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天地一沙鷗
文/李玉娜
在這個秋風送爽的時節,我想到一個為莊河教育做出極大貢獻的人。他就是莊河高中第一任校長宋良忱。
他的銅像如今矗立在莊河高中校園內。莊河高中建校以來考到全國各大院校的學子不計其數,佼佼者如過江之鯽。而這所高中的創建者也被載入莊河歷史中。
1883-1937
1
宋良忱,字伯權,原名作模。出生于莊河大孤山(今莊河市境內)。曾就讀于奉天兩級師范學校,畢業后考入金陵師范大學。
優秀青年學子
宋良忱生于光緒九年(1883年),他先畢業于奉天兩級師范,后又考入“金陵師范大學”。受蔡元培的影響,1913年返回家鄉,矢志興辦教育。民國三年(1914年)接任莊河中學校長。
宋良忱出生在莊河大孤山,幼時鄉鄰眼里他就是個讀書好的孩子,1894年發生在大東溝大鹿島的黃海大戰,在他少年的心中有很大的影響,他知道中國的海軍戰敗了,這也是他后來不畏強暴,奮力抗日的原因。愛國的種子在少年的他心里扎下根。
莊河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才建置“莊河直隸”。莊河鎮上居住的百姓有從魯地闖關東來的,有從中原河南來的,還有周邊一些地區來莊河經商的人。正因為有了宋良忱這樣矢志不渝興辦教育的人,莊河的教育才會在百余年間名震四方,人才輩出。
莊河教育奠基人
宋良忱在教育上開了一代先風,他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首要位置,尤其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在他任校長期間,重金聘請、廣為招攬學識淵博的優秀教師,確保教學質量。每年的寒暑假他都親自出馬到北平、上海等地不惜以80元至100元重金聘選優秀教師。
1914年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1元應該是一個銀圓。按照1914年和2022年的物價對比,當時的一個銀圓相當于現在100-160元人民幣左右。
這些教師有趙金聲、王聽彝、白美勛、趙俊農、程川等,他們當中或畢業于燕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復旦,他們知識面廣,愛國思想較濃。他們讓學生思想上愛國有民族擔當、知識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
他們文化底蘊深厚,眼界寬,深深地影響了莊河學子。也讓黃海岸邊小城莊河人才輩出。據資料記載,寫《野百合花》的王實味,也曾在莊河高中任職。因為宋良忱求賢若渴,才使黃海北岸的小城莊河來了那些后來名動天下的大師。
宋良忱接受進步思想,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購置教學儀器,圖書雜志、文體器材、生物標本,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素質。
宋良忱親自制定:“盡責務”三字校訓,勉勵學生克服寒窗之苦完成學業,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思想,不要自暴自棄,要自強不息。規定學生要守規矩,懂禮貌,不可沾染嫖、賭、煙、酒、早婚,拉幫結派,犯者退學,絕不寬待。這一系列做法在當時的莊河引起一些商賈鄉紳的推崇和贊賞。
宋良忱的目光在當時風雨飄搖的舊中國無疑是超前與獨到的,他深知國家民族振興發達,沒有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沒有優秀的人才那只能是空談。
因為他熱愛莊河這片土地,在他和他屬下的優秀老師嚴格精心的教導下,莊河學子刻苦求知,發憤向上的學風蔚然成形。莊河學生外出就學應試成績名列榜首,優異者居多。外地學生稱莊河中學學生叫“藍大褂”隊(當時學生穿藍大褂)。
面對這些成果,他曾賦詩自慰:
膠癢十年啟文明,
多少英才教育成。
幼學壯行勘報國,
從今華夏頌生平。
抗日愛國志士
九、一八事變后,日偽為了推行奴化教育,偽文教部編了一套新教材,發行全東北。但在宋良忱領導下的莊河中學教材確遲遲未換,直到1936年仍用中華書局或商務印書館的版本教材。這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一顆拳拳愛國心,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莊河的公眾對他抵制奴化教育之舉崇敬贊賞,大家給他樹了一塊鐫刻“有功教育”的漢白玉碑。歲月變遷,當年這塊碑也不知遺失在哪里,已經無處尋找。
他追求救國真理思想傾向于革命。1929年,他毅然決定開除活動于校內的右傾國家主義派學生李樹春等人學籍。而將校內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稱cy)組織加以保護與支持。
日偽統治者為了拔除這顆對抗他們的釘子,1936年將他調離這中學,先任教育局長,后又改任電話局長。目的是讓他與教育界徹底隔離。這使他更加憎恨日偽統治者,他不畏懼,不退縮,反而加入了孫文敷為領導的安東抗日救國會,并組成了抗日救國會莊河分會,擔任會長一職。他在民眾中傳播抗日救國思想,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高尚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
1937的元旦,日本憲兵隊以“反滿抗日”的罪名逮捕了他。元月七日又將林貴家、孫俊卿、姜雅庭、王道權等人逮捕,施以滅絕人寰的酷刑。1937年2月3日把他們送到奉天陸軍監獄。1937年3月13日(農歷二月初一),宋良忱等六人被日偽統治者,在奉天渾河岸邊殘忍地殺害,這在遼寧歷史上稱“六君子事件”。據說劊子手把他們的頭割下來和身體分開。反動派用了極刑,他們對抗日救國會的人恨之入骨。
前幾年我專程去莊河高中找到校長林昌奉和副校長范勝利,說通過學者齊紅深找九一八紀念館館長,把宋良忱事跡放到館內展覽,二位校長非常支持。后來我專程去了九一八紀念館,見到館長,她問我是否有宋良忱留下的遺物,書稿,著作,我說大概已經散失沒有了,他有個兒子是從事教育工作,但已經去世多年,孫子輩不了解,當時九一八紀念館正在裝修,他們給我做了登記。也許是我當時沒有他的遺物,只拿了我寫他事跡的文章。我是個人去辦這件事,不是官方出面。
這是一個為莊河教育開創一代先風的志士;這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這是一個我們莊河人不應也不能忘記的人。
莊河中學的老校址在莊河老上街,現在的莊河武裝部院內,當年從這里走出的學子是謹記他們校長訓誡與鼓勵的,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出類拔萃,他們成為莊河的驕傲。
今天站在莊河中學舊址內,仿佛能聽到當年的上課下課鐘聲。向東放眼望去是莊河的母親河東大河。當年河上帆影幢幢,河水清碧。在日偽統治的陰云之下,宋良忱是一只不懼風雨在浩浩天地間翱翔的海鷗。
今天的莊河教育一直不甘心居于人下,永遠都有一種力爭上游的勁頭。正可謂是先生遺風,源遠流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南地北莊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