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2019年10月20日,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上海舉行,圖為巴西選手米歇爾·席爾瓦·桑托斯在女子劍術項目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1月8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上,武術被列入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是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實現了武術“入奧”新的突破。這對中國體育而言是一個重要事件。
中國武術與奧運結緣始自20世紀30年代。1936年,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第11屆柏林奧運會。盡管此次代表團并未收獲獎牌,武術作為表演節目第一次亮相奧運會舞臺,精彩的表演讓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國武術。
新中國成立后,武術逐漸演變成一項重要體育項目。1958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制定出臺了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從此武術進入體育競技比賽的發展軌道。
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回歸奧運會大家庭的背景下,中國開始加大武術推廣力度,積極推動武術進入奧運會。1990年,武術成為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然而,盡管武術在此后的歷屆亞運會上發展得風生水起,但始終沒有打開奧運會的大門。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家門口舉辦,武術“入奧”呼聲高漲。然而,國際奧委會1996年取消了東道主設立一個大項的規則,武術“入奧”失去了一次良機。最終,武術僅僅作為表演項目在北京奧運會舞臺上展示,在后來的南京青年奧運會上也作為非正式項目舉辦了比賽。2015年,在多方面努力下,武術成為東京奧運會的8個候選項目之一,但最終國際奧委會另有所愛,再次遺憾與奧運會失之交臂。
與武術“入奧”艱難歷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柔道于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躋身奧運會,韓國跆拳道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登堂入室,2020年,日本空手道也將在東京奧運會正式亮相。從世界影響力來看,中國武術不可謂不知名,然而在“入奧”路上一直無法突破瓶頸,有著諸多緣由。
相較于柔道、跆拳道等單一項目,中國武術體系龐雜、門派眾多,僅太極拳就有楊氏、武式、孫氏等派別,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武術器材更是數不勝數。這都造成武術缺少足夠量化的評分標準。而規定了具體套路的武術比賽,缺少一定的競技性,觀賞性遠大于對抗性,評價體系與競技體育不完全兼容。
在影響力方面,武術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大批愛好者,但這和競技武術有和很大的區別。在功夫電影的強大影響下,很多人對武術的印象是飛檐走壁、行俠仗義,而競技武術和人們的一般認知有很大出入。近年來,盡管各類武術比賽層出不窮,但現場的觀眾卻寥寥無幾。眾多商業化的武術“假把式”的招搖撞騙更是讓武術陷入輿論漩渦。武術“入奧”任重道遠。
武術“入奧”,對向全世界進一步傳播中國武術,擴大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正是武術“入奧”的艱難之路,才更加凸顯此次武術成為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這離不開中國武術的自身變革。幾十年來,中國武術根據奧運標準,不斷改革競技規則,引入段位制和電腦評分系統,增強比賽的對抗性和公正性。中國和國際武術聯合會也積極舉辦各類型武術競技比賽,并邀請奧委會官員到武術賽場觀看武術比賽和展示,努力提升了武術的項目形象和國際認知。
另一方面,來自競技武術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武術協會,全世界大約有1.2億人從事武術運動。世界武術界最高級別的國際大賽——世界武術錦標賽參賽國家達到102個,參賽選手持續增加,武術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
武術入青奧是“入奧”之路的一個重要標志,未來,隨著不斷加快變革步伐,武術將在世界體育舞臺展現更多作為。(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