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空氣相對濕度定義(空氣相對濕度的定義)
在冬天,我國北方采用火爐或暖氣取暖,室內空氣被加熱會導致室內相對濕度降低。特別是北京等大城市一些集中供暖的住宅,由于室溫較高,相對濕度常常低至.10%以下。在這種環境中居住,人易患呼吸道疾病和出現口干、唇裂、流鼻血等現象。這是因為,鼻子內部、呼吸道、肺部連同網狀肺泡是由支撐發狀纖毛的黏膜覆蓋,當空氣相對濕度低于40%時,纖毛的運動就會變得十分緩慢,于是灰塵易粘在粘膜上,刺激咳嗽,不利于排除病菌,從而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另外,由于相對濕底低,人體表皮水分大量散失,導致人的皮膚彈性下降,另外,由于相對濕度低,人體表皮水分大量散失,導致人的皮膚彈性下降,加速皮膚衰老,出現表皮粗糙、細胞脫落等現象,一定義定程度上降低了皮膚抵抗病菌的能力。我國南方婦女皮膚細嫩、光潤,主要原因之一是南方相對濕度高。
相對濕度過低,還會導致木材水分散失,引起家具或木質地板變形、開裂和損壞;鋼琴、提琴等對濕度要求高的樂器不能正常使用;文物、檔案和圖書脆化、變形。相對濕度過高,又易使室內家具、衣物、地毯等織物生霉,鐵器生銹,電子器件短路,地毯、壁紙發生靜電現象,對人體有刺激,甚至誘發火災。
國家發布實施了室內空氣標準,夏季制冷時,相對濕度以40%—80%為宜,冬季采暖時,應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濕度為45%—50%,哮喘等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患者適宜的室內濕度在40%—50%之間。濕度很難具體感覺出來,所以建議家里備上一個濕度計方便隨時調整房間的濕度。
擴展資料:據生理學家研究,人空氣體的舒適感是溫度及濕度兩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注意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調節室內濕度。夏天,室內濕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濕度過大時,會加速熱傳導,使人覺得陰冷、抑郁。
室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冬季,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3攝氏度以上,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漲。同時,由于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控制好室內溫度和濕度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室溫保持在18℃~24℃為宜,濕度保持在50%相對濕度~60%為宜。
1、浴室的溫濕水氣為居室加濕。冬季洗完熱水澡后,浴室水氣濃重,這時候打開浴室門,溫濕水氣流向其他房間,濕度瞬間增加數倍。
2、散熱器上加濕毛巾,下面放盆水。在暖氣上搭塊濕毛巾,暖氣散熱時帶有水分,也能增加空氣濕度。有條件的可以在暖氣上放個水槽,效果更好。在散熱器下方放一盆水,也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的。
3、經常開窗通風換氣。總的來說,室外的空氣濕度相對要大于室內的空氣,可在上午下午開窗換氣,改變室內空氣流動。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1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