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顏筋柳骨”
顏筋柳骨(顏: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上心,但作風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出自宋代范仲淹《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筋柳骨?!?/p>
“顏筋柳骨”歸納的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特點。這一看法被當做“至理名言”,傳播甚廣,影響深遠,致使近期另有學者在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中予以一定和表揚。但是我以為這種看法并非十分準確,而是“半對半不合錯誤”。也就是說,“柳骨”說是準確的,是無可厚非的;而“顏筋”說是不得當的。我以為對此應予以辨清,以免持續傳播,給今世人和厥后者以誤導。
為了分析這個成績,我們起首應該弄清什么是“筋”和“骨”。“筋”、“骨”是對書法線條舉行外貌歸納的產物。評價書法,除“筋”、“骨”外,另有“血”、“肉”之說?!敖睢?、“骨”、“血”、“肉”,這些就是前人對一切線條舉行高度歸納和總結的具有不同特點和魅力的四種基本典范。它們與“屋漏痕”、“壁坼”、“折釵股”、“鐵畫銀鉤”、“萬歲枯藤”等美好的線條是同駐共棲的,而與“墨豬”、“釘頭”、“鼠尾”、“蜂腰”、“鋸齒”、“竹節”等昏暗的線條是捍格難入的。
“筋”、“骨”、“血”、“肉”這四種特性無論在何種書體、何種筆畫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在書法中有偏緊張的位置。具體而言,它們不僅有其共同的外表,并且蘊涵著豐厚的神韻。
“骨”即骨骼、骨架。有“骨”的線條挺秀遒勁、健壯富麗。晉衛夫人在《筆陣圖》中敘述道:“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微骨多肉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疲勞無筋者病?!边@約莫是最早將“骨”、“肉”這些生命術語引用到書法批評中的書論。這一實際為我們研討線條賦予了新的內在和朝向?!肮恰痹诳瑫畜w現得尤為富裕。在“骨”的體現上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唐代的楷書各位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人的作品。
“筋”即筋腱、韌帶。有“筋”的線條柔韌、簡練。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筋法》中說:“字之筋,筆鋒是也?!泵鞔S坊在《書訣》中說:“書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懸則筋脈相連有勢。指能實,則骨體堅固而不弱?!痹凇敖睢钡捏w現上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李斯的篆書、宋徽宗的“瘦金體”、禇遂良的楷書。
“肉”為皮肉、肌膚。其功效是內護筋骨、外飾形貌。有“肉”的線條豐滿潤澤,富于彈性。陳繹曾說:“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鼻宕队裱鄻菚āと夥ā氛f:“粗則肉滯,積則肉凝?!边@些是說“肉”的實質和作用。在“肉”的體現上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蘇軾的行書、趙孟畹目欏
“血”為血脈、血管?!把笨勺甜B筋骨、瑩潤肌膚。有“血”的線條仿佛人的靜脈管在皮膚外表上所顯現的迂回彎曲的外形。張旭《古詩四帖》的線條就與這種征象頗有幾分相似。在這方面另有唐代懷素的狂草及漢代張芝的草書。
“筋”、“骨”、“血”、“肉”這四種特性又可依據不同的實質和作用分為兩類,即筋骨和血肉。此中筋骨為“神”,主要體現線條內在的氣勢和力氣;血肉為“形”,主要展現線條外表的嫵媚和風范。
作字起主要有筋骨。王羲之說:“欲得其形,先得其骨,骨力既得,其勢生焉?!碧撇滔>C說:“每字皆須節氣雄強,爽爽然有飛動之態?!蹦投鸥σ舱f:“書貴瘦硬方通神?!?/p>
清代包世臣、康出息是發起碑學的先驅。他們之以是“崇碑”,基本的緣故就在于看重碑中筆畫的堅固剛健和富于古樸厚重之美。他們以為,碑可強其骨、利其勢。孫中山也倡導碑學,以為碑中有“尚武”精力。以是學書法不成不重“骨”,重“骨”不成不學碑。
在器重“筋骨”的同時,“血肉”也不成忽略。筋、骨、血、肉相融,內在筋骨、外耀風姿,陰陽互補,則形神俱妙。梁武帝說:“純骨無媚,純肉疲勞?!秉S庭堅道:“肥字要有骨,瘦字要有肉?!痹⑽趺髡f:“書以節氣為體,以主其內;以肉色為用,以彰其外?!碧拼鷱垜循徴f:“夫馬筋多肉少為上,肉多筋少為下,書亦云云,皆欲骨血相當,神貌怡然?!?/p>
一字好像一個家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此才顯得健全、完備、和諧和優美。亦如唐代孫過庭所說:“譬夫絳樹、青琴,殊姿共艷;隋珠、和璧,異質同妍?!?/p>
這幾種筆畫特性各有各的外形特點,各有各的功效作用。尋常說來,無骨則弱,無筋則滯,無肉則枯,無血則呆。在種種不同的字體中,這幾種筆畫特性也突顯出不同的作用。通常是楷含骨、篆藏筋、草須血、隸宜肉。篆、楷必筋骨內含以藏其神,隸、草須血肉外表以彰其貌。
我們再以上述內容來比力顏真卿的書法。顏之書法有兩大成果。一是楷書。他是“楷書四各位”之首。尤其是他晚年的《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等作品,結體寬博雄強,獨樹一幟。而其線條的特點應該是“骨”而非“筋”。二是行書。他的《祭侄文稿》被公以為“天下第二行書”。其行書線條的特點假如說是“筋”也是禁絕確的。大概說,顏真卿書法的突出特點并不是“筋”。由此可見“顏筋”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是不準確的,以是說“顏筋柳骨”的看法是不克不及完全建立的。
關于“筋”、“骨”、“血”、“肉”在各大書家作品中的運用和體現,我以為歸納起來應該是:顏、柳骨,斯、佶筋,旭、素血,蘇、趙肉,即顏真卿、柳公權楷書突出“骨”,李斯篆書、宋徽宗“瘦金體”突出“筋”,張旭、懷素狂草突出“血”,蘇軾行書、趙孟羈橥懷觥叭狻薄
有人說線條是“力的蕩漾、氣的活動、情的轉達、生命的述說”。線條不僅可以給人以視覺的打擊,并且還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美好的享用和歷久的回味,蘊藏著茂密的藝術含量。因此可以說,得線條者可得書法之半壁山河。清代字畫家石濤說:“線是萬有之本,萬象之根?!弊屑氀杏憵v代書家線條的作風特點,以及準確把握各種線條謄寫的基本紀律和辦法,關于我們舉行書法的創作、賞析以及把玩等,都是大有裨益的。(佚名)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