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球上色(無需球桿,僅憑指尖就能玩轉的藏式“斯諾克”)

時間:2024-10-17 22:59:03 閱讀:2

無需球桿,僅憑指尖就能玩轉的藏式“斯諾克”

圖片泉源:中國西藏訊息網

在西藏,有一種與臺球相似的游戲項目——吉韌,人們習氣稱之為“藏式臺球”。

動圖截取自中新網

由來已久

吉韌原是印度語,這種游戲屬舶來品,聽說是已往住在拉薩的克什米爾人帶入西藏的,約上世紀40年代初盛行于拉薩。吉韌傳入西藏伊始,在達官高朋和估客家庭盛行,表層人士聚會會議中常舉行比賽,場合當局一年一度官員夏宴時,也約請回族吉韌能手與貴族官員比賽。厥后,吉韌漸漸在尋常窮人家庭和甜茶室中盛行,經多年的演化而成為一種藏族游戲。

“藏族人的斯諾克”

圖片泉源:西藏日報

吉韌也叫克朗球,可以說是不必球桿的臺球,它是用手指直接彈擊球子,其端正與斯諾克相仿,因此也被稱為“藏族人的斯諾克”。

怎樣玩?

吉韌與臺球最大的不同在于擊球不必球桿,而是用手指(尋常用食指)彈擊母球,使其借力擊打黑、白棋或紅棋,并彈入桌上四角任何一個洞口。

吉韌對陣辦法有2人單打或2人一組雙打,比賽接納三局兩勝制。開局時吉韌臺面上的棋子布局十分考究,先以白子圍繞紅子擺成“人”字形,再把黑子每三個成一組并成“品”字形插進白子的“人”形清閑中,最初把剩余的三個白子分散遮掩在黑子“品”字的最外表。開賽后誰先將除母球外一切白子或黑子加上紅子用母球彈入四角洞中便勝一局。

吉韌比賽中,尋常隨意一方將母球握在手中或握空拳讓對方猜手中對否有棋子,猜中者便可優先開頭,按端正起首彈擊白子。

玩吉韌時兩邊要將母球放在各自眼前距臺面內邊十厘米處的兩條平行線內,不成越線彈擊。平行線上方的棋子尋常用食指彈擊,反之用拇指彈擊。一方若未將本人的棋子彈入洞中而直接將母球擊入洞中,則要取出一枚本人已彈入洞中的棋子擺在臺面正中。當隨意一方只剩紅棋和一枚本人的棋子時,必需先將紅棋彈入洞中緊隨著推入本人的棋子才算勝一局,若最初一枚棋子未入洞則要取出紅棋和本人的一枚棋子擺在正中,由對方接著比賽。如一方不慎將本人最初一枚棋子碰入洞中只剩紅棋時則負于對方。在彈擊棋子時手指用力過大則會擊飛棋子,用力過小又彈不著棋子,把握手指用力分寸十分緊張,此項文娛活動有利于手指的活動,能提妙手指的機動性,并且興趣無量。

所用器具

臺面四角各有不休徑為3.3厘米的小洞,洞底掛有小兜裝載被打進的棋子。

開局時吉韌臺面上的棋子布局十分考究。(圖片泉源:中國西藏訊息網)

吉韌由臺面和棋子構成,其臺面形似臺球桌面,但比臺球桌面小,且呈正方形,無桌腿,玩時置于桌上。吉韌臺面長寬均為0.85米,正中為平板,四方邊框高1厘米。邊框尋常用堅固的樺本制造,使其不易變形。臺面四角各有不休徑為3.3厘米的小洞,洞底掛有小兜裝載被打進的棋子,棋子為扁圓形算計20枚,輕重好像大衣紐扣,直徑為2.5厘米,厚度為0.5厘米。棋子中黑、白(實為不著色的天然木料色)各9枚,紅棋一枚,均一面平滑、一面刻有圓形斑紋。一枚雙面平滑的母球用于彈擊棋子,母球直徑為3厘米,厚度為0.6厘米,供兩邊擊球時所用。一切棋子均用樺木制成。

吉韌的臺面因其質地、平滑度不同分為很多層次,通常使用糌粑面粉作為臺面的光滑粉。吉韌的臺面制造完善是靠手工,尋常必要兩周支配時間才干完成,因此價格較貴。

圖片泉源:新華網

被列為舉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會項目

吉韌在長時的演化歷程中,漸漸構成了一套完備的比賽端正。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今后,干系部分為普及和提高吉韌的水平,在深化觀察研討的基本上,訂定了《吉韌比賽端正》,并將此項比賽列入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會。

擲骰子賭的是運氣,而吉韌則需以武藝制勝。吉韌這種新鮮的傳統體育活動至今仍舊具有繁茂的生命力,在西藏的城鎮,玩臺球和吉韌的人都很多,他們總是各得其樂、互不干擾。(中國西藏網 綜合/劉夢瀟)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53488.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