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上賽季最令人失望的球隊,只會有兩個選擇,西湖人,東籃網。
籃網上賽季坐了一次漫長的過山車,一度在東部榜首,也一度掉到了東區樂透,在附加賽氣宇軒昂,季后賽卻首輪被橫掃出局。
當一支球隊總是在極強和極弱的象限來回穿梭,我們通常用“不穩定”去形容他們,而不穩定的近義詞是“混亂”。而一支球隊只有處于混亂之中,內部的能量才會忽高忽低,球隊的成色也會時好時壞。
這也是為什么,在同一支球隊身上,你能看到爭冠的野心,也能看到44勝的窘迫。
上賽季,籃網經歷了太多讓內部能量變“混亂”的事情。歐文的兼職籃球,哈登狀態的下滑,杜蘭特的傷病,季中的大交易……
而且,籃網頭重腳輕的陣容結構注定讓球隊天然接近“混亂”。
人們常說要把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就是怕這筐雞蛋要是打爛了,就啥也不剩了。如果你把雞蛋分在不同的籃子里,即便打爛了一個,別的籃子里還能夠找補回來一些。
而籃網的陣容結構,便是把雞蛋都投入到同一個籃子里的方式——他們把資源(包括戰術資源,也包括更衣室話語權、深度參與球隊決策的權力)集中在球星的單一部分上,從而削弱了其他陣容構成部分的硬實力。
那么當球星這籃子雞蛋打翻了,其他籃子里根本沒有足夠的雞蛋能夠彌補損失,上賽季的籃網就是這么回事。
既然要代入籃網管理層的視角,替球隊排憂解難,那么就要先找出問題所在,再解決問題。
而上述提出的便是上賽季導致籃網落入窘境的關鍵問題。那么,怎么讓籃網把籃子里的雞蛋裝的穩固一點?或者說,怎么讓球隊離“混亂”遠一點?便是管理者應該解決的問題。
像更衣室話語權、參與球隊決策這些方面,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很難掌握事情。但有實際數據支撐的戰術層面,我們可以從中窺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幫助我們接下來更好的開展頭腦風暴,為后續的決策提供指導意義。
從圖表中不難看出,籃網是一支問題比優點多的球隊。他們的優點用幾句話就能簡單概括——能打快(快攻得分聯盟第8),有不少人可以高位策應(肘區觸球第8)……
而最關鍵的是,籃網擁有其他球隊無可匹敵的球星武器,單打得分高居聯盟首位便是最好的印證。
對球星的重度依賴,卻也造成了籃網陣容上的短板,巨星體系很容易陷入“一人打四人看”的尷尬情況,而籃網傳球數少、拼搶指標高的兩極分化,是否就是問題的現實寫照?
但是,這鍋不能推給球星,反而是球隊沒有妥善利用好巨星的罪證。
把球星放上場讓他自由發揮,這樣的戰術誰不會?說句不好聽的,真的是我上我也行。而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必須是用體系襯托球星,并不是讓球星為體系兜底。
為什么大家都認為納什不配做籃網主帥?大概也是因為他揮霍杜蘭特、歐文、哈登這樣的頂級資源,為自己平庸的執教水平兜底……
首先,籃網的防守一直是提款機,第一道防線給對手的施壓不夠,掃蕩不夠看,籃板也沒有保護好,單防協防都不理想。那么,替球星們在防守端排憂解難也無從談起。
也許,防守端的漏洞可以歸咎于人手不足。但進攻端的紕漏就很難以此作為借口了,因為籃網的進攻資源并不差,但我們卻沒有看到教練組充分利用起來。
一支需要打快、需要用得分彌補防守丟分的球隊,外線投籃的數量卻是倒數(三分命中率聯盟第10,但有質卻沒有量),這似乎說明球隊根本無法創造出有效的進攻空間。
而進攻套路本來就是一環套一環,不知道是因為缺少遠投三分的支持,從而導致籃網突破得分和陣地戰擋拆的效率不理想(或許和歐文缺席+哈登下滑也有關系),還是后者的不理想,導致了球隊無法在三分線做文章……
但我們不需要去糾結原因,畢竟一支依賴得分撐局面的球隊,無法在基礎的進攻環節上打出效果,怎么樣也說不過去。
上賽季的籃網像一座外墻光鮮亮麗的危樓,在強度不那么高的常規賽,甚至附加賽,球星都能成為遮羞布,掩蓋許多問題。
但在內行人眼里,危樓始終是危樓,不管再怎么光鮮亮麗,也無法掩蓋內里空空如也的現實。季后賽籃網的虛假繁榮(甚至談不上繁榮)便被無情拆穿,尤其是遇到訓練有素的凱爾特人,空有空中樓閣而沒有底層建筑的花架子只有崩盤的結果。
即便是常規賽百試百靈,用以遮羞的巨星球,也被對手的紀律性和同樣可靠的球星成色所消除。
數據上可以看到,在籃網被橫掃的系列賽中,他們不僅防守被打穿,自身的進攻也無法續上,關鍵時刻得分更是從9.1驟降到2.5,關鍵時刻的命中率也41.9%滑坡至30.8%,連杜蘭特都只能狼狽地吞下生涯最低效的一輪系列賽,可見問題所在。
當我們代入籃網管理層的視角,要做的工作說到底只有一件——讓球隊不要再沉淪于宏觀里高高在上的務虛目標,轉向最基本的微觀務實事務。
現在的籃網更需要讓自下而上的規劃落地,而非自上而下的畫餅充饑,用切實可行的補強改變球隊當下的窘境,離人為的“混亂”遠一點。
如何進行具體補強?
當杜蘭特的鬧劇結束,籃網離“混亂”遠了一些。
籃網已經用實際的補強向球迷展示了球隊的意圖,所以我們可以先分析這些操作,是否能讓新賽季的籃網再離“混亂”遠一點?離爭勝的正軌近一些?
籃網沒有選秀權可供利用,他們大展拳腳的地方在存量的球員市場。他們先是拿2023年的首輪簽和重建的爵士做了一筆交易,等于用明年的選秀權,選了一個羅伊斯-奧尼爾。
隨后又從步行者那里簽了兩名球員,2年420萬簽下薩摩納,1年262萬簽下養傷已久的TJ-沃倫。
在自由球員市場接近尾聲時,又以1年196萬簽下了渡邊雄太。
雖然籃網也流失了一部分有用的戰力,尤其是布魯斯-布朗和德拉蒙德的離開,讓本就空虛的內線儲備更顯危急。所以,籃網也不得不以2年1725萬的價格留住克拉克斯頓,保住五號位的獨苗。
還有2年356萬續約愛德華茲,2年1328萬續約米爾斯,都是為了保住陣容的底線。
僅僅看賬面上的人員出入,你不會認為籃網做出了什么實質性的補強,甚至僅僅只是為了維持戰力的底線而已。
羅伊斯-奧尼爾頂替了布朗的空缺,渡邊雄太是為陣容減員時儲備的救火隊員。薩摩納能給籃網帶來一些運動天賦,沃倫則有機會成為第二陣容的主導者,但兩名印城舊將都有不容忽視的傷病史,這為本就不怎么耐操的籃網增加了多一份風險……
但是,這些人對籃網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呢?其中最能打的,也排不進首發五人之中。
如果籃網能通過妥善使用這些球員而得到一些額外的紅利,那再好不過,但如果效果不達預期,對陣容的影響也并非無可挽回。
所以,談及籃網時,我們還是應該聚焦于那些更關鍵的組成部分。
比如,籃網留住了歐文和杜蘭特,才是對新賽季影響更深遠的事情。又比如,若是籃網能讓西蒙斯老實打球,那就是一筆頂薪級別的引援。
籃網急需的某幾項東西,你都能在西蒙斯身上找到。他能夠成為向持球人施壓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將他的位置后撤,他也具備足夠的視野與意識完成協防掃蕩的工作,甚至身高2米11的他有能力成為籃網的追夢-格林,與杜蘭特一起尋找回當年在金州小球雙塔的記憶。
防守是西蒙斯能夠勝任的工作,是他在聯盟生存的基本盤,而這恰恰又是籃網把遠大理想落地的關鍵藥引——他們非常需要體系去襯托球星,尤其是通過防守為杜歐排憂解難。
即便籃網只是把原來40分的防守提升到60分,但也能期待這份提升所牽動的蝴蝶效應,讓籃網迸發出別樣的戰斗力。
而以西蒙斯的天賦,彌補這20分的差距完全是信手拈來。而把防守提升到70分,甚至80分,以及把視野和體型優勢在進攻端利用起來,就是讓籃網更靠近爭勝正軌的額外紅利。
這也是為什么,我認為,西蒙斯才是新賽季籃網最具量級的“引援”,甚至是讓籃網脫離“混亂”的鑰匙。
但是,西蒙斯糟糕的職業態度又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所以上述的一切都只能建立于一個前提——西蒙斯不作妖,老實打球。
如果西蒙斯作妖,那么什么羅伊斯-奧尼爾、沃倫的加入,都是白搭。因為我們都看到,上賽季光靠杜歐的籃網最遠能走到哪里了……
西蒙斯就像是籃網爭冠的利基,有他,一切都有的談。
夢還要繼續做下去,所以我們也不妨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為籃網鋪設一張新賽季的建設藍圖。
與許多到今天已經幾乎把陣容名額打滿的球隊不同,籃網離最后的15人大名單仍留有一個空缺,而這也剛好為我們打開了想象的邊界。
讓我們代入到籃網管理層的視角中來,發散思維,想想這一個陣容名額,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首先,我們可以理一理籃網還有什么補強的資源?迄今為止,籃網已經超了稅線,除了一個面值為647萬的迷你中產可以使用,其余簽約只能圍繞底薪進行。
也就是說,在休賽期剩余的時間里,這一個陣容名額大概率會圍繞“怎樣為陣容兜底”而做文章。
縱覽籃網的陣容名單,內線空虛已經寫在臉上,能正經打五號位的只??死怂诡D和夏普。
雖說西蒙斯有可能搖擺到這個位置,但我覺得籃網還是應該做好兩手準備,一是以防西蒙斯精神上掉鏈子,不愿意打小球五。二是防止克拉克斯頓和夏普出現什么傷病減員的情況,至少前者就不是什么耐操的鐵人……
籃網可以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解決內線空虛的問題——底薪續約阿爾德里奇或格里芬,減少磨合的成本。
當然,籃網也可以奔著物盡其用,讓資源最大化的方式去補強,尤其是怎么把這個迷你中產用出性價比。
掃了一眼現在仍待業的自由球員,塞克斯頓和邁爾斯-布里奇斯是第一檔戰力,但兩名球員都有母隊的資質報價,超出了籃網迷你中產的額度。
所以,哈雷爾大概是籃網能用迷你中產簽到的最強戰力,恰恰好他又是五號位的補充。
盡管哈雷爾作為五號位的防守不夠看,季后賽被摁在板凳已經是常態,但647萬得到一個場均15+水平的常規賽戰神為核心們分擔壓力,讓主力們減少漫長賽季造成的損耗(尤其是,杜蘭特、西蒙斯、克拉克斯頓,這三個能站籃下的球員都有或多或少的傷病史),似乎也是一筆挺劃算的買賣吧?
籃網在簽下渡邊之后,引援工作看似接近尾聲,實則還是給后續的補強留了想象空間,因為渡邊是非保障合同,他還不一定是籃網最后選定的15人之一。
雖然渡邊簽約的具體細則還未披露,但我們可以參考同為非保障合同的薩摩納,他的合同只有到明年1月10日才會轉為全額保障,如果新賽季揭幕戰后他仍留在球隊,籃網也只是需要將50萬的薪水轉為保障而已。
如果渡邊的合同與薩摩納的類似,那么籃網的用意昭然若揭——他們仍在尋覓那些更高級別的戰斗力。
說到底,球員和球隊是雙向選擇,鑒于籃網上賽季這幅爛樣子,自身的號召力其實不是那么管用。
那些有經驗的老將,也需要給自己找一個利益最大化的下家,籃網是不是爭冠的真命天子?暫時還不知道,不如緩一緩再看看,到明年局勢有個眉目了,再做決定也不遲。
假如籃網一切順利,到了賽季中期仍是爭冠熱門,能夠吸引到一些更可靠的戰力,那么他們很可能會做出裁掉薩摩納或者渡邊雄太的決定(甚至把兩個人全都裁掉也不奇怪)。
而騰出來的陣容名額,可以給歐文找一個正經的控衛替補,也是應對歐文兼職這一極端情況的方案。
恰好自由球員市場有兩個前季后賽球隊的首發控衛,布萊德索和施羅德,可以對位替換薩摩納。
也許還會有更極端的情況出現——填上這個陣容名額的人,是威斯布魯克。
假設湖人成功甩掉威少,又順利被新東家買斷,而威少又剛好改變了心境,愿意降薪加盟一支爭冠球隊,甚至出任替補角色。
那么,他絕對是從燙手山芋變成香餑餑的存在,而籃網手里的迷你中產,是不是就能放心交出去了呢?
就算昔日MVP再怎么下滑,但瘦死的駱駝始終比馬大,當你調低預期,威少怎么也是布萊德索和施羅德追趕不上的球員。這也正是籃網接納威少的理由,把威少放到第二陣容馳騁,他也許能給你一個聯盟最硬的替補席。
如果還能在這基礎上,用底薪說服哈雷爾來投……這樣的籃網,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吧?
球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說到這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一件事——自杜歐入主以來,籃網的陣容從來不差,但他們卻從未打出過匹配陣容實力的戰績。
說到底,籃網缺少一個齒輪,一個能讓籃網真正像個團隊那樣運轉起來的齒輪。
歐文在籃網的處子賽季嘗試扮演過這樣的齒輪,那時他當仁不讓,因為他是唯一一名全程深度參與一支球隊從0到奪冠過程的成員(杜蘭特也沒有這種經驗)。
他知道一支爭冠球隊應該是什么樣子,他也試著把隊友的步頻調整到爭冠的頻率,即便因此出現了內部矛盾,但那時的歐文仍然像個領袖,他為球隊指明了方向。
但上賽季兼職打球的歐文,已經失去了統領全局的說服力。也不單單是歐文,始終沒能捏合出成型球隊體系的主教練納什,也無法服眾。連僅有的球員時代光環,也被歐文用一句“你搶了科比的MVP”變得暗淡無光。
這正是籃網矛盾的所在——每一個被視作是籃網領袖的人物,似乎都無法肩負起這一沉重的責任,導致球隊這么多年仍是一盤散沙,所有球隊戰力上的提升,最終都只能化為泡影……
籃球從來不是把三個場均20分的人湊在一起就能得到場均60分,你需要考慮每個人之間的化學反應,在演化出最后的結果前,有太多的變量在過程中起作用。
作為一支球隊的管理者,最理想的情況便是盡可能的消除其中的變量,比如找一群互相尊重的人一起共事,這樣就能減少內訌的不確定性,離“混亂”遠一些。
而現在的籃網,卻有太多這樣的不確定性,仍然與“混亂”相伴而行......
考慮到籃網目前面臨的薪資壓力和戰績壓力,以及蔡老板想借助籃網實現的目標,布魯克林絕對需要一個“救市主”帶領他們立即走出“混亂”。
但令人無奈的是,你只能把賭注押在這些人之間:菜鳥教練納什、巨嬰西蒙斯、神神叨叨且有黑歷史的歐文,以及,玻璃心杜蘭特……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