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所謂的逆商是什么意思(孩子的逆商是什么意思)
所謂“逆商”,是指人們遇到逆境時的應對能力,即戰勝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我們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也許是考試失利,也許是和心愛的人分離,也許是工作上競爭失敗……在失意的時候你會做何選擇:是從此一蹶不振、
氣急敗壞、怨天尤人,還是重拾信心、奮發向上?逆商高的人,往往會選擇第二條路,將逆境轉化為自我進階的鑰匙。
大家都知道智商和情商這兩個耳熟能詳的詞,但應該對“逆商”這個詞的理解會有些模棱兩可,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智商、情商和逆商的概念。
在當代,IQ(智商)、EQ(情商)、AQ(逆商)并稱3Q,是人們獲取成功的不二法寶,有專家甚至斷言,成功的路上逆商的比重遠遠高于情商和智商,所以智商、情商和逆商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極其重要,情商高的人,往往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如魚得水,既能讓別人覺得舒服,也能讓自己感到輕松;逆商高的人,往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并甘愿承擔一切責任,能夠及時地采取有效行動,痛定思痛,在跌倒處再次爬起。當你知道了這些概念,你才可能去熟悉它,只有熟悉了,才有可能去提高它。最怕的就是你聽到了,就以為已經明白了;知道了,就以為自己做到了;心動了,就以為自己在行動。
逆商
先說智商,在心理學上也叫作智力商數,代表一個人認識客觀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商和情商有很大不同,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人的理性能力。情商主要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它主要表現在人處理情感問題的能力方面。但是實際上,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很多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那是因為情感是非理性的,往往走在理智的前面。如果說智商是成功的基礎,那么情商就是走向成功極其重要的因素。
情商大體上可以分為了五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調整負面情緒、自我激勵、感同身受的能力、人際關系處理。其中“自我認知”指的是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白晕艺{整負面情緒”是與人的聯系,調整負面情緒可以通過后天訓練,比如我一般會通過抄寫字句或者聽歌的方式調整負面情緒,感知情緒來到去的變化。最后一個方面“人際關系處理”像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后期通過訓練去提升是很有難度的事。
提到高情商,我們很容易得想到了一個人——蔡康永,一個有著情商高、會說話標簽的男人。在30歲之前,蔡康永所認為的高情商就是“能夠讓別人舒服,如沐春風的感覺”。但現在,他不那么認為了,所有人的認知都是在動態中取得進步的。30歲之后,蔡康永重新悟出了另一種觀念,他認為:“所謂高情商,不是迎合別人,而是關注自己。”
蔡康永30歲之前的情商觀念是讓別人感到舒服,但那樣可能會發散完自己的溫暖,如果把握不好分寸的話,會在讓別人感到舒服時一味地迎合別人,甚至討好別人,直至丟了自己。所以30歲之后,意思他的情商觀念是為自己活一次,每個人都該為自己活,但殘酷的是,每個人最有興趣又最沒把握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我們一生都在找那個“自己”,一生都在找能讓內心寧靜的分寸,因為我們不想辜負任何人。人際關系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復雜問題,情商的高低決定了我們處理情感問題的方法,假如注意好自己的日常言行,很多家庭矛盾和生活糾紛根本不會發生,雖然這樣會很累,但是等到出了問題,無計可施的時候會更累,小病時不治,熬成大病時必定無力回天。不過誰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們總是不想辜負任何人,卻辜負了很多人。
最后再說逆商,逆商全稱逆境商數,逆商是指應對逆境的能力,逆商可以反映出你抵御逆境和戰勝逆境的能力。我們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無常,你知道高考會改變命運,可是你高考也許會失利;你知道升職可以得到高薪,可是你競爭失敗了;你知道那個人會帶給你其他人給不了的溫暖,可是他拒絕了你……這時候你的態度是什么?是萎靡、沮喪,還是一蹶不振?又或是重新整理好心情繼續熱愛生活?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得惶惶不可終日。
逆商高的人會很容易接受生命中逆境的考驗,并處理它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而逆商低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就那樣頹喪下去。真的,頹喪太簡單了,沒有任何成本,代價低,但是面對困境依舊熱愛生活的人才是真的酷。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是這個社會的弱者,這世上或許會有人一帆風順從來沒有經歷過挫折,但你還得明白,那樣的人生不是人人都能遇到。
你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戰勝逆境,其實在學會抵御逆境的過程中會讓你收獲很多看起來平常但其實極其稀缺的品格,比如勇敢,比如堅韌,比如無畏,比如如何在悲傷時控制住自己的淚滴……
孩子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熱潮中,部分大學生加入了創業的隊伍。大量資料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其是否擁有強烈的創業意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優秀的管理才華,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有些能力是我們在教育中學來的,比如理論知識和實驗技巧。但是那些所謂的綜合素質或能力,比如讀寫能力、邏輯能力、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卻很少在課本上白紙黑字地出現。
我們一直在拼命地學習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樣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疼痛;怎么獲得內心深層的寧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誰教過我們,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夠度過?跌倒,怎樣才可以變成遠行的力量?失敗,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我們沒有學過。
這些不是教育能教給我們的,教育不是替我們抵御逆境,而是讓我們以獨立的姿態,懷著抵御逆境的決心,自己探索抵御逆境的方法。
運動員武大靖說過,逆境就是給你機會,用實力讓所有人閉嘴。
著名管理學家大衛也說過,那些能夠幸存的物種,不是最強的,而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
你知道要努力的時候,你已經不需要刻意地去努力了,你接下來所要面對的,是生活;當你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可能會覺得每一步都很艱難,但你應對逆境的方式決定了你接下來的命運走向。有人說智商不足難以取得所謂成功,有人說情商不夠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其實相較于情商和智商,決定你一生高度的,是你的逆商,是你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