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排球發起平面打擊,今天就來跟各位聊聊后排打擊。
一、何謂后攻
后列隊員不克不及到前排扣球、攔網或試圖攔網,那么,他們可以打擊嗎?固然可以。但是,后列隊員只能在3米打擊線后起跳扣球,踩到3米線即為犯規,扣球之后可落入前場。
后列隊員在3米線后的打擊就是后排打擊,簡稱后攻。
后攻主要由彈跳才能強、扣球力氣大的主攻或策應完成。
二、后攻典范
排球場上前后各有3個地點,每個點都可以打擊。
依據后排打擊點的地點,后攻可以分為三種:
①后三逐一6號位在3號位后方,6號位的后排打擊就叫做后三。
后三在正中地點,過網點最寬最潛伏也最不佳封攔,所今后三是最常用的。
②后二逐一1號位在2號位后方,1號位的后排打擊就叫做后二。
常常打后二的是策應,由于策應主打2號位,與后二的地點比力接近。
③后四逐一5號位在4號位后方,5號位的后排打擊就叫做后四。
后四用的是最少的,由于前方的4號位是場上最主要的打擊點,即使二傳構造其他地點的打擊,邊攻手也會在4號位佯攻以管束對方的封攔力氣。
三、后攻的目標和作用
為什么要接納后排打擊呢?固然是為了加強打擊。
當今排球網口爭取日趨劇烈,在扣球點更高、擊球力氣更大的同時,網口的封攔才能也水漲船高。不僅副攻攔網兇猛,前列隊員常常會針對重點攻手舉行2一3人的團隊封攔。他們身體個高,預判準確,挪動迅捷,4只一6只高高舉起的手臂屢屢令攻手望而卻步,勞而無攻。
后攻不僅增長了打擊點的數目,更主要的是后攻具有過網點疏散、潛伏的優點,給對方的封攔預判形成較大的困難。無法完成網前超手打擊的隊員,接納后攻能更好效的避開攔網。
為了避開個高的團隊攔網,矮小的日本女排小姐們常常接納后排打擊,后果屢屢比其過網點較低的前排強攻要好。
后排打擊是前排三點攻的必要增補,是平面打擊的緊張構成局部。要安身當今排壇,一支球隊最少必需有兩三名隊員具有高水平的后攻才能。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5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