院的每一座修建、每一副楹聯
都包含著伶俐與代價
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肖永明
”
書院最長的對聯有66個字
光是標點斷句
就考倒了現場的青年代表
撒貝寧更是被突如其來的點名發答辯住
險些丟棄了心情辦理
書院大門懸掛的那副出名遐邇的對聯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眼前更是蘊藏玄機
1986年
肖院長第一次分開岳麓書院的時分
看到這副對聯內心還嘀咕:
口吻真大啊,
僅有楚國有人才,
這個場合最發達?
今天
很多到岳麓書院的伙伴
也會有如此的曲解
但是
惟楚有材的“惟”
不是“唯一”的意思
而是發語詞
沒故意義
這句話的真正涵義是
“楚地有人才,這里最發達”
這是對岳麓書院人才輩出的最為準確的形貌
這副對聯是嘉慶年間懸掛在書院的
此時
大頭腦家魏源18歲
曾國藩、左宗棠剛剛出生
肖院長以為
這副對聯像軍號
更是勉勵厥后者的目標
如今他作為院長
每次走進書院看到這副對聯
總要思索怎樣培養今天的人才
再續岳麓書院昔日的榮光
這是一份輕飄飄的責任
導師制讓制度更有溫度
面臨岳麓書院的深沉汗青沉淀
肖院長不休思索
怎樣發揚書院的共同上風和古代教導相團結
培養出既有傳統文明素養
又具有古代知識武藝和目光的良善人才
師生之間僅有創建了親密的干系
才干讓知識、教導
真正走進學生內心
為此
書院承繼了古時的師生相處形式
從2009年開頭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
沖破了師生間的壁壘
教師會常常和學生一同
在岳麓山和湘江邊
一邊安步
一邊討論學問
答疑解惑
讓我們想象一下
在初冬暖和的陽光下
在鋪滿金黃色落葉的青草地上
師生們圍坐在一同各持己見
交換交鋒
這是一種怎樣的淋漓盡致
中國古時的書院選址
尋常都在名山大川
那是渴望教師和學生們
可以在景色精巧的場合
修身養性,念書治學
岳麓書院
坐落在岳麓山的清風峽谷
這里有很多富故意味的景致
肖院長在演講中
分享了書院的四時之景
撒貝寧驚嘆:
“真傾慕您一年四序都在那兒!”
岳麓書院的美
不止這些
今天22:30檔
鎖定CCTV-1《開講啦》
肖院長化身“最強導游”
用獨家視角
帶我們打卡岳麓書院!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