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爾”防冰研討機
XB-25E是一架B-25C-10 42-32281改裝的防冰研討機。該機化油器進氣口顛末修形后埋入倡導機罩頂部,并在倡導機罩底部增長了一個防冰進氣口。每排汽缸的排氣管都經過一個獨立的熱互換器吸收熱量,熱互換器分散置于倡導機艙兩側。倡導機罩底部沖壓進氣口引入的冷氛圍經過倡導機下方的分叉歧管進入熱互換器,加熱后經過一系列的閥門流入防冰體系或直接從排氣管消弭。熱氛圍經過防冰體系的繁復管道加熱外翼段前緣、尾翼前緣,以及機艙。該體系的計劃目標是堅持翼眼前緣具有充足高的溫度,使冰層直接汽化而不是消融,如此可以制止水流到機翼后緣凝結襟翼和副翼。
XB-25E防冰體系研討機
1944年初XB-44E改裝完成,喬·巴頓駕駛該機在2月4日舉行了首飛。該機外號“熄滅的瑪米”,由于其倡導機常常產生起火妨礙。試飛標明這套機翼加熱體系后果不佳,并且本錢太高,以是沒能引入消費線,B-25照舊持續使用傳統的除冰靴。
XB-25E的排氣熱互換器
XB-44E厥后到場了飛機滅火體系研討項目,最初與很多其他飛機一道被毀于存心墜毀測試。
XB-25F是另一架B-25C改裝的防冰研討機,該機與XB-25E的不同之處是接納了電熱除冰體系。
飛行反艦火炮
B-25G(NA-96)是第一種引入75毫米機炮的“米切爾”,這門炮方案被用于南寧靜洋反艦作戰。
B-25G的“實心”機鼻內安裝了一門陸軍標準型75毫米M4加農炮,該炮實踐上是一戰出名步驟75炮的改良型。美國陸航之前在一架道格拉斯B-18A“大刀”轟炸機上驗證了機載75毫米炮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尚不曉得威力宏大的炮口打擊波對“米切爾”機鼻布局的影響,以是北美把一個完備B-25前機身送到加州的一處奧密地點舉行射擊測試。顛末一系列測試后,該機身布局也漸漸加強,直到完萬可以承受持續發射75毫米炮為止。
M1897式75mm野戰炮
測試機載75毫米炮的B-18A“大刀”
然后北美把B-25C-1 41-1329改裝為XB-25G原型機。為了安裝長2.90米的75毫米M4加農炮,該機的純透機鼻被延長的裝甲“實心”機鼻所代替,使機身長度延長到15.54米。加農炮被安裝在機鼻下方左側的托架上,托架不休延伸到飛行員座椅下方。托架還裝備了彈簧緩沖機構,緩沖行程53厘米。
XB-25G原型機
1942年10月2日,改裝后的飛機首飛,試飛員艾德·沃金,隨機工程師保羅·布魯爾。由于增長的分量和阻力,XB-25G的最大速率低落到447公里/小時。試飛體現該機的失速特性正常,直沖速率到547公里/小時也沒有成績。
之后北美又把5架B-25C改裝成B-25G,陸航隨后訂購了400架B-25G,全部由英格伍德工場消費,批次號有-1、-5、-10。別的另有58架B-25C-20/-25被改裝成B-25G,換裝了安裝兩挺機槍和一門75毫米炮的短“實心”機鼻。
B-25G 75毫米M4機炮的安裝辦法
到二戰完畢時,B-25G的75毫米炮成為孔徑第二的機載機炮,只被意大利比亞喬P.108A實行性安裝的102毫米炮凌駕。直到戰后洛克希德AC-130“幽靈”炮艇機的顯現,B-25G 75毫米炮的威力才被105毫米榴彈炮凌駕。
安裝102毫米炮的比亞喬P.108A
B-25G機鼻中除了75毫米機炮外,還輔以兩挺并排安裝的12.7毫米勃朗寧機槍。飛行員賣力控制機炮和機槍的射擊,機槍可兼做反高炮和機炮測距之用。為此飛行員裝備有N-3B光學射擊對準具,并且在飛行員旁邊還安裝一套A-1射擊/轟炸殽雜對準具,可舉行超俯空轟炸對準。
N-3B光學射擊對準具
由于分量、本錢、以及主動裝彈機提高方案延誤等成績,75毫米炮只能由導航員/裝填手手動裝填。機炮旁的彈藥架上可安排21發75毫米炮彈,每發重6.8千克,消費型彈藥架三面有裝甲保護。
B-25G/H的炮彈裝填
B-25G除機鼻外,其他兵器設置和B-25C相反。該機保存了機背炮塔,但機腹炮塔屢屢會被步隊撤消。從B-25G 42-65001開頭,北美消費線徹底取消了該型號的機腹炮塔,別的B-25G的彈艙也顛末修正以包容一枚標準航空魚雷。
B-25G的機組體例為5人——正副飛行員、導航員/裝填手、機背炮塔機槍手、無線電利用員。由于取消了投彈手,只能由飛行員實行射擊和投彈。假如安裝機腹炮塔的話,無線電利用員也兼做機腹炮塔機槍手。B-25G在儀表板前線、裝填手地點前線、75毫米彈藥架周圍、風擋下方都增長了裝甲板,并在座艙兩側下方外部增長了分外的高炮裝甲。
B-25G的75毫米炮口
1943年7月分派給東北寧靜洋戰場的首批B-25G抵達布里斯班。B-25G使用重火力打擊了高炮陣地、敵艦、以及其他目標,特別是在新不列顛戰爭中該機在36天里發射了1253發75毫米彈藥。75毫米炮在湊合駁船、貨輪和小艇時特別好效,單發擲中得當部位能對目標形成相當大的毀壞,即使擯除艦也不例外。但是588米/秒的炮口初速招致彈道彎曲,因此要想準確擲中目標,測距是緊張。別的擲中準確度還取決于航線對否筆挺,這增長了飛機暴露在敵方火力下的時間。M4機炮總體擲中率不錯,但在一次打擊中通常只來得及發射4枚炮彈,并且“米切爾”在射擊航線中無法機動,易被擊中。
鯊魚嘴涂裝的B-25G
B-25G在地中海戰區只到場了僅限的舉動,由于刁悍的德國戰役機和更茂密的高炮使該機在地中海戰區活著力不敷。
由于B-25G前射機槍火力不敷,掃射機創始人之一保羅·“老爹”甘發起B-25G增長兩挺機鼻機槍,并在機身兩側安裝4個獨立機槍包,由改裝過B-25C/D掃射機的澳大利亞湯斯維爾戰地改裝中央賣力改裝事情。但在測試中,機槍包槍口打擊波四周蒙皮的大面積變形,為此加強了機身中段的機構并增長了防打擊金屬板。為了均衡前機身機槍增長的分量,局部B-25G還改裝了B-25H的尾部炮塔,裝備兩挺12.7毫米機槍,并在支配腰部射擊窗口各安裝一挺12.7毫米機槍。
到1944年初的馬紹爾戰爭時,值得75毫米炮射擊的有代價目標以前很稀缺了。機槍和炸彈無法湊合的目標越來越少,因此很多B-25G撤消了大炮,并在空出的地點再安裝兩挺12.7毫米機槍。到1944年4月,湯斯維爾云云改裝了82架B-25G。
顛末戰地改裝的B-25G
皇家空軍取得了兩架B-25G(FR208、FR209)舉行評價。
美國水師也取得幾架B-25G,編號PBJ-1G。
雙37毫米炮
1942年12月,陸軍航空裝備中央工程分部開頭研討為B-25安裝兩門37毫米炮的可行性。為此北美準備了一個簡便的方案:在彈艙安裝了一個“浴缸”形整流包,全部安裝雙37毫米炮,后部掛載一組傘降炸彈。別的該機還準備在機鼻安裝兩挺安穩機槍和75毫米機炮、在前登機門安裝兩挺12.7毫米前射機槍模塊,機背炮塔和尾部都裝備兩挺12.7毫米機槍。
1943年2月北美改裝了B-25C 41-12800舉行測試,不幸的是在測試中37毫米炮的打擊波對機身結布局成嚴峻毀壞,為此必要對機身布局舉行多量加強,招致項目終極被丟棄。
猖獗的B-25 37毫米炮艇機
終極重火力
只管B-25G在作戰中不準希冀的那樣告捷,陸航照舊在后續訂購了1000架裝備75毫米炮的B-25H掃射機。
B-25H(NA-98)的兵器比B-25G大大加強,在“實心”機鼻安裝了一門輕量化的75毫米T13E1機炮,別的機鼻安穩前射機槍也由2挺增長到了4挺,這些機槍水平排開,每挺備彈400發。該機還在前機身各安裝兩個12.7毫米獨立機槍包,每個備彈400發。
B-25H的機鼻機槍
機身一邊機槍包
B-25H后機身兩側腰部射擊窗口改為大型弧形“窗臺”式布局,在后下方的球座上可各安裝一挺12.7毫米活動機槍。兩扇窗口交織分列,右側稍稍靠前以制止兩名機槍手在射擊時互干系涉。
B-25H的兩挺腰部機槍
B-25H的尾部安裝了貝爾M-7裝甲炮塔,裝備12.7毫米機槍,為了包容機槍手座艙,后機身略微加高,與之前的B-25比擬,尾部比機身基準線超過了18厘米。機槍手座艙裝備了隆起的純透座艙蓋,并為機槍手裝備了后向裝甲板。別的B-25H的機背炮塔也從后機身移到了前機身導航員地點正上方以均衡機尾炮塔和腰部機槍增長的分量。新的機背炮塔更高一些,并加強了炮塔純透外殼的支持布局。
B-25H的尾部炮塔
B-25機尾的演化
B-25H最具爭議的改動就是取消了副駕駛,省去副駕駛的座椅、裝甲、利用體系可減重136千克。如今副駕駛地點安裝的是導航員淺易座椅,由于他原本的地點已被炮塔占據了。詹姆斯·杜利特將軍不休質疑B-25/26副駕駛的作用,第5航空隊司令喬治·肯尼將軍卻力挺副駕駛,以為在傷害的遠距離海上作戰中,副駕駛是必需的。不外他的意見被阿諾德將軍采納,于是B-25H沒有了副駕駛。
B-25H的機背炮塔
B-25C-10 42-32372被改裝為B-25H原型機,由于輕量化的T13E1機炮還沒有供貨,以是該機在機鼻仍舊安裝B-25G的M4機炮和兩挺機槍。該機撤消了一切副駕駛裝備后在該地點安裝了導航員/裝填手淺易座椅,機背炮塔前移到原先導航員的地點,75毫米炮的彈藥架也安裝在此處,別的還撤消了機腹炮塔。
這架B-25C-10還換裝了馬力更大的萊特R-2600-20倡導機,裝備有本迪克斯·斯特隆伯格PR48A1化油器以及美國博世SF14LU-10磁電機。別的還安裝有雙速離心式增壓器,低速增壓比7.06:1,高速為10.06:1。倡導機罩前環內徑從之前型號的91.44厘米增長到96.52厘米。
1943年5月15日北美試飛員艾德·沃金和格斯·皮特凱恩駕駛改裝后的42-32372舉行了首飛。
B-25H消費型換裝了R-2600-13倡導機,1943年7月31日鮑勃·奇爾頓駕駛第一架消費型B-25H 43-4105首飛。1943年9月陸航開頭吸收B-25H。
B-25H消費型
消費型B-25H的機組體例5人——飛行員、導航員/無線電利用員/裝填手、飛行工程師/機背炮塔機槍手、腰部機槍手/拍照師、尾炮塔機槍手。
B-25H-5 43-4535開頭取消了掛載907千克炸彈的才能,由于作戰中很少用到這么大的炸彈,并且這種炸彈的掛架占用了彈艙多量空間。
B-25H-5 43-4405開頭在前機身左側增長了一對獨立機槍包,使機槍總數增長帶14挺。別的還增長了照相槍,以及電動投彈安裝。
B-25H-10 43-4705開頭重新分列了飛行員的儀表,增大了救生筏艙,修正了剎車體系的利用索。
B-25H內里安插
1944年2月遠東航空隊吸收了首批B-25H,裝備了第498中隊。B-25H火力強壯,具有14挺12.7毫米機槍以1門75毫米炮,別的還能掛載1450千克炸彈或一枚907千克的魚雷。B-25H的75毫米炮的準心定在910米,進入打擊航線后尋常在300米高度開頭射擊,在150米高度完畢射擊。飛行員經過N-6A對準具對準,并且控制一切前射兵器射擊。在實戰中,尋常飛行員在1800米遠就開頭射擊,到910米時均勻可以射擊三發炮彈。
實戰體現裝備機炮的B-25H并不比裝備機槍的掃射機更有上風,戰爭舉行到了此時,只能機炮來處理的目標并不多見了,關于平凡目標來說,用機槍或炸彈相反能到達很好的后果。因此從1944年8月開頭,在東北寧靜洋的美軍已丟棄使用重型機炮。
對地打擊職責中的B-25H
9月這些B-25H或是被移交給第38轟炸大隊(已裝備B-25G),或是被還給需求點。與其他大隊不同的是,第38大隊很接待H型的到來。
1944年初第14航空隊在中國實行關閉職責的第11轟炸中隊取得了24架B-25H,一開頭被用于河流掃蕩。11月第11中隊取得了一些與75毫米機炮配套的APG-13A測距雷達,自此可以在打擊航線中全程對目標舉行準確測距,使準確對準更為簡便。該裝備由導航員利用,安裝在了B-25H 43-4584、4071、4924、4989和4601上。
1944年7月陸航吸收的最初一架B-25H。1945年駐中國的第341轟炸大隊吸收了B-25H,并在此不休參軍到戰爭完畢。別的緬甸的第1空中突擊大隊也裝備了B-25H。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