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初,為了迎接即將在郝爾辛基舉行的第15屆夏季奧運會,整個芬蘭都動起來了。芬蘭人看來,郝爾辛基奧運會一定要辦成歷史上最好的一屆奧運會。但是缺少了擁有幾億人口的新中國的參與,奧運會顯然缺乏代表性,于是芬蘭政府決定邀請新中國排代表團參加郝爾辛基奧運會。
2月初,芬蘭駐華公使正式向中國外交部提出,希望中國派出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以此同時,許多芬蘭有好人士也發表談話,敦促國際奧委會邀請新中國參加奧運會。很快,芬蘭人的熱情就得到我國的回應,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電函國際奧委會,表示中國將參加奧運會。接著,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表盛之白再次表達了新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愿望。
由于受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奧委會的個別領導對是否邀請新中國一直態度曖昧,有些人甚至蓄意在此問題上制造事端。7月17日在距奧運會開幕僅剩兩天時,國家奧委會仍然拒絕新中國參賽,但新中國并沒有放棄努力。在國際奧委會會議上,最終以33票對20票通過決議,決定邀請新中國參加郝爾辛基奧運會。7月18日晚,在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中國方面接到了第十五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佛倫凱爾的邀請電報。
接到邀請后,周恩來總理明確指示:“一定要去,只要五星紅旗能在奧運會的賽場升起,這就是勝利”。
接下來的三四天時間里,就臨時組織了一支40人的代表團,代表團由榮高棠任團長,黃忠.吳學謙任副團長,總指導董守義。其中包括男子足球隊15人,男子籃球隊10人,男子游泳運動員吳傳玉,還有翻譯還、醫生及記者等
7月24日凌晨,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體育代表團乘飛機出發。日夜兼程趕往郝爾辛基。由于當時交通條件所限,代表團趕到時已是29日中午,此時奧運會已接近尾聲。到達郝爾辛基市郊外的奧運村后,中國代表團顧不上休息,立刻舉行了升旗儀式,這是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奧運會賽場上。數百名各國運動員和新聞記者趕來參加,氣氛熱烈友好。
中國體育代表團到達時,大多數比賽項目已經結束,只有吳傳玉趕上了7月30日舉行的男子100米仰泳預賽,但由于旅途疲勞和受時差影響,吳傳玉沒能進決賽。芬蘭奧組委對遲到的中國代表團很友好,專門安排芬蘭足球隊和中國足球隊踢了一場友誼賽,中國隊1比2告負。
除了體育賽事,中國代表團在郝爾辛基奧運會期間主要是參加社交活動,向世界展示新中國的形象。代表團舉行記者招待會,宴請各國官員和運動員,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在郝爾辛掀起了小小的“中國熱”,許多國家的運動員都為能得到一枚毛主席像章而感到幸運。8月3日隨著奧運圣火的熄滅,新中國奧運賽場上的首次亮相完美謝幕。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