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在短短的16年歲月里,政局風云變幻,國務總理更迭頻繁。先后有31人擔任過國務總理。其中:有人盡皆知的唐紹儀、徐世昌、段祺瑞等;也有為人鮮知的龔心湛、賈德耀、胡惟德等。他們任期長短不一,長者僅僅一年多,短者數月,更有甚者,短短幾天而已,如曇花一現(最短的朱啟鈐只干了兩天,最多的是段祺瑞曾四任總理)。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號子白,浙江奉化人。曾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代理內閣總理,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駐美大使等職。他是巴黎和會拒簽特使之一。也是中國第一任紅十字會會長、國際奧委會第一位中國委員,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
任職時間:1922.12.11——1923.1.4(代理)
?。ń由习氩糠郑?/p>
五 投身蔣介石國民政府 修訂不平等條約
1926年9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并與南方國民革命軍相配合,出潼關參加北伐,王正廷應邀參與馮玉祥的軍事謀劃。
蔣介石一直想拉攏馮玉祥倒向自己,蔣介石的“二哥”黃郛(與大哥陳其美,三弟蔣介石為結拜兄弟)便推薦了王正廷去當這個說客。在王正廷和黃郛的推動下,蔣馮得以合作。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大婚。便以奉化老鄉之名,邀請王正廷為其證婚人(證婚人共5名,還有譚延闿、吳稚暉、蔡元培、何香凝)。此后,王正廷即正式加入蔣介石的幕下。
蔣、宋大婚
1928年初,蔣介石委任王正廷為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5月3日,日軍為阻撓國民黨軍隊北伐,制造了慘殺6000民眾及蔡公時等17名外交官的“濟南慘案”。
時任外交部長黃郛因執行蔣介石的對日妥協政策,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不得不引咎辭職。由于王正廷與蔣介石的同鄉關系(蔣介石對同鄉信任度都相當高),6月,王正廷繼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長。
10月,王正廷與日本代表談判解決“濟案”問題,日本方面蠻橫無理,拒不撤兵。王正廷只能按照蔣介石的旨意,對日本一再妥協遷就,引起南京市民的憤懣,大家12月13日上街舉行示威游行,并搗毀了王正廷的住宅。
1929年3月28日,中日雙方達成所謂“濟南協議”,日軍撤出濟南。除規定組織調查委員會調查所謂雙方的損失外,還要中國政府負責保護在中國的“日本臣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個“協議”把日本帝國主義在濟南殺害中國軍民數千人等罪責一筆勾銷,還聲明:“視此不快之感情,悉成過去,以期兩國邦交益臻敦厚?!?/p>
王正廷在中國外交史上的最大貢獻是主持了南京政府的“改訂新約運動”。
1928年6月,王正廷上任伊始,就發表修改不平等條約宣言:“中國80余年間,備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此種束縛,既與國際相互尊重主權之原則相違背,亦為獨立國家所不許”,“對于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及雙方平等互尊主權新約之重訂,久已視為當務之急”。
至此,王正廷揭開了所謂的“革命外交”的序幕。通過談判,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王正廷代表中國與美國、英國、日本等12個國家簽訂了關稅自主條約,基本結束了近80年來中國無權實行關稅自主的局面。
這不僅使南京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而且對于保護、扶植民族工業的發展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改訂新約”運動中,王正廷還收回了上海兩租界的司法管轄權,建立了租界內的中國法院體制。后來陸續收回了天津比(利時)租界,鎮江、廈門英租界,威海衛英租地等?
蔣介石視察威海衛
這在民國外交史上,絕對要給王正廷記“頭功一件”!點贊點贊!
六 被打兩記“耳光”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侵華日軍在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縱容之下,長驅直入,一周內,遼寧、吉林兩省基本丟失。
在民族危急的情況下,全國人民奮起救亡,許多大中城市相繼召開抗日救國大會,舉行游行示威,要求南京國民政府積極抵抗日寇。
王正廷本人不是親日派,但他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9月28日,上海、南京兩地2000多名學生,冒著傾盆大雨,先后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外交部請愿。
蔣介石避而不見,學生們就拿時任外交部長的王正廷出氣。他們搗毀了外交部,還動手打了王正廷兩記耳光。王正廷狼狽不堪,顏面掃地。9月30日,王正廷向國民政府提出辭呈。
1945年抗戰勝利后,王正廷回到寧波,應寧波母校之邀,作了一次演講。演講結束后他在一個親戚家里吃飯。
席間,王正廷酒酣之余,談了他幾十年外交生涯的感慨。他說:“我在外交生涯中,有一樁最得意的事,也有一樁最倒霉的事。最得意的是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受到全國人民的高度贊揚,自己也感到揚眉吐氣。最倒霉的是‘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執行不抵抗政策,被請愿學生打了兩記耳光?!?/p>
1932年1月,王正廷被蔣介石任命為外交委員會主任委員,1936年8月,出任駐美大使,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后,在美國國務卿安排下與日本駐美公使進行交涉,但毫無結果。后來,他也沒有能夠從美國方面得到新的援助。
1938年9月,國民政府將王正廷調回,改派胡適接替駐美大使職務。王正廷經香港轉赴重慶,此后不再擔任政界要職,只掛名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
七 熱心教育、公益和體育事業 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
王正廷積極投入教育和公益事業。1921年,王正廷到北京就任北平中國大學校長。這所大學原是民國元年由孫中山授命創立,宋教仁、黃興先后任第一、第二任校長。
此時由王寵惠任董事長,王正廷任校長,經過籌款擴建,規模日漸完善,設立文、理、法三個學院。后來該校得到國民黨的資助,長期存在下來,甚至在抗戰爆發后,也以私立大學的名義繼續留在北平,校長一直由王正廷掛名,直至解放前因經費不足而關閉。
1933年1月1日,以“航空救國”為宗旨的中國航空協會在上海成立,王正廷與史量才、杜月笙等出任理事。1934年3月,北平故宮博物院改組,王正廷被聘為首席理事。
1934年9月,在王正廷、史量才等人的發起下,中國紅十字會在上海召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王正廷被選為中國紅十字會首任會長。
王正廷致力于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自幼喜好體育運動。王正廷早在北洋上學時期,就成為校內新式體育運動的骨干。
1899年,他參與了由北洋大學主辦的全國首次校際體育運動會——天津學生聯合運動會的組織工作。此后的1902年至1904年,他參與組織了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第一、二次全市年度運動會、天津中等以上學堂聯合運動會。王正廷對體育的興趣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1912年,王正廷發起組織了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任名譽會長。當年國際奧委會菲律賓籍委員瓦加斯來華考察體育,與王正廷相識,隨后一起聯絡東亞各國,發起組織遠東體育協會。王正廷是奧林匹克運動在亞洲的倡導者和領導人。
1913年,第1屆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馬尼拉舉行。王正廷率領中國運動員參賽并取得了總錦標賽第二的好成績。
1915年,第2屆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上海召開。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社會各界為之矚目。王正廷四處籌資,認真組織使運動會如期圓滿舉辦,中國運動員取得了錦標賽第一的好成績。
王正廷認為體育可以強身,可以衛國,可以喚起民眾團結意識。所以他對召開全國運動會,對承辦遠東運動會,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等,都投入了極大的熱忱。
1896年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召開前,國際奧委會曾向清政府發出過邀請,處于內憂外患、不知奧林匹克運動為何物的清政府愚昧無知,自然與奧運會“擦肩而過”。
首屆奧運會開幕式
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舉辦時(五大洲第一次齊聚盛會),天津一份青年雜志上首次提出: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這一聲聲呼喊,在那個中國人被蔑稱為“東亞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壯。
1915年,國際奧委會又一次發來邀請。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國內的護法戰爭,中國又一次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擦肩而過。
1922年,王正廷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成為中國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1924年,他被推選為新成立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會長。
王正廷與顧拜旦
1927年,王正廷任第八屆遠東運動會會長兼總裁判。1932年5月,王正廷率團出席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開幕式上,王正廷以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代表的身份發表講話,言語中直指日本妄圖將偽滿塞進運動會,破壞運動會會章的行徑。
1932年,王正廷克服重重障礙,派當時東北大學的學生、全國百米紀錄保持者劉長春代表中國參加了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經費還是張學良個人出資贊助的。劉長春也成為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
王正廷向劉長春授旗
1936年6月,王正廷率團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這屆奧運會上,由140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考察團歷經磨難抵達德國柏林,參加了田徑、游泳、籃球、足球、舉重、拳擊、自行車等項目預賽。
由于路途遙遠,隊員們暈船,又倉促上陣,基本上預賽階段就淘汰了。雖然成績平平,但武術表演卻極為出彩,大揚國威,讓戰爭狂人希特勒和全場觀眾看得目瞪口呆,受到國外觀眾的高度評價!
最難受的還是1948年7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十四屆奧運會,中國派出了53人的代表團,分別參加了足球、籃球、田徑、游泳4個項目的比賽。
當時民國政府腐敗無能,王正廷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代表團由于經費緊張,先期派以“亞洲球王”李惠堂為首的足球隊一路出訪比賽,靠賣門票籌措部分資金。
就這樣,也只能有一半參賽隊員前往英國,為節省路費,全團節衣縮食,分批到達倫敦,更難提及賽前充分訓練備戰,獲取良好運動成績了。
更尷尬的是奧運會要結束時,代表團已不夠回程旅費。王正廷向國內求援無果,只得自掏腰包并請僑界朋友捐借款項,讓英國旅行社先行墊付購買機票,才使代表團得以回國。
現在回想一下,那時的官員、教練、運動員為參加比賽,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好在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八 晚年病逝于中國香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王正廷曾主動要求負責行政院戰罪調查賠償委員會,從事資料搜集,懲處戰犯和戰爭索賠工作。
不久,蔣介石挑起內戰,王正廷的愿望落空。內心極度失望的他,和錢新之等人在上海一起從事金融保險事業,王正廷曾擔任上海市參議員、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還兼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交通銀行董事、菲律賓交通銀行董事長、太平洋保險公司董事長等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王正廷從上海移居香港,繼續從事金融、保險事業。
1955年6月,73歲的王正廷參加了國際奧委會在巴黎舉行的第50屆年會,他始終未以臺灣方面代表的身份說話,也沒有批評新中國。1957年,王正廷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國際奧委會第53屆年會上辭去了國際奧委會委員職務,被聘為名譽委員。因此,王正廷“中國奧運之父”的稱號絕對當之無愧?。?/p>
王正廷在香港過著恬淡而充實的晚年生活。1961年5月21日,王正廷因患喉癌在香港九龍圣德勒撒醫院病逝,享年79歲。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