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一天,接到毛主席電話的周總理急匆匆地趕到了中南海,當他推開辦公室的門,就看見毛主席正一臉凝重的坐在沙發上。
毛主席趕緊招呼周總理坐下,又讓警衛員統統守在外面,隨即輕聲向周總理說了自己的想法。
聽著毛主席的話,周總理的臉色也慢慢變得沉重起來,半個小時后,周總理神色凝重的走出了辦公室。
從那天開始,一個代號為“816”的工程就正式拉開了帷幕,六萬軍民入駐深山。
但就在工程即將竣工之際,中央又突然拍板叫停了。
我國當時為什么要開始這項工程,它到底作何用途?后來又為何會突然停工呢?
“816工程”的初衷與選址
上世紀60年代在國際上,中國周邊一直是虎狼環飼,東有日本,西有美國,北有蘇聯,南有越南,新中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而當時的中國,經濟命脈和軍工建設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與一線城市,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雖然在1964年中國成功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大大提升了我國的國力和軍事保障能力。
但是,核威脅依然存在。
針對這樣的情況,毛主席才會與周總理秘密商量一個計劃。
在要求各省構建戰略后方的同時,為確保剛剛起步的核工業不被扼殺,決定在大后方建造一個地下核工廠,將所有核試驗都轉至地下進行,避開美蘇偵察機的耳目。
周總理在接到這個任務后,立刻著手安排考察隊進行選址,根據多方面的考慮,選出的地點一定要遵循“隱蔽,靠山,傍水,洞多”這幾個要求。
考察隊先后奔赴云南、四川和新疆等地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考察選址,最后中央將地點定在了重慶市涪陵區的一個小鎮——白濤鎮,該工程也被命名為“816工程”。
白濤鎮前毗烏江,后依武夷山,周邊地勢環境復雜,是個非常隱蔽的山區地形,而且因為日照時間短,整個山區終年被烏云和大霧所籠罩,堪稱從事秘密活動的絕佳之地。
隱秘深山的地下工廠
而白濤鎮的居民也被遷移到了其他地方,“白濤鎮”這個名字也從中國地圖上被抹去。
所有參與建設“816工程”的工程兵和科研技術人員都需要經過層層政治審查,并且進行為期一周的保密培訓工作。
從踏入白濤鎮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心里就烙印上了一句話:“一輩子守口如瓶?!?/p>
1967年2月,一支代號為“8342”的萬人部隊進駐白濤鎮,擔任工程的基地建設。
1970年,數以萬計的科研工作者相繼進入這個秘密基地開始核實驗,與此同時,還有數萬名民工被征調了過來。
據統計參與“816工程”的人數林林總總共有六萬人左右。
這六萬個人把當地的金子山給掏了個空,從外面看去,除了山頂上高高聳起的煙囪和山坡上新建的幾排工棚營房外,其他沒有任核工廠何異常之處。
可是就在這座金子山的內部,工程兵們正熱火朝天地干著一件不遜于“愚公移山”的偉事,只不過當年的愚公是移山,而他們是掏山。
“816工程”的總建址有45.2公頃,如果大家對這個數字沒什么概念的話,可以對比一下故宮,故宮的總面積是72公頃,可見這個地下核工廠,完全可以容納下大半個故宮了。
而里面的大小洞室多達近百個,光是大型洞室就有18個,最大的一個洞室占地面積高達1.3萬平方米,差不多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
其中主洞體的長大約400多米,再加上其他的各種支洞、導洞、引水洞和隧道豎井,所有長度加起來超過了20千米。
整個基地的頂部覆蓋層厚度也全在百米之上,核心位置的覆蓋厚度在150米以上,最厚的地方有200米。
這樣的厚度,抵御8級以下的地震綽綽有余,就算是抵擋100萬噸當量氫彈的沖擊波和1000磅炸彈的攻擊也不在話下。
而當時這項“816工程”屬于國家絕密計劃,所有參與建設的工作人員都不能向外透露一個字,哪怕是對自己的家人。
在建設期間也不能回家,但是可以把家屬接到廠區外的營房核工程安置,偶爾有機會可以回去看一眼,可是家屬不被允許進入廠區。
所以從1967年開始,參與這項工程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們一度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挖煤工”。
而且在初期的挖掘過程中,進度也十分困難。
其一,山體之下有許多暗河,一旦挖錯方向就容易引發河水倒灌。
其二,因為山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潮濕多雨,土質極其疏松,也容易發生坍塌情況。
由于我國當時的科技化和工業化水平都不高,所有的建設基本上都只能依靠人力,高強度的勞動和惡劣的環境,也讓很多將士犧牲在了那里,再加上運輸材料過程中突發意外而去世的人員,總共有七十多位。
1975年坑道施工的任務已經全數完成,8342部隊奉命撤離,回了各自的駐地,之后的主導工作,就交給了科研人員。
“816工程”的停建與解封
但是到了1982年,“816工程”突然接到了緩建的通知,這頓時讓眾人感到不解。
然而命令即是一切,工程的各項進度都特意放慢了腳步。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1984年2月,中央正式下達了停建通知,“8深山16工程”至此封存,所有人員盡數撤出。
停工的那一刻,建筑工程進度已經完成了85%,安裝工程進度也已經達到了65%。
六萬多人在這里耗費了將近18年的心血,甚至有人將生命都奉獻在了這里。面對突如其來的停建通知,大家的心里都充滿了遺憾與不舍。
但是就像當年接到命令時,六萬人義無反顧集體扎根深山一樣,18年后,他們依舊服從命令,整理過后就快速有序地撤了出去。
“816工程”總耗資約為7.4億現金,這個數字就算放在當下,也是一筆巨款。
那在上世紀的80年代,為什么在投入這么多的人力財力之后,中央卻臨時叫停了這個項目?
這就要從當時的國際形勢談起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國和美國的關系恢復正常,而此時的美蘇冷戰卻陷入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為和美國攀比,大搞軍備競賽,也無暇在中蘇邊界鬧事。
另外就是因為各國軍工科技化的高度發展。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日漸完善的偵察衛星系統能夠快速收集世界各地的核武器研究情報,此刻再繼續發展固定的停工老套核武器就相當于給別人立了個活靶子,耗時耗力還沒成效。
所以在綜合考慮之下,我國果斷叫停了這項工程,轉而把資金和人力都投入到更先進的技術研發中去。
直到2002年,“816工程”才向全社會公布。
西方國家在得知這個消息時更是震驚不已,他們沒想到,原來中國人早在幾十年前就敢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建設了,這也讓西方世界見識到了中國人保家衛國的決心。
而從2010年開始,816工程洞體的部分區域正在逐步開放,準備規劃成旅游景點。
2019年7月,816工程遺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無數前輩先烈用青春與鮮血造就的“816工程”和旁邊的烈士陵園,如今都在被后人所參觀瞻仰。
建造這項工程的初衷就是為了在當時的環境下保護國家,抵御他國核打擊,而暫停這項工程的原因,也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發展更先進的軍工科技。
而如今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看遍世間繁華,也別忘了回頭看看昔日無數人的努力奮斗,不忘前人之初心,才能砥礪后人以前行。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wangluozixun/1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