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清朝出名詞人。
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爾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忽但是逝,年僅三十歲。
但他的生命,卻遠遠賽過統統詩歌,他的心靈,早就跨越了一些世俗。
徐志摩說:他信手的一闕詞就波濤過你我的一個天下,可以催漫天的煙火怒放,可以催漫山的茶蘼謝盡。
01
《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金風抽豐悲畫扇。
容易變卻故民意,卻道故民意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一句賽過千言萬語,剎那之間,人生中那些不成言說的繁復味道都涌上心頭,讓人感受萬千。
開篇一句起到統領全詞的作用,其他七句都是為了投合這一句而存在,同時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抱負:
人生假如總像剛剛相識時那樣的甘美,那樣的溫馨,那樣的蜜意和興奮,該是一件何等優美的事變。
抱負終歸是抱負,假如真能完成,又怎會“何事金風抽豐悲畫扇”?
無論是漢成帝與班婕妤,照舊明皇與楊妃,再凄美的戀愛都抵不外戀愛的魔咒——當日的戀愛誓詞情深意重,卻也免不了終極的背情棄義。
納蘭傷的,是戀愛的優美又轉暫時;納蘭悲的,是情愛的燦爛又凄慘!
人生假如僅有初見一場,那該是多優美,照舊多遺憾?
02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提及來,這首詩并不凄美,卻字字含情。提及長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絕唱之后,再也前無前人,后無來者。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安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
納蘭性德侍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納蘭對北京什剎海后海家的懷念,這首詞即在這個背景下寫成。
風雪交集的夜,最幸福的莫過于一家人的團圓??纱藭r的納蘭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境就大不相反。
路途悠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榜猷l心夢不成”可謂是水到渠成。
無論是“夜深千帳燈”的壯美,照舊“故園無此聲”的委婉,納蘭將生存潑于紙上,這種美,都是心靈的體驗。
而我最喜好的照舊,一字一句讀來,有民歌的濃厚,另有詩詞的清麗。如同出水芙蓉,還宛如夜來香一樣,風一來,香氣夜夜回蕩。
03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半夜。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世憂傷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里憶一生。
我是人世憂傷客,只這一句,納蘭的哀愁都溢了出來。
正由于飽嘗人世離愁別苦,才不由自主,潸然淚下。又立刻轉頭望見本人居然在墮淚,也更是無人知曉,來給予安慰,便轉頭自對自地冷嘲:
“你曉得你一一局部孤單孤獨,單獨掉淚畢竟是為什么呢?難不成還會有人來給你安慰么?幾乎煞是可笑了!”
這就是納蘭,一位多情、蜜意,又敏感的男人。
滿腔愁苦,轉過身才發覺,本人是云云不幸,居然連哭泣仿佛也毫無代價。殘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
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樣,在腸斷心碎之后,“憶一生”了。
04
《畫堂春》
終身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戀愛真是使人歡樂使人愁。分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怎奈分開兩地,暗自神傷。容若從來歌唱戀愛,字字句句都是戀愛的悲唱。
由困窘到巴望,從發作到擺脫,這時期的心情動搖,便是這首《畫堂春》。
隔著茫茫人世和滔滔塵世,我與你以前錯過。丟失的痛,讓納蘭的呼喚顯得這么慘白,卻有著呼天搶地的悲慟。
這種悲歌,不僅是冤枉、遺憾、感受,它是喃喃的絮語,是低微的抗爭。
就像“漿向藍橋易乞”,就像“藥成碧海難奔”,愛人遠去,如若相會,只能在天河里相親相望了。就像是他的愛,注定了流浪,再也沒有歸期。
05
《虞尤物》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瑯玕影。
閑階小立倍荒涼。
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癡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紅箋向壁字含糊,
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讀這首詞,不克不及不讓人想起《紅樓夢》。
信步竹林,竹葉滿地,宛如愁緒片片。站在石階處,內心生出無窮荒涼來。這不正是寶玉嗎?這位多情令郎,又在惦記哪位妹妹?
假如是,我寧愿信賴如今他想的是誰人夏季里任性的撕扇子的晴雯。就像他在《芙蓉女兒誄》中寫的“紅綃帳里,令郎情深; 始信黃土垅中,女兒命?。 ?/span>
納蘭嘆的,對否也是如此一個命薄的可心人?
我所愛的,正是最初一句:“紅箋向壁字含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當年和她一同在燈前寫字,往事歷歷。夜寒露重,他呵手寫下詩篇,為她。
納蘭的好詞,仿佛就藏在小事里,淡淡一句清言,倆人的情深呼之欲出。戀愛里的那些小事,想起來都有蜜意。
06
《南鄉子》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癡情,
仰仗丹青重省識。
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明白,半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
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在忘記你的樣子之前,在我老去之前,要為他寫一首詩、畫一幅畫,熱情和冰冷相間,恰好與拂曉相似。
這應該就是納蘭如今的心境。
這么多年已往,該給亡妻繪一副肖像了,如此就可以永久與她相會相伴,只可惜丹青未染,已淚眼盈盈,心中又生出多數感受。終極卻是“一片傷心畫不成”。
真是人鬼殊途啊,今生再也不復再見,那就讓我回到夢境中,想象著再次與你相會。只是,天還沒亮,與你雙棲雙飛的好夢就醒了。僅有屋檐前的風鈴陪著我,念著你。
07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
風雨消磨存亡別。
一見仍舊只孤檠,情在不克不及醒。
搖落伍,清吹那堪聽。
淅瀝暗飄金井葉。
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春明外史》中,張恨水寫到過一位才子,死于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克不及永年的……”
嘆只嘆,他心已死灰,也是上天不忍看他痛楚,便早早帶走了他。夜晚一一局部守在一見仍舊的孤燈下,懷念往昔,真想沉溺在過往的好夢中長睡不醒。
可惜夢總有做完的時分,等醒來時,更發覺了實際的冰冷與嚴酷,就仿佛凋謝的花朵,淅淅瀝瀝的雨聲,怎樣看都是寂寥。
想來,是容若福薄,無法消受上天奉送給他的優美禮品,只能在丟失之后單獨嘆息,這才有了“薄福薦傾城”。
08
《蝶戀花》
辛勞最憐天上月,
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潔白,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
燕子仍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有如此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人,與妻子十分恩愛。有一年盛夏臘月,妻子抱病,渾身發熱,于是他就到院子里讓風雪吹打本人的肢體,然后再回到屋中,用肢體為妻子降溫。
不幸的是,彼蒼無眼。妻子照舊去世了,他也由于受風寒而病重,沒過多久也去世了。
這個男人叫荀奉倩。這篇故事也被紀錄在《世說新語》中。
之以是說這個故事,是容若想象著那一輪明月仿佛化為本人日夜懷念的亡妻,假如抱負真的可以完成,本人一定不怕月中的嚴寒,為妻子夜夜送去暖和,從而補償心中的遺憾。
這份愛的蜜意,關于這位敏感而多情的才子,又怎會例外。
只愿,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一次,縱使唱罷了挽歌,內心的愁情也絲絕不克不及消解,我乃至想要與你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在光輝的花叢中雙棲雙飛,永不分散。
09
《金縷曲》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世無味。
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竟丟棄。
重泉如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
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已。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
清淚盡,紙灰起。
五月三十,正是綠葉繁茂,花漸凋落的暮春季候。
黛玉葬花的好時節!屋外雨聲連連,容若的心境愈加極重凄清。可恨的是,你先我而去。只是沒有你在身邊,我的人生也云云的無趣。
每一首悼亡,納蘭的心都是灰蒙蒙的,就像外表霧蒙蒙雨天。你和我本有釵鈿之約,如今你卻為何要違反誓詞,讓我單獨一人痛楚地生存在人世?
從生前的恩愛,到體貼亡妻死后的生存,乃至在其逝去后常常也不克不及寐,輾轉反側的懷念她,可見容若對盧氏的愛以前深化骨髓。
全詞讀完,不由讓人潸然淚下,假如人世真能有如此的樸拙心情,那么殞命也就變得不再可怖。
10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三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
雕闌曲處,同倚夕陽。
夢好難留,詩殘莫續,博得更深哭一場。
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打量。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
便人世天上,塵緣未斷,
春花秋葉,觸緒還傷。
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
真被動,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納蘭寫這首詞的時分,最少內心是哭著的。
丁巳年即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盧氏去世這—年。妻子去世不久,納蘭不時懷念,抱負能與其再續前緣。
這一年重陽節前三天,納蘭竟真的在夢中與亡妻相會,兩人相對嗚咽,說了很多懷念之語,臨別之時,妻子贈詩“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與詞人。
夢鄉真美。畢竟是一場虛幻。這才有了這首出名的《沁園春》。
悼亡詞,從來是納蘭詞的最強音。丟失的悲慟,宛如一把利刃逼出納蘭的全部心血。
天上人世,存亡相隔,但塵緣并不會就此切斷。只是,春花秋葉成為余生震動感受的琴弦,撥出令人腸斷的傷心曲。
泉源:微信群眾號“唐詩宋詞”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行”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轉達更多信息之目標。如有泉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占您的合法權益,請接洽我們。我們將及時改正、刪除,謝謝?!?/p>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3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