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古稱“宛”,東漢時為光武帝劉秀發跡的場合,故有“南都”、“帝鄉”之稱。出名的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等都于此崛起。
武侯祠俯瞰圖
南陽武侯祠博物館,位于南陽城西臥龍崗武侯祠。南陽武侯祠是三國時期出名政治家、頭腦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躬耕地和劉備“三顧茅廬”故事產生地。初建于魏晉,盛于唐宋,歷經元明清而不衰。是館(博物館)、祠(武侯祠)、園(園林)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度二級博物館,承當著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古修建、歷代碑刻匾額及館藏文物的研討保護、辦理使用和三國文明、諸葛亮文明及南陽場合史的研討事情。
千前人龍石坊
南陽武侯祠現存古修建161間,古樹名木200余棵,歷代匾聯155幅和碑刻300余通,館藏文物4000余件。
收藏的十八羅漢群像,為明代琉璃塑像,其外型古樸生動,顏色豐厚亮麗,工藝制造精致,惟妙惟肖,各具外形。
十八羅漢之彌勒佛
南陽武侯祠內碑石林立,蔚然成景,其內容紛繁豐厚,記人記事歌唱題記均備,紀錄了南陽武侯祠汗青沿革的緊張材料。
古時石刻藝術展局部
此中,張景碑不僅為研討漢史和南陽場合史提供了緊張材料,文明代價也十分突出。碑筆墨法端嚴工巧,代表隸書體的一個流派,是漢代書法藝術的極品。
漢張景碑拓片
在臥龍崗武侯祠內的浩繁碑刻中,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徒表》碑彌足寶貴。
岳飛手書諸葛亮《出徒表》拓片(局部)
比年來,南陽武侯祠博物館先后舉行了《東漢南陽汗青展覽》、《諸葛亮與南陽展》等展覽二十多個,出書了《臥龍崗武侯祠碑刻》等專著10余部,年接待觀眾近百萬人次?,F為舉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度AAAA級旅游景區、河南省文明旅游景色區,河南省社科普及基地。
武侯祠山門
(泉源:河南訊息廣播)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