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體育、新民周刊、網絡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上沒有中國隊的身影,成為中國球迷的一大遺憾。但回顧歷史,就在上個世紀,中國隊也曾經是一支亞洲勁旅,并且涌現出一代球王。
1976年8月13日,當時聯邦德國的《環球足球雜志》組織了世界球王評比活動,巴西的貝利、英國的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和中國的李惠堂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并帶領港滬兩地足球精英,稱霸于第六、七、八、九、十屆的遠東運動會。
李惠堂的足球技術非常全面,且各項動作嫻熟,控球能力強,左右腳功夫過硬,皮球一旦搭上腳就好像吸鐵石,球在他兩腳間盤旋滾動,別人很難奪走。他的盤、帶、搶、傳、射門、挑球過頭等技巧都很出色。李惠堂在足球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經驗,并提升到理論高度,以此來指導實踐。他退役后擔任教練期間,身體力行,所指導的球隊奪得了多項桂冠。
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1905年9月18日,李惠堂出生于中國香港的一個商人家庭。6歲的李惠堂就被父母送往老家廣東省梅縣(現為梅州市五華縣)錫坑鄉接受基礎教育,并在該地自學足球球技,每天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盤球走路,這不僅磨煉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帶球技術。
1922年,南華體育會舉辦“夏令營杯”足球賽,李惠堂就報名參加香港大坑村童子會足球隊,擔任前鋒的他在比賽中展現了自己的足球技巧,進球數為全場第一。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因其球藝嫻熟刁鉆,出神入化,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
第二年,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就率中國隊以5:1的比分大敗日本隊。在這場比賽中,李惠堂出色的控球技術大放異彩,一般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以搶走。不僅盤帶了得,他的搶、傳、射門、挑球過頭等技巧都很出色,李惠堂一戰成名,威震四方。
1923年8月,李惠堂隨香港南華足球隊赴澳大利亞,他作為主力前鋒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足球隊交戰。澳大利亞人對中國人的固有印象就是“東亞病夫”,李惠堂在澳大利亞媒體上看到他們就是用這種形象來描述中國隊,李惠堂暗下決心,要在球場上洗刷“東亞病夫”的恥辱。
這場球,李惠堂上演帽子戲法,獨中三元,令澳大利亞人為之側目。
澳大利亞體育管理部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的報刊則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并用了“萬人聲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加以贊美。
1925年,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間,正值自己足球技藝的巔峰狀態,由于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后,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
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上海舉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使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東亞病夫"的恥辱,為中華民族爭了光。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高級杯賽和中聯甲組聯賽的冠軍,李惠堂成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樂華隊在遠征東南亞國家中,屢建奇功,特別是率隊出戰菲律賓,戰績彪炳,載譽而歸。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边@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傳的一句話!
李惠堂為國家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23年入選中國隊,分別于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實際上當時一共只有三四個國家參賽)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華足球隊并擔任隊長。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國際奧委會會員,使我國體育健兒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足球運動員進行切磋、交流。由于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財力困難,1936年為參加柏林奧運會足球賽,李惠堂和足球隊只能自籌資金,提前兩個多月出發,靠沿途比賽的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李惠堂和隊友沿途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們省吃儉用,一路風塵趕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戰,球員已疲憊不堪,到奧運會比賽時,以0比2負于英國國奧隊,首輪即遭淘汰。
抗日英雄、譚詠麟的父親譚江柏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為了支持抗日,1943年李惠堂和葉北華等一批球友參加廣東航空建設協會的“航建”足球隊,輾轉于廣東的韶關、五華、興寧、梅州市梅縣區、龍川,遠涉桂林、柳州、重慶、成都、自貢、昆明等地,共舉行了120多場足球義賽。將所得善款全部用來購買飛機、軍械、汽車等支援抗戰,慰問抗日官兵。
抗日英雄、中國國家足球隊隊員陳鎮和壯烈犧牲
抗戰勝利后,李惠堂退役。
李惠堂雕像
1948年,李惠堂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他還在英國羅布雷受訓四個星期,獲得英國足球總教練的文憑,并獲得國際足聯頒發的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人。回香港后,他創立了華人足球裁判會,蟬聯6屆主席。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他又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1966年,他被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副主席。因此,他在世界足壇和亞洲足壇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1979年7月,一代傳奇巨星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歲。他生前共獲得了50多個榮譽稱號、100多枚獎章和120多座獎杯,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球王。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