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康樂(原解放軍八一體工大隊羽毛球運動員)是個好女子,稚真單純,我很喜歡,她也是一位好民警(退役后職業),好教練(從網絡視頻的真誠講授與示范中可見一斑)!
她的一些說法和視頻很實用,很好,其中關于"一把抓"握拍法就總結得很好,尤其是她首先區分了"一把抓"和“蒼蠅拍”的區別,說的很好,同時也提醒我們,其實即使是"一把抓"握拍法,同樣也可以很放松的握拍,并搓放出高質量的網前球!
她說,傳統意義上,或者一般意義上科學的握拍方法比較"一把抓"握拍法有以下弊端:
第一,正手防守,尤其是接殺的時候,食指伸出會縮小引拍空間,有道理。
第二,高遠球,殺球引拍倒拍的時候,食指伸出拍面容易內切球托,只有在揮拍擊球時,手腕外轉一下,拍面才能正擊球托,應該是這樣,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
第三,正手搓球的時候,因為食指伸出的原因,致使拍面一般不能低于手腕而搓出更轉更帖網的網前球,好像是這樣的嗎。
第四,因為食指的外伸,使正反手握拍轉換的時候不夠簡明。
這樣看來好像都是食指惹的禍了,似乎只要把食指收回來,緊緊的環在手柄上,你就會很快成為高手,多余的食指??!此外,她認為"一把抓"握拍法還有以下幾大優點:
第一,"一把抓"握拍法自然、簡明、舒服,容易上手。
第二,"一把抓"握拍法發力更加順暢、集中。
第三,專業運動員中,"一把抓"握拍法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大牌球星(如蔣燕姣、王適嫻等),運動成績也很突出。
確實是這樣嗎,食指在羽毛球握拍中真的是“礙手礙腳”,沒有什么實質意義嗎?我的答案恰恰相反,我認為食指在羽毛球運動中,尤其是對球拍的靈活轉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一,食指對穩定拍面有很大的作用,因為食指的前后移動,可以使不同情況下的擊球握拍靈活穩定。
第二,食指對拍面的靈活捻動、靈活轉變是缺一不可的。
第三,沒有食指的大力鉗握、夾持和“關照”,會大大限制其余手指在靈活變化拍面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四,食指是大拇指最好的“伴侶”,沒有這個伴侶,大拇指“孤苦伶仃”,根本不能在反手擊球中發揮它應有的重要作用。
第五,如果就具體的技術來說,食指恰恰在正手下手球控制的時候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是可以抵住拍柄,使發力更集中,二是在勾斜線和推斜線的時候使拍面獲得更好的控制。
我很贊成有些教練就握拍法把五根手指分成2+3兩大系統,確實是科學的!
簡明扼要的說,前2指主要用于控制拍面的角度和一些精細的網前球處理,是技術流的核心所在,后3指則主要用于發力球和接發球時的輔助作用,也可以理解為能力流的關鍵所在,而前2與后3之間的靈活搭配與協調控制基本上都需要食指來協助完成!
所以一定要說的話,在五個手指中,恰恰食指是最最重要的,如此放棄、弱化、或者說排斥食指在握拍中的巨大作用的“一把抓”握拍法,無疑不會是最科學的!
而所謂部分球員卻使用"一把抓"握拍法取得了不錯的運動成績,我的認識和理解是,一屬個案,二倘若其們適當改變握拍法,也許運動成績會更加突出,至少我們從電視里看見的90%以上的職業球員并非采用這種握拍法,就足以說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了。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