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評價張怡寧水平((深度長文)張怡寧,為何如此強大?)

時間:2022-12-09 14:23:39 閱讀:84

  2022年/第147篇作者:楊 磊怎么評價張怡寧水平((深度長文)張怡寧,為何如此強大?)

  在乒乓球方面,我是一個愛“胡思亂想”的人,經常各種聯想、各種自問自答:

  張怡寧的時代已經過去,但“第三代大魔王”的傳說還一直在江湖上流傳。我曾無數次地想,“為什么張怡寧成(功)了?她的成功秘訣是?為什么偏偏是她?”

  當讀罷《乒乓不了情》一書,了解到張怡寧真實的點點滴滴與她的成長故事,我由衷感嘆:

  “如果連張怡寧這樣的人都不能成功,那才是天理難容”!

  為什么會有如此感慨?

  讀完全文,我相信您也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當然,如果視野再放開一些,看看錢學森、袁隆平、郎平、楊利偉們這些曾站到某個領域最頂尖層次的人們,他(她)們身上都有一些共通的、永恒的的東西,跨越領域,超越時代。

  怎么評價張怡寧水平((深度長文)張怡寧,為何如此強大?)

  01寫在前面的話

  周樹森教練從1981年5月開始在北京隊擔任主教練,一直到2009年退休,在北京隊干了整整28年,人生有多少個“28年”?

  周樹森教練親歷了北京隊特別是女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到2009年由低谷到最高領獎臺的整個奮斗過程。

  更為難得的是,從1992年第一次見到張怡寧到2009年全運會后張怡寧逐漸淡出,周樹森教練見證了她的整個職業生涯。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描述了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2009年全運會女單決賽,再沒有了四年前的蕩氣回腸,張怡寧“有點兒平靜”地蟬聯冠軍。

  最后一個球落地,張怡寧靜靜地轉過身微笑著向我走來,我們輕輕擁抱,她說了—句:“周指導,謝謝”!

  我知道那是我在北京隊執教的終點,之后我將離開自己帶了28年的隊伍,同時我也早知道那是張怡寧職業生涯的終點,之后她將要結婚回歸家庭生活,所以那個瞬間真的是特別感慨,我們彼此都眼里含淚,在心里默默告別。

  有這樣真摯的感情,文字絕不會虛假。讓我們伴隨著周樹森教練的視角,透過他平靜而真實的文字,看一看張怡寧的成長之路,探尋曾經世界女乒最強者的成功之道。

  02關于天賦

  我第一次看見張怡寧是1992年,那時候她已經是北京市少年冠軍了,我去什剎海看她們這些小隊員訓練,給她們講了一堂課,當時她們的家長們也都在。

  過了很多年之后,有一次她媽媽見到我還說:“周教練,我和寧寧都還記得你那次給我們講課,那時候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世界冠軍,要打奧運會冠軍。

  那會兒張怡寧和李佳薇是同一批孩子里成績最好的。 張怡寧第一,打比賽幾乎一場球都不輸,李佳薇第二,所以我順理成章地把她們挑到了北京隊。

  張怡寧當時在北京乒乓球圈挺出名的,我很早就聽說過這孩子很棒,是北京體校里面的尖子。但她在體校的時候參加全國體校比賽還拿不了冠軍,輸給過河北的牛劍鋒和白楊。那一批苗子里,全國最好的運動員都在河北和北京,青年比賽和北京隊爭冠軍的總是河北隊。

  張怡寧一進北京隊,1994年和1995年打全國青年比賽的時候,我們就贏河北了,扳過來了。

  現在看起來,那批隊員從小就一起“掐”,一直“掐”到最高水平比賽里。她們小時候都很棒,看不出來什么,但在通向最高水平比賽的路上,各種因素就會組合到一起,包括心理因素、思想因素、人的素質,所有的東西都要綜合起來,結合最好的人才能沖頂。

  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能達到頂尖水平,毋庸多言,天賦差不了。

  比如,張怡寧之于乒乓球。

  但是,光有天賦還遠遠不夠,還要“所有東西都加起來,結合最好的人才能沖頂”,這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過去、現在和未來,差一點都不行。

  所以,有些人沒有登頂,不必過于苛責,站在頂端的人,永遠是鳳毛麟角。

  但是,具體到普通的自己,我又經常告誡自己:“要多努力,多付出”。因為我知道,于平凡的自己而言,生活學習工作從來沒有把我逼到“拼天賦”的層次,欠缺的只是勤奮罷了。

  如果足夠努力,拔不了尖,但依然能做到優秀。

  怎么評價張怡寧水平((深度長文)張怡寧,為何如此強大?)

  03有些東西與生俱來

  有的年輕小將可能在擔起重任時會有畏難情緒,但張怡寧從來沒有,這一點是真棒。

  這十年里,張怡寧從來沒有一場比賽前說過她愿意跟誰打、不愿意 跟誰打、好打的是誰、不好打的是誰,張怡寧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我都要打,我要想成才,所有的對手都要打過,我都得贏才能上來”。

  人越成熟,張怡寧越這樣想,都成為北京隊臺柱了還躲這個躲那個的,用躲嗎?當然張怡寧也輸過姜華珺、孫晉等等,但她不怕,再不好打的對手她也要打。

  “不怕,更不躲”。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打到最好,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要打贏所有對手。

  張怡寧外表看起來柔弱,但骨子里的性格“一點也不柔弱”,比純爺們還硬朗。

  這些內在的東西不顯山不露水,但往往是能走到最后最為關鍵的因素。

  怎么評價張怡寧水平((深度長文)張怡寧,為何如此強大?)

  04人小,心大

  1997年進國家隊后,張怡寧進步得更加迅速。

  1999年就參加了世乒賽,拿到女單亞軍,勢頭很猛。第一次打世乒賽就拿亞軍,大家都覺得她比較順,在她拿了亞軍后我問她,我說你想過(自己)能拿世界第二嗎?

  她說:“我出發以前就自己在房間默默地想,我要么就不打,要打就拿冠軍"。

  當時把我嚇了一跳,十八九歲的孩子自己就有這個想法,真的很有志氣。

  “雄心壯志”從來不是外人強加給的,那是自己內心萌發的種子,只待一個機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05遭遇坎坷

  2000年初,張怡寧參加了在馬來西亞的世界錦標賽團體賽,冠亞軍決賽和中華臺北打,她輸給徐競一分。在這之前張怡寧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前景是很樂觀的,結果這場球輸完,國家隊讓她在香港參加預選賽,拿第一才能去悉尼。

  本來張怡寧輸了徐競以后就很懊喪,奧運會名額又要自己打出來,整個人很低迷,我一直盯著她到香港,當時賽前怎么跟她說,她一點點都聽不進去,比賽也打不進去,贏的時候都有點兒恍惚,后來是孫晉拿到第一,去了奧運會。

  她回來以后情緒很低落,回來讓她休整了一段,讓她媽媽陪她去杭州,待了有10天。

  從杭州回來以后,我繼續做張怡寧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在世界大賽里第一場輸了,第四場要接著打,要是不能盡快緩過來,整個團體賽就很可能會輸在一個人身上,關鍵是要吸取教訓。

  “你第一次打世錦賽團體賽,輸了一場一點兒也不怪你,誰都會有這個情況,現在要想的是怎么通過比賽吸取教訓,能對自己以后有幫助。能夠在思想上面做好準備,不會再緊張到失常,緊張誰都有,但是要很好地發揮水平,去拼人家。如果緊張到失去原來的水平,以前所練的東西就都白練了。練得再苦,最后比賽的時候因為緊張失常,就什么都沒用了”。

  張怡寧聽進去了我的這番話,終于從低迷中走了出來。

  怎么評價張怡寧水平((深度長文)張怡寧,為何如此強大?)

  06禁賽風波

  張怡寧的單打奪冠道路實際上是很坎坷的。

  1999年荷蘭世乒賽、2001年大阪世乒賽她都是2比0領先被王楠翻盤,2001年九運會單打的時候,張怡寧又是2比0領先,第五局打到5比20落后,王楠的發球她直接往網下一打,意思是我不要了。

  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富榮在看臺上看得非常生氣,在全運會決賽這樣打球,又面向全國直播,他說是中國乒乓球界40年來沒有過的情況。

  張怡寧受到了處罰,停賽三個月,寫書面檢查。那次停賽對張怡寧觸動比較大,她剛20歲不到,在成績上剛剛起步,以后的路還很長,她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得比較快。

  當時李隼和她談了很多,她自己下了決心,說自己在思想上斗志不夠,看到2比0領先,人家又追上來,自己又慌了。前面有點兒放松,后面有點兒緊張。

  在停賽期間她很好地吸取了教訓,也刻苦地堅持訓練,能夠在解禁以后用很好的狀態去參加比賽。雖然三個月沒打比賽,但由于張怡寧自己訓練刻苦,思想上疏通得也好, 2002年亞運會里打了冠軍,第一次在大賽中贏了王楠。

  亞運會后,張怡寧接著又獲得2002年職業巡回賽總冠軍,世界排名也上升到了第一名,那時候我們沒有人能想到她會在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上稱霸10年,在這10年中只有一個月被郭躍超了過去,世界第一的總時間超過了王楠和鄧亞萍,她自己也很珍惜這個記錄。

  2004年,張怡寧終于拿到夢寐以求的奧運會冠軍。而2005年全運會讓張怡寧真正奠定了她世界第一的地位。

  錯過悉尼,遭遇禁賽,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成長不坎坷?強如張怡寧,也有與機會擦肩而過的至暗時刻,但那又如何?

  挫折,對于真正強大的人來說,不過是“薄發”之前的“厚積”。

  文章有些長,分為上、下兩篇,本文為“上篇”,下篇中將講到“張怡寧24歲就想退役、退役的原因竟然是?留下來繼續打的理由竟然是?”等等有趣的內容,如果感興趣,歡迎繼續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7980.html

標簽:張怡寧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