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管理》是宋志平先生著的一本新書。三精管理就是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這本書是他集40多年企業管理實踐和理論學習,歸納總結提煉后,寫給企業家和有志發揮企業家精神,愿意創新、愿意創造未來的各行各業中高層管理者的一本綜合方法論工具書。
這本書,是宋總寫的第19本書,極具中國管理思想和智慧。它的出版,恰逢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動蕩帶來不確定性之時。企業如何提升組織的健康度?企業如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企業如何提升經營的整體效益?這是《三精管理》一書回答的三個基本問題。
《三精管理》一書,與其說是宋總寫的一本新書,倒不如說是他將40多年做企業的心得和實踐體悟的凝練。這本書邏輯清晰,表達到位,整個書歸納總結為“三精十二化”,由十二化,延展為48工法。形成的工法體系完整,集管理和經營為一體,兼顧效率和效益,兼修內功和外功。通讀全書,如宋總在后記中所言:“是企業界人士看得懂、學得會、記得住、好應用的一套企業管理工法”。
2019年12月,宋志平獲“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當晚,組辦方給他的頒獎詞是:他是經營圣手,帶領一度經營困難的兩家央企進入世界500強。他是改革達人,一次次推動國企改革向前,即使臨近退休,仍勇于突破,推行“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科技企業分紅和超額利潤分紅”等機制改革“新三樣”,推開國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門。
本文試從三精管理重點講了什么?三精管理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從這兩方面給出一些作者的認識和理解,以供讀者參考和給予批評指正。
《三精管理》重點講了什么?
我從今年暑假開始讀《三精管理》一書,為了讀三精管理,我把宋總著的《企業迷思》和《經營制勝》又讀了一遍。這三本書,被稱為“經營管理三部曲”。從我的閱讀視角看,《企業迷思》很像管理學的《十萬個為什么》,書中回答了“企業管理100個為什么?”《經營制勝》一書,回答了為什么在當下不確定環境下,經營重要管理?!度芾怼芬粫撬慰傇谠袃杀緯A上的遞進和集成,回答了好的組織要精簡化;好的管理要精細化;好的經營要精益化。
1、組織精健化
在這一章中,宋總用治理規范化、職能層級化、平臺專業化、機構精干化這“四化”來實現組織的精簡化。宋總在書中提出組織要精干,企業就需要不停地“剪枝”。我的理解,組織就像一個生命體,因為生命是有機的,當然它就需要營養、能量、情感、交流等。企業的成長,就像一棵樹的生長。對一棵樹來說,它有樹根、樹干、枝葉果。要想長成參天大樹,樹根必須扎得深。樹干要健碩,就不能任樹葉瘋長,因為瘋長,勢必會影響樹干的營養供應,而且,樹葉也是需要營養的,瘋長的樹葉也會因缺營養,造成末梢神經堵塞,引起樹的疾病。所以,對組織而言,“剪枝”非常重要。
在職能層級化中,宋總在書中,把組織分為三個層級,總部、業務平臺和生產工廠。每個層級的要求不同,公司總部需要“決策高手”,業務平臺需要“市場能手”,生產工廠需要“成本殺手”。每個層級所處的位次不同,需要的本領和能力不同,這樣就可以各得其所,將組織內部做到井然有序。同時,還可以發揮出不同層級的比較優勢。
在平臺專業化上,宋總強調各業務平臺要做“單打冠軍”,爭取做成“隱形冠軍”。同時,做業務平臺要有“癡迷者”。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幾個平臺公司,如北新建材只做石膏板,中國巨石只做玻璃纖維,南方水泥只做水泥,中材葉片只做風機葉片,這幾家平臺公司,都做成了“行業冠軍”或“隱形冠軍”。
在治理規范化上,宋總特別重視董事會的工作。他把開好董事會,作為牽動組織“牛鼻子”的大事,認為偉大的公司需要偉大的董事會。好的公司要有好的機制,好的公司要承擔社會責任。
2、管理精細化
在管理精細化這一章中,宋總用管理工法化、成本對標化、質量貫標化、財務穩健化這四化來實現管理的精細化。在管理精細化這一章中,宋總提出:“精者質量,細者成本”。這個理念非常重要,不管企業技術多么高,如果你忘記了質量和成本這兩個最最重要的東西,你都會失敗。我的理解,質量就是品質,品是三個口,而且是別人的口,不是你自己的口。這里的別人就是消費者、用戶、客戶。消費者說好,用戶和客戶說好,才是品質,才有質量。同時,我們的時間有限、資本有限、資源有限,所以,你的成本不可能無限地大。質量、成本兩樣東西是企業的生命線,只有抓好這兩樣東西,管理精細化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3、經營精益化
在經營精益化這一章中,宋總用業務歸核化、創新有效化、市場細分化、價值最優化這四化來實現經營的精益化。在經營精益化這一章中,宋總提出:“管理是眼睛向內,處理好人機物料,正確地做事;而經營是眼睛向外,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做正確的事”。在這一章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創新的有效化。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握好創新的度,量入為出。不能盲目創新,企業要在自己熟悉的業務領域開展創新活動。因為企業畢竟是營利組織,創新不掙錢,肯定不可持續。對熊彼特創新理論在中國的實踐,宋總延展提出了中國企業七大創新模式(自主創新、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持續性創新、顛覆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而且,宋總創造性地提出,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和人才實際情況,進行創新。“企業創新也不一定都要選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都可以創新”。
《三精管理》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通讀《三精管理》和多年與宋總的交往與學習,我認為,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只是宋總管理智慧顯現的部分,屬于冰山上的部分。而在冰山下面的東西,是宋總的底層邏輯,或稱為他的價值觀。有如在《三精管理》開篇中,宋總所講:“所有的決策歸根到底都與價值觀有關,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在價值觀驅動下進行的決策”。我的觀點,《三精管理》的底層邏輯或者說宋總的價值觀是:長期主義、專業精神、人本精神!
1、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的英文單詞是long-termism。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是:長期主義是指人們在處理事務時優先考慮長遠以及未來的目標。牛津詞典給出的定義是:基于長期的目標或結果而行動或制定決策的人,采用長期觀點的人。長期主義者有四大特征:1)注重長期價值。2)注重真實和誠信。3)注重學習和成長。4)注重理性分析,思考未來。
宋志平先生40多年的企業生涯中,有35年都在從事大企業的管理工作,其中做過10年廠長,做過18年央企的董事長。宋總認為,做企業是一個“馬拉松長跑”的過程,最后成功的企業,一定不是最聰明和只看短期利益得失的?!耙欢ú皇悄切┻^分活絡、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企業”。應該是像電影里專業主義面“阿甘”那樣的人物,持續改進,堅持堅守。因此,他在做企業時,對治理規范化、管理工法化、市場細分化的強調和重視,就是長期主義的一種體現。
在《三精管理》一書中,宋總形象地把具有長期主義的人稱為“癡迷者”,即“早晨睜開眼睛就想業務和工作的事,半夜醒來還是想業務和工作的事。那些腳踏實地、有激情、能持之以恒甚至有些‘一根筋’的人”。
我與宋總一起到小米集團這家上市公司調研時,宋總與雷軍董事長交流最多的是,你的公司市值如何持續增長?你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長期保持下去?你的公司機制如何讓干部職工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持續地可以長期共創共享發展的成果?
宋志平(右一)、雷軍董事長(中)、作者(左一)在小米集團調研
2、專業精神
專業精神的英文是professional spirit。百度百科的定義是:專業精神是指對工作是否執著于專業的規范、要求、品質化程序等。就是在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對工作極其熱愛和投入的品質。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大前研一書中,認為專業精神必須具備四種能力,即先見能力、構思能力、討論能力和適應矛盾的能力。
宋總在《三精管理》一書中,形象地把具有專業精神的人稱為“隱形冠軍”,就是我們現在稱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也就是體育比賽的單打冠軍。隱形冠軍企業具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們可以在“寬一米,深一千米”之地來深耕做事?!皩捯幻住本褪怯袠I務專長,在一個細分領域里技術領先;“深一千米”是指市場開拓可以做得多一些,“在窄而深而不是淺而寬的領域做到極致”。
與宋總一起調研中公教育集團這家上市公司時,宋總反復強調要有核心業務,業務要歸核化。并形象地問李永新董事長,做企業就像做餐館,你們中公教育集團的“拿手菜”是什么?
長期主義
宋志平(右二)、李永新董事長(右一)、作者(右三)在中公教育集團調研
3、人本精神
人本精神來自拉丁語的“人性”(humanitas)一詞。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對生活的自然主義態度,關注人類的福祉和自由。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提出過早期的人本精神思想觀念。這一詞最早由羅馬哲學家、政治家西塞羅用來描述與自由教育(liberal arts) 有關的價值觀,當時的自由教育這一概念類似于今天的藝術、哲學、歷史、文學。人本精神思想的最終實現,在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近700年時間才完成。它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相信理性并敢于求知,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
在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宋總在做北新建材廠長的時候,組織干部職工利用星期天業務勞動,將工廠的“南大坑”,建設成為“愛心湖”的故事;在工廠干部職工上班必經之路上,放置書法家書寫的“人和”兩字的大石頭;無論在哪個單位做一把手,他總是重視員工的用餐問題,總是要做好食堂,“讓員工一天早中晚三餐吃得好,這樣,大家也就會有很高的工作積極性”;建圖書室、健身房、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這些都是宋總在中國建材集團不同崗位工作時,特別重視干部職工感受的一些細節工作。
他在書中,提煉總結道:“其實,在企業的成本中,給予員工關愛和待遇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企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應是樂生的平臺”。他將企業文化指向了人,把“以人為中心”進一步概括成“企業是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企業愛人”!
我知道,宋志平先生最喜歡對他的稱呼是宋總。他告訴我,他之所以喜歡這個稱呼,是因為,宋總的意思宋志平是總是想到別人,總是關心別人。
在與宋總的交往和學習過程中,我知道宋總是一個特別喜愛詩歌的人。他很喜歡歌德《浮士德》里面的一段小詩,2019年12月9日,在由《中國企業家》雜志主辦的“2019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頒獎典禮上,宋志平獲“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在現場,他再次朗誦了這首詩:
宋志平獲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
“遼闊的世界,宏偉的人生,長年累月,真誠勤奮。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常常周而復始,從不停頓。忠實于守舊,而又樂于迎新。心情舒暢,目標純正。??!這樣又會進一程”。
“這段小詩鼓舞了我40年,每當困難的時候,我就想起這首詩,他給我很大勇氣,所以我一直把這首詩作為人生一個長長的座右銘”。宋志平充滿激情地、頗有感慨地說。
40多年聚精會神只做企業管理一件事,總是專注在一個產業領域,總是關注他帶領的干部與職工的成長和共享;以人為本,從人出發,洞察人性,建立機制,建立工法,建立《三精管理》的宋志平先生。詮釋了他新書《三精管理》的底層邏輯,即:長期主義、專業精神、人本精神!
“宋總愛人”!這是宋志平先生帶領兩家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底層邏輯的基石。
張宇偉
2022年11月20日晚,于北大萬柳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1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