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馮、范和制片方那檔子事兒東窗事發,人們對于馮小剛還是相當欣賞的。
被拆穿之后,顛覆了大多數人對老馮頭的態度。
結合馮小剛早些年的從業經歷,很多人下意識將他理解為一個兩面三刀,假仁義,趨利避害,為成功不擇手段的“商人”。
隔壁張藝謀的外號叫“國師”,馮小剛的外號叫“馮褲子”,差距可見一斑。
從“中國大陸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到如今“被移民美國,品行不端”的冤大頭。
英雄老矣,都64歲了,馮小剛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01
《甲方乙方》之后,馮小剛在京圈混得順風順水,無論是財富還是名利,都收獲頗豐。
脾氣越來越大,懟過影帝,大佬,首富,甚至熒幕前的“衣食父母”。
最輝煌的時候,馮小剛有個外號叫“馮大炮”,大熒幕上洞悉人情深處的他,在初入資本圈時卻也是個“可憐人”。
他跟王朔,葉大鷹,葛優等人不一樣,沒個好爹媽。
1958年出生在北京,住在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附近的窮人區。
媽媽是印刷廠的保健醫生,身體不是很好,35歲跟馮小剛父親離婚,45歲患癌,47歲患腦血栓。
自此之后,終年癱瘓在床。
攤上個不美好的家境,不美好的童年就算了,馮小剛最身不由己的地方在于,他還攤上一個“控制欲望”極強的母親。
母親癱瘓在床之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兒子,你必須得有出息,只有你有出息了,我的苦難才不會白受?!?/p>
“有出息”,這個被強加的人生目標在母親日復一日的念叨中,刻進了馮小剛的骨子里。記了幾十年。
他想盡一切辦法出人頭地。
很多年后,馮小剛已經功成名就,資產大把之際,他有一次談到了自己為什么喜歡高爾夫。
老馮頭是這么說的:
“沒錢的時候路過那片綠草如茵的漂亮場地,我就告訴我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p>
是了,因為母親的潛移默化,“掙大錢”成為了這個貧困破落戶之子的人生目標。
那么“diao絲青年”,是怎么搭上“京圈”這輛順風車呢?
得感謝鄭曉龍。
1985年,窮得叮當響,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馮小剛在醫院,惦記上一個姑娘。
“這女的漂亮,還會抽煙,有個性。”
最重要的是,這個姑娘一看就是個不差錢的,對于馮小剛這種出生在底層的人來說,妥妥的“大腿”。
馮小剛四處打聽這個小姑娘的消息,最后嚇了一跳。
合著這個通身貴氣,看著就有錢的小姑娘是鄭曉龍的女朋友。
鄭曉龍那會兒雖然還沒有拍《甄嬛傳》,但出身大院的他早早就當上了北京電影藝術中心的主任,位高權重。
于是馮小剛放棄了鄭曉龍女友,轉身將鄭曉龍列為了“頭號攻略對象”。
“那時候馮小剛經常請我吃飯、找我‘溝通’,理想工作什么的都談,那年頭也沒什么送禮的說法,他就用他的這些個理想來‘賄賂’我?!薄崟札埐稍L截選
就這么著,馮褲子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條大腿。
02
自此,馮小剛正式進入了娛樂圈這一行,在鄭曉龍的介紹下,遇到了自己的第二條大腿。
這條大腿的名字,叫王朔。
那年,王朔跟鄭曉龍倆人在老北京銅鍋的局上,喝得面紅耳赤,因為大家都是大院子弟,酒過三巡后不僅促成了友誼,還有了利益上的糾葛。
鄭曉龍:全國電視劇少得可憐,廣大群眾嗷嗷待哺,搞一部精品怎么樣?
王朔:事兒就這么定了。
王朔有腦子,鄭曉龍有遠見,再加上鄭曉龍的老婆,是《人民文學》的編輯,跟作家圈兒很熟。
仨人一合計,王朔走向了文壇。
1985年年底,馮在海南《大林莽》劇組做美工期間鄭曉龍去探班,休息期間,在溪邊捧著王朔的《浮出海面》,樂不可支。
鄭曉龍驕傲得不行:王朔,我一哥們,改天帶你去見見世面。
得,京圈兒的大佬們到齊了。
剛開始,王朔并沒有將馮小剛當盤菜。
跟看跳梁小丑一樣,看著馮褲子阿諛奉承,對自己馬首是鞍。
馮小剛不是最懂王朔的,但一定是最用心捧著王朔的,為了能抱好這個大腿,馮小剛苦心鉆研了王朔的全部小說。
無論提起哪一章節,哪一角色,哪一個伏筆,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雖說王朔也是個“流氓”,但面對馮小剛的這番“熱情”,他也不好拒絕,俗話說得好嘛:
抬手不打笑臉人。
這時候,京圈幕后最大的推手葉大鷹出現了。
當年葉大鷹回西影廠前,帶走了王朔的兩部作品,一部叫《浮出海面》,一部叫《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給改編成為了劇本,期間將拍片的趣聞以寫信的方式,發給了王朔。
王取其精華,寫成《頑主》發表在《收獲》,震動文壇,不久又寫出《橡皮人》。
當年王朔有多火?
別的地兒不敢說,在北京這一塊,瓊瑤的書估計都賣不過他。
1988年,張藝謀用莫言的《紅高粱》改編成了電影,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跡。
正值上升期的王朔看在眼里,饞在心里,同年,在葉大鷹和鄭曉龍不遺余力地幫扶下,王朔的作品被改編成為了四部電影。
中國電影界的第一波巔峰,京圈躺贏,而京圈這個小圈子的第一波巔峰,馮小剛陰差陽錯躺贏了。
因為天天王老師長,王老師短,將王朔奉為人生導師,極盡逢迎。
王朔給了馮小剛一個為自己效忠的機會,1991年,王朔在開拍《編輯部的故事》之前,把劇本給整丟了。
馮小剛怎么說的:“王老師你信我,我熟讀你的小說三百遍,不會創作也能臭貧?!?/p>
王朔一想,馮小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性格,早就把小說里那套“夾槍帶棒,含沙射影”的精髓學了七七八八。
這個爛攤子找他也合適。
就這樣,倆人不眠不休,在開拍前將劇本給補成了,馮小剛如愿成為了編劇。
90年代初,以鄭曉龍和他為首的創作團隊,貢獻出《渴望》《編輯部》《北京》《過把癮》四劇,王朔、葉大鷹、姜文、馬未都、葛優,都是根正苗紅的大院出身。
是借他們之力趟上來的馮小剛成了工具人,跟王朔成立了“好夢”公司,卻沒什么實權,也沒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
王朔當時是什么想法?
不就是迎合大眾嗎?我花幾百萬買一堆優秀作品,然后讓馮小剛蹲家里改編。
但他很明顯忽略了版權和寫手之間的矛盾,也搞不清楚什么是流行的,不可復制的。
總是頂著各種比較黑暗的題材,導致好幾部劇都只能在深夜地方臺播出。
90年代中期,拍電影這事規矩多了,不服管教,作品里夾槍帶棒的王朔成了被槍打的第一只出頭鳥。
人生總是大起大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可一世的京圈老大沒多久就接到了媒體的封殺令。
馮小剛手上那些想反映現實、人性,沖著厚重路子去的,一個接一個被斃。
03
審核一個,涼一個,王朔一朝隕落遠赴國外,遠水解不了近渴。
壓了全部資金,開拍《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
第10天,被以“錯誤價值觀導向、丑惡審美趣味”為由叫停,馮小剛找到韓三平,問該怎么改。
韓三平說你放棄吧。當晚,馮小剛酩酊大醉,一邊哭一邊笑。
被京圈捧起,也被京圈連累。
從小到大,掌握他命運的,從來不是他自己。
我摔過很大的跟頭,我走投無路了,我知道有些東西是你扛不過的?!T小剛采訪截選
那時,馮小剛已經年近四十了,在無比絕望的時候,韓三平帶來個消息:“北影可以投資,出100萬,拍一部賀歲片?!?/p>
當時,賀歲片的概念還是個0,所有人都不屑于搶占賀歲檔:“過年誰看電影呀?”
結果馮小剛四處找人,借錢,拿著王朔的作品改編,以極低的成本,拍出了《甲方乙方》。
一夜大紅,時來運轉,啪啪打臉所有人,搞走大幾千萬的收益,也算是天意難違。
大家仔細看的話就能發現,馮小剛所有經典的作品,全部都透漏著京圈兒的背景,甚至可以說。
馮小剛的所有作品,你都能在京圈兒找到影子。
當然啦,馮小剛的成功還得多虧了華誼兄弟,當年這部劇成功之后,拿到一大筆利潤的兩兄弟堅定:一定要綁定馮小剛,鐵了心要跟馮褲子拿錢。
最終,馮小剛與華誼簽約。
華誼入局后,以王中軍、馮小剛為首的電影線,和以劉燕銘、趙寶剛為首的電視劇線,可算是把京圈兒資源徹底盤活了。
回歸到最核心的問題,如果當時沒有華誼兄弟的接盤,馮小剛能行嗎?
按照菀兒的推測,如果沒華誼,馮小剛大概率會泯然于眾人之中。
說實在的,馮小剛這么個沒有藝術細胞,只想“唯利是圖”的人和張藝謀是不一樣的。
張藝謀可以厚積薄發,也可以靠作品鍍金,但馮小剛不一定。
馮小剛火了的所有作品,基本都是王朔小說改編了,說白了他走了一條近路。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的時間不多,得加快積累財富的機會。
2007年,華誼的個人股東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名字:馬云。
馬云在第一場發布會上,就和華誼兄弟一起點撥馮小剛:“你要利用資本的優勢?!?/p>
馮小剛只能聽話,在商業片的道路上越跑越遠。
他也嘗試過走別的路子。
2012年導演的《1942》云集了張國立、李雪健、馮遠恒、陳道明、范偉、張涵予等等一眾老戲骨,甚至請來了艾德里安·布洛迪(代表作《鋼琴家》、奧斯卡影帝)和蒂姆·羅賓斯(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
就是這么一部可謂把能請的實力演員都請來的電影,在2012年上映的時候,讓馮小剛和華誼賠了個底兒掉。
自此以后,馮小剛就躺平了。
一群文藝青年與影評人在主導電影風評的時代,人們戳著馮小剛的脊梁骨,吐槽他身為大導演,卻保持著從來沒有入圍過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的尷尬記錄。
吐槽他越活越回去了,拍了一堆商業片,難登大雅之堂。
這種“重藝術輕票房”的市場,與馮小剛水火難容。
那又如何?
為了能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也為了能擁有國內商業電影的底氣。
馮小剛帶領的京圈,隨便明星怎么被挖角,或者自己出走單飛,只要有馮小剛在,就能源源不斷拍出新的爆款商業片,將新人捧紅成明星。
在這些影片上映時,馮導為了票房去絞盡腦汁,營銷宣發,碰瓷炒作,一心要憑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參演影片的眾多大牌明星的號召力。
他不想領獎,不想搞創作嗎?
想,但沒人給他這個機會。
說到底,被稱為影視大佬的他也只是個資本學徒。
04
到后來,他就有點走火入魔了。
懟演員,懟市場,懟資本,不可一世,誰的面子都不給。
甚至一不如意就怒噴“垃圾觀眾”,得罪自己真正的“衣食父母”,如此作風,頗受詬病,甚至影響了影片本身的口碑風評。
眾人笑他看不穿,殊不知,最清醒的也是他。
他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不是嗎?
2015年,馮小剛的豪宅在節目中曝光,隨后又被狗仔扒出另外一套大豪宅。
一個鏡頭中不小心露出的畫被扒出是在2010年花了5000萬拍賣來的。
也就是說他的收藏品的價格,遠遠高于豪宅的價值。
同年,馮小剛的作品被抨擊賠錢,他大大咧咧的表示:
“我名也得了,利也得了,天天花不完這個錢,我干嘛當錢的奴隸,就拍點自己喜歡的,才不管你們喜不喜歡?!?/p>
有錢了,便開始和商業片,華誼兄弟和所謂的京圈劃清界限。
除了極個別像《老炮》那樣明擺著圈錢的作品,馮小剛也有了自己的脾氣。
一連環的互撕過后,馮小剛似乎不再高調了,也不再唯利是圖了。
主動結束了自己為期15年的國內商業片霸主的地位,拍起了自己從來沒拍過的文藝片。
2017年的芳華,收獲14.2億票房,亦是馮小剛導演在商業片市場被新一代導演超越后,難得的“回光返照”。
2年后,同樣的男女主角,馮小剛又拍了一部《只有蕓知道》,拿到1.6億的票房后,轉行去拍起了電視劇。
換句話說,如今的馮小剛已經開始滿足起了自我的創作欲望,挑戰自己沒碰過的東西,趁著還有余熱,把能嘗試的類型都嘗試個遍。
雖然口碑和收視都不怎么能行,被眾人吐槽“越活越糊涂了”,但人家現在的經濟條件也不care。
也是直到最后,觀眾才明白,原來7年前發布會上馮小剛說的那些話,全是真的。
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在京圈的支配下沉沉浮浮多半生,如今有條件了,他想為自己選擇一次人生。
2021年,成立于2013年9月的深圳凱華聯誼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馮小剛 、王忠磊 、王忠軍等退出股東行列,同時王忠軍不再擔任董事職位。
昔日的資本巨輪漸行漸遠,馮小剛開始為自己而活。
就像拉賓諾維奇到資本主義國家出差,在那里,他給單位拍了一個電報:“我選擇自由?!币粯印?/p>
如今64歲的馮小剛,也想自由了。
至于前兩天傳得沸沸揚揚的“馮小剛已經移民”的傳聞,雖然馮小剛公然回應,但很多觀眾帶著偏見卻壓根不相信。
這里,菀兒必須得為老馮頭說句話。
所謂的移民,基本是沒影的事兒。
倒不是菀兒多相信馮小剛,而是剛剛我去看了一眼他名下的公司。
目前其任職的20家公司里,仍為存續狀態的就有11家。注銷的公司中,注銷時間距今最近的也是2021年初。
他持股的15家公司中,2022年以來股份比例也未發生過變化。
這么多公司和股份,真要移民早就應該有動靜了,總不能說走就走吧。
大家覺得呢?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