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不是一項簡單的運動,要在比賽中得分超過其他球隊并贏得比賽,需要極大的耐力、能力和團隊精神。除了球員、球場、裁判和球迷,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看看你能知道多少呢?
1.最早的藍球是棕色的。為了提高球的可見度,巴特勒大學的教練 Tony Hinkle 在 1957 年提出了開發橙色藍球的想法。
2,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 [2] 。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天津。1904年,圣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第一個籃筐是用學??撮T人提供的桃籃子制成的,并釘在陽臺的窗臺上。
3.美國籃球聯盟 (ABL) 是1961 年第一個使用三分線的職業籃球聯盟。
4. 1979 年 10 月 12 日前,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后衛克里斯福特在對陣休斯敦火箭隊的比賽中投進了 NBA的第一個三分球。這樣比賽也是凱爾特人傳奇人物拉里·伯德的處子秀
5.從1973-1974賽季開始,搶斷和蓋帽才成為NBA官方統計數據。1973年10月28日,埃爾莫爾·史密斯以17次蓋帽創下NBA單場蓋帽紀錄。
6. 1954年,易拉丘國民隊的老板丹尼(DannyBiasone)“發明”了延用的24秒進攻時限。他憑著這一項跨時代的發明,徹底改變了NBA比賽的面貌,也因而進入了籃球名人堂。
7.第一份 NBA 國家電視合同是在 1953-1954 賽季期間 NBA 和 Dumont 電視網簽訂的
8.歐洲的第一場籃球賽是由梅爾·萊德奧特在巴黎安排的
9. FIBA(國際籃球業余聯盟)的八個創始國是阿根廷、捷克斯洛伐克、希臘、意大利、拉脫維亞、葡萄牙、羅馬尼亞和瑞士。FIBA 于 1932 年 6 月 18 在日內瓦成立。
10. NBA有兩名女性被選中。第一個是丹尼斯·朗,他在第 13 輪被舊金山勇士隊選中。第二個是路易莎哈里斯,她在137 順位被新奧爾良爵士隊選中。
11.我們現在所知的 NBA 聯盟最初稱為美國籃球協會 (BAA),成立于 1946 年 6 月 6 日。在 1949 年 8 月 3 日與競爭對手國家籃球聯盟合并后,它更名為美國國家籃球協會。
12.在國際籃聯成立之前,籃球屬于國際業余手球聯合會(IAHF)的管轄范圍。當時的球類比賽都是用手進行的。把籃球監督移交給國際籃聯的條約被稱為《斯德哥爾摩議定書》。
13.籃球在 1936 年柏林夏季奧運會期間首次成為正式的奧運會項目。奧運會籃球比賽在戶外進行,在經過改造的網球場舉行。
14.與他們的名字相反,哈萊姆籃球隊并非來自紐約哈萊姆區。他們起源于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
15. 阿伯·薩珀斯坦在1926年創立了哈萊姆籃球隊。1971年,他入選籃球名人堂。薩珀斯坦身高5英尺3英寸″,被認為是籃球名人堂中最矮的男性入選者。
16.早在1940年,哈林籃球隊仍然是一支競爭激烈的球隊。1940年,他們擊敗芝加哥棕熊隊贏得了世界職業籃球錦標賽。
17. 關干擾球,在1944年,由于名人堂成員喬治·麥肯(George Mikan)在對抗對手時使用了這種方法,干擾球才被認為是一種違規行為。在1944年之前,由于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球員相對較少,所以被認為是合法的。
18.費城勇士隊前鋒約瑟夫·“跳躍喬”·福爾克斯是投失球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比賽中,他55投中13,失球42個。
19. 季后賽失球記錄也由跳高喬·福爾克斯保持。他錯失了38個投籃。
20.圣安東尼奧馬刺隊教練格雷格·波波維奇擁有NBA歷史上最快的被驅逐出場的記錄。他在對陣丹佛掘金的比賽中被罰出場63秒
21、NBA歷史上最長的一場比賽持續了78分鐘,有6次加時賽。那是1951年1月6日,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克隊和羅切斯特皇家隊之間的一場比賽。奧運會選手以75比73獲勝
22、1983年12月13日,底特律活塞隊和丹佛掘金隊的常規賽創造了多項NBA紀錄。比賽經過三個加時賽后結束,底特律隊以186比184獲勝。這場比賽創造了NBA單場比賽得分最高的記錄,同時也是球隊單場比賽得分最多和第二多的比賽
23.在1957年的世界職業棒球大賽中,吉恩·康利(Gene Conley)帶領波士頓凱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贏得了3次總冠軍,帶領棒球隊密爾沃基勇士隊(Milwaukee Braves)贏得了1次總冠軍。他是唯一一個贏得NBA總冠軍和世界大賽冠軍的球員
24. 奧運會十項全能運動員布魯斯·詹納(現在的凱特琳)在1977年NBA選秀的第七輪被堪薩斯城國王隊選中
25.男子競技籃球的官方籃球尺寸為7 號,周長為 29.5 英寸或 75 厘米。
26.女子競技籃球的官方籃球尺寸為6 號,周長為 28.5 英寸或 72 厘米。
27. 在 NBA 的三分球比賽中價值兩分的 Moneyball是仿照美國籃球協會使用的紅、白、藍三色球制作的
28. 國際籃聯官方的球場面積比NBA的要小。NBA官方的球場長度為94英尺,而FIBA的球場長度為91.86英尺。NBA球場的寬度為50英尺,FIBA球場的寬度為49.21英尺
29. NBA、WNBA、FIBA 和 NCAA 球場的官方籃筐高度設定為 10 英尺或 3.05 米。
30.謝爾蓋·別洛夫是1992年入選籃球名人堂的第一個國際球員。他被認為是歐洲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之一,在1972年慕尼黑夏季奧運會上,他與蘇聯隊一起擊敗美國隊奪得了金牌。
31.自1936年夏季奧運會以來,美國只有四次未能贏得男子籃球的金牌。前蘇聯分別在1972年和1988年獲得金牌,南斯拉夫在1980年獲得金牌(1980年奧運會遭到美國的抵制),阿根廷在2004年獲得金牌。
32.保羅·韋斯特黑德教練是第一個在NBA(洛杉磯湖人隊)和WNBA(菲尼克斯水星隊)都獲得冠軍的教練
33. 五位國際球員獲得了NBA的MVP獎。他們是哈基姆·奧拉朱旺(尼日利亞)、蒂姆·鄧肯(維爾京群島)、史蒂夫·納什(加拿大)、德克·諾維茨基(德國)和揚尼斯·阿德托昆博(希臘)
34.在1966年之前,NBA有地區選秀權。這些特別的選秀權允許球隊放棄他們的第一輪選秀權,取而代之的是選擇一個距離城市50英里以內的球員。
35.新澤西網隊抗議1978年11月8日對陣費城76人隊的比賽結果。1979年3月23日,比賽最后17分50秒重放。在比賽重播之前,兩隊已經進行了交易。因此,三名球員,埃里克·莫尼,哈維·Catchings和拉爾夫·辛普森,被正式列為同一場比賽的兩支球隊的成員
36.所有的NBA地板都是用硬楓木(槭糖槭)做成的,木板切成四分之三英寸厚。唯一的例外是波士頓TD花園的地板,它是由紅橡木制成的
37.傳統的籃球運動衫由無袖運動衫和短褲組成。2013年,NBA嘗試在球衣上增加袖子,使其看起來像t恤。這引發了球員和球迷的抱怨浪潮。這項試驗一直持續到2017年,當時耐克接手了NBA的球衣合同,并宣布他們將不再使用有袖球衣
38. NBA規定,籃球網的線數不能少于30條,也不能超過120條。
39.根據 NBA 規則,每支球隊至少要提供 9 個球用于賽前熱身。
40.官方認可的NBA籃球應該有7.5磅到8.5磅的壓力。
41.丹佛掘金隊的主場體育場位于海拔1英里(5280英尺)的地方。研究表明,這樣高的海拔不僅給掘金隊,而且給丹佛所有美國主要體育項目的主場球隊在主場比賽中帶來了明顯的優勢
42. 201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NBA東部聯盟的球隊在前往西部進行客場比賽時可能會處于劣勢。從東到西的旅行(與地球從西到東的旋轉相反)打亂了晝夜節律,影響了個人的壓力和疲勞水平,并可能損害來訪團隊的表現
43. NBA 球員每場比賽的平均跑步距離約為 2.5 英里。在 2019-20 NBA 賽季,開拓者后衛 CJ 麥科勒姆平均每場跑 2.75 英里。
44.一項根據17 年 NBA 球員醫療記錄數據的研究表明,踝關節外側扭傷是聯盟中最常見的傷病。此外,髕股關節炎癥或膝蓋疼痛是球員缺席 NBA 比賽的最常見的原因。
45. 籃球是立陶宛的國球。立陶宛培養了許多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46.NBA 標志是輪廓 是 洛杉磯湖人隊后衛杰里·韋斯特 ,1979年入選籃球名人堂。
47. 1976年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上,女子籃球正式成為奧運會獎牌項目。蘇聯女籃獲得了奧運會首枚女子籃球金牌,美國獲得銀牌。共有6個國家參加了這次比賽
48.兩名球員并列NBA常規賽失誤最多的記錄。亞特蘭大老鷹隊球員約翰·德魯在1977年3月1日對陣新澤西網隊的比賽中創造了14次失誤的記錄。菲尼克斯太陽隊的后衛基德在11月17日對陣紐約尼克斯隊的200場比賽中也出現了14次失誤。休斯頓火箭隊球星詹姆斯·哈登創下了季后賽失誤最多的紀錄,他在季后賽第五場對陣金州勇士隊的比賽中失誤13次
49.圣安東尼奧馬刺隊是球隊常規賽勝率最高的球隊,在球隊的整個歷史上,他們在常規賽中贏得了 61.8% 的比賽(2,189 勝 - 1,352 負)。馬刺隊在季后賽最長連勝紀錄方面也與費城 76 人隊并列,均連續 22 年進入季后賽。馬刺隊的連勝紀錄目前仍然活躍,是美國運動隊最長的季后賽連勝紀錄。
50.NBA只有4名球員獲得四雙。勇士球星內特·瑟蒙德是第一個獲得四雙的球員,在1974年對陣老鷹的比賽中,他得到22分,14個籃板,13次助攻和12次蓋帽。兩名馬刺球員獲得四雙。1986年對陣太陽的比賽中,阿爾文·羅伯遜搶斷10次,助攻10次,砍下20分和11個籃板;1994年對陣活塞的比賽中,大衛·羅賓遜砍下34分,蓋帽10次,助攻和籃板。哈基姆·奧拉朱旺幾乎是第一個獲得兩次四雙的人,盡管他在第二次嘗試時少了一次助攻。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