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一個怎么樣的說法,但在咱們國內對于選秀一直有一個這樣的說法:有喬選喬,無喬選鯊!
神和鯊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按現在已知的實力和成就來看,籃球之神喬丹必然是球隊第一人選,如果選不到喬丹,那么就是超級強力中鋒大鯊魚奧尼爾,其他人都要往后靠。幾乎絕大多數的老球迷都是這樣的看法,一直到今年勇士奪冠之前,我也同意這個說法。
但2021-2022賽年勇士奪冠后,做為一個20多年的NBA老球迷也不得不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小球時代早已到來,傳統中鋒已成廢材。
2022年夏天NBA的轉會市場上更是直觀的體現了這一點。太陽隊給分衛布克送上4年2.24億超級頂薪,而同隊的狀元中鋒艾頓雖然球場表現不錯,卻無法獲得頂薪,氣的艾頓要求交易;曾經的超級中鋒,同樣是狀元,可以單換詹姆斯的霍華德,這個賽季結束后幾乎沒有球隊要他了;同樣是狀元,同樣是傳統中鋒,仍處在巔峰年紀,28歲的德拉蒙德現在只能拿個老將底薪級別的薪水。
放眼整個NBA,除了馬克加索爾是因為幾年前簽的頂薪,如今能拿到頂薪的傳統中鋒幾乎沒有了?,F在能拿到頂薪的中鋒戈貝爾、約基齊、恩比德,和傳統中鋒不同。傳統中鋒是要有強壯的身體,有穩健的籃下技術,能在籃下卡位搶板。而現在的中鋒主要是功能性的,有超強的運動能力,彈跳好,移動速度快,能吃餅,能往外線防,還要有中遠距離投射能力更好,耐力好,能策應能滿場跑。為什么?因為小球,因為三分球。
移動慢,體重大,蹲守在籃下的傳統中鋒在現在的規則和技戰術體系下,反而變成了一個漏洞或者說是一個缺口。看勇士隊的比賽,一個常用的戰術就是中鋒格林蹲在三分線附近,根本不往籃下去,對方對位的中鋒不出來防,那格林可以在沒人干擾的情況下直接投三分;如果對方中鋒防出來,勇士利用擋拆換位,讓庫里對于對面的大中鋒,然后利用靈活的腳步輕松晃開中鋒得分;如果庫里對位對方大中鋒時,對方還有隊友來協防,那么必然有人被放空,這時庫里又可以把球傳出去給空位的隊友去得分。
也許你會說傳統中鋒可能在防外線方面弱了些,但是他們在進攻時籃下威脅大啊,你總不能光說人家的缺點不說優點吧。
正好,這里就說到我要說的最核心的問題:一個小規則的變動,讓NBA小球時代到來。
現在的NBA比賽當一個傳統中鋒,使出渾身解數,用強壯的身體頂開對方的防守球員,然后用穩健的籃下技術以超過60%的投籃命中率把球投進籃筐后,艱難地拿下了2分。
球剛從籃筐下滑落下來,對方的球員立刻接過球然后快速的把球扔給已經跑到前場的隊友。發完球的隊員也拼命的往前場跑,傳統中鋒也立即拼命往回跑,可中鋒畢竟體重大步伐慢點,還沒完全落好位,對方已利用5打4的機會在外線拉出了一個絕對空位,完美的投進了一個三分。
中鋒的隊友接過球拼命跑到前場,但中鋒還沒到,只能等一等。而對方早已站好位置等著傳統中鋒再來一次籃下強攻。如此高速的折返跑幾次后,傳統中鋒的體力早已被耗盡,得分也沒有拉開,甚至被對方給拉開。
看見沒有,就是現在NBA的規則里面,籃球在進籃筐后,是不需要停頓下讓裁判碰一下,然后再交給球員去發球的,而是球員一接到球之后,就能馬上退到邊線外然后發球,而且為了鼓勵進攻,在發球的時候防守方還不能干擾發球,否則算犯規,不但如此,投籃得分的球員在球進框后發球前是不能觸碰球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另一方能夠更快地拿到球發球??傊诵牡囊稽c就是能夠加快節奏,更容易打出快攻,提高比賽的觀賞性。別看這一個小小的變動,這就是小球時代最革命性的規則改動。
這里我們再說一下小球時代的被動推動者——詹姆斯。為什么是被動的推動呢?因為詹姆斯在2003年加入聯盟后,逐漸成長為聯盟的頭牌人物,而他超強的身體素質,勁爆的扣籃都吸引者眾多的觀眾,在加盟熱火后,他和韋德經常做出的詹韋連線快攻,更是無數次出現在電視集錦中。很明顯,NBA的規則改成這樣子,就是為了象詹姆斯這樣的球員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打出這樣精彩的快攻扣籃。從另一個方面說,詹姆斯也是小球時代的巨大受益者之一,而聯盟也因為這樣而吸引了更多的球迷。
詹韋連線
因為以前在球進筐得分后裁判要先拿一下球,裁判還要看對面是否已經都回到半場了,然后才把球給發球的隊員,這個時間可能是3-5秒,但這3-5秒鐘足以讓球隊落好位擺好防守陣型。而現在少了3-5秒鐘的拖延,就能讓發球的球隊趕緊提速,在對方還沒回到自己半場站好防守位置的時候,快速地把球發到前場,利用球員的個人能力去得分。
正因為如此,現在NBA的回合也多了很多,回合多了得分也比以前高了。但是因為來回高速的奔跑,對速度、耐力的要求更高了,而傳統中鋒的大體重在這種來回高速奔跑的節奏下反而是個累贅。還有因為提速的問題,導致球員的體力受到嚴重的考驗,尤其體能下降的時候,一旦出現對抗就容易受傷。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的身體對抗遠不如以前的NBA,但受傷的情況依然很常見的原因。
現在被年輕人熱捧的頂級控衛之一就是克里斯保羅,但在小球時代到來之前,曾經有這樣的段子:德隆每天的工作就是吃飯、睡覺、打保羅(相對于吃飯睡覺打豆豆那個笑話)。因為當時傳統的戰術體系下,講究陣地戰、講究1v1,身體強壯的控衛更容易取得對抗優勢。因此,以當時的戰術體系來看,強壯的身體是立足NBA的重要基礎。
小球受益者——保羅、小球失意者——德隆
但另一個瘦弱的控衛慢慢開啟了小球時代。史蒂夫納什,幾乎是全聯盟最瘦弱的球員,但卻在2005、2006年連續兩年拿到常規賽MVP,尤其是2004年太陽隊戰績在聯盟墊底,2005年剛加入太陽隊的納什就帶領太陽隊拿到了聯盟第一的戰績。納什在當時早已懂得揚長避短,利用高速運動戰,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且他的小球打法極具觀賞性,效率也極高,在他的帶領下,太陽隊、包括之前效力的小牛隊戰績一直都名列前茅。但在季后賽的道路上,納什為主導的球隊卻始終難以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所有的人都在說,瘦弱的控衛是無法帶領球隊獲得總冠軍的。
小球風潮最早的引領者——納什
然而,小球這種先進的技戰術,還是被許多有見地的教練支持著。納什當時在太陽隊的主教練德安東尼就一直是小球戰術的堅定支持者,無論在太陽、在紐約還是后來的火箭。
而另一個重要的教練就是老尼爾森。老尼爾森才是真正的小球戰術開創者和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從1976年就開始做教練,一直奉行小球戰術,直到2005年才短暫退出教練職位。
小球理論開創者——老尼爾森
而2005-2006賽季的金州勇士隊,在老尼爾森到來之前,已經連續多年在西部倒數幾位徘徊,勝率常年為負,別說冠軍,就連季后賽都是奢望。低落的士氣、沒有人氣的球場,讓老板都感覺看不到希望。金州勇士隊的老板正發愁票房呢,一看老尼爾森賦閑在家了,那趕緊去把他拉過來當教練。畢竟冠軍當時根本不敢想,但是,老尼爾森的小球戰術戰績還行,最主要的是觀賞性特別好,充滿激情,能吸引觀眾,提高票房。于是2006年老尼爾森被請到了勇士隊,2006-2007年這一年,老尼爾森一來當勇士隊的主教練,就打出了正戰績,帶隊打入了季后賽,更為驚喜的是,做為戰績第八的西部球隊,居然用小球跑轟戰術擊敗了當時戰績西部第一的小牛隊,制造了黑八奇跡。當時許多人都是小牛、諾維斯基的粉絲,但是看到勇士隊黑八成功,都無比的興奮,讓勇士隊的人氣爆棚。雖然勇士隊在季后賽沒有走太遠,但老尼爾森更加堅信自己的小球戰術。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來到了2008-2009賽季,勇士隊始終無法再更進一步。處在西部的諾維斯基、科比、鄧肯各自都在巔峰期,各自帶領的球隊依舊強大。而勇士隊缺乏一個有絕對實力的球星,讓球隊更上一層樓。勇士隊在2006-2007年創造黑八奇跡的主力核心控衛第一代大胡子——巴郎戴維斯,在老尼爾森看來更偏向傳統后衛,于是在2007-2008年就將更適合小球戰術的蒙塔艾利斯扶正成為球隊的主力核心。
2008-2009賽年的常規賽冠軍是詹姆斯帶領的騎士隊,MVP也是詹姆斯,總冠軍則是湖人隊。湖人隊的主力陣容是科比、加索爾、奧多姆、拜納姆、阿泰斯特組成的5大陣容。可以說2008-2009年從常規賽,到總冠軍陣容都和小球戰術的人員沒有關系。而且湖人的5大陣容當時相當的強勢,戰績僅僅比騎士隊少勝一場,主要還是因為湖人隊要更多地面對西部的強隊,否則戰績可能會比騎士隊還好,當然這也只是推測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在2009年,大個子球員還是非常吃香的,當年的選秀狀元——格里芬很好地印證了這點。
但是,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小球時代的標志性人物——庫里,出現了。在NCAA的賽場上,瘦弱的庫里被無數名牌籃球高校拒絕,只能為毫無名氣、毫無實力的戴維森學院出戰。但庫里帶著他前無古人也很有可能后無來者的三分球實力,將戴維森學院帶到了NCAA的八強,他的逆天表現吸引了詹姆斯親自到場觀看,同時也吸引了各只NBA球隊的注意力。
小球時代的代表人物——庫里
而老尼爾森一看,更是拍手叫絕,這家伙不就是最適合自己小球戰術的球員嗎?聰明、清醒的頭腦(在其中一場NCAA的比賽中庫里被防的得了0分,因為對方派了兩個球員專門盯著他,但庫里沒有頭腦發熱,他知道兩個人防他隊友就有空位了,于是隊友打的很輕松,庫里的球隊最后贏了對方30分,雖然他沒得分,但是這正說明了他很清醒冷靜,愿意為球隊犧牲),超強的三分能力,靈活的身體,有不服輸的精神,顧全大局。無論如何都要拿下他,于是手握首輪7號簽的勇士隊毫不猶豫地搶在尼克斯隊前面選擇了庫里。而當時球隊的老大蒙塔艾利斯還在抱怨球隊已經有他這樣的速度型后衛了,怎么還選個更瘦弱的控衛?來給自己打替補嗎?
盡管庫里到來了,小球戰術也安排上了,但剛到NBA的庫里沒適應,或者說老尼爾森只是找到了未來籃球的發展方向,但具體怎么把小球戰術運用的更好,如何用好核心球員,為核心球員打造合適的陣容、戰術,自己并沒有更好的方法。或許因為他年紀太大了,沒有精力去研究了。
在庫里加盟勇士隊的前3年里,勇士隊戰績并沒有起色,甚至還大步倒退了,而老尼爾森也因為戰績不佳被炒了魷魚。不過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及其重要的事件,勇士隊換老板了!在2010年,因為當時勇士隊的戰績實在太糟糕,勇士隊根本沒人看好,而勇士隊現任老板拉科布用4.5億美金買下勇士隊的時候,當時的老板估計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同意了,畢竟這樣的爛隊想甩都甩不掉,居然有各冤大頭花這么高價來接盤。
小球王朝球隊的締造者——拉科布
拉科布可不是那種土豪心頭一熱就買下一支球隊來玩玩的那種,他才是真正的超級專家人才。擁有雙碩士學位,在大公司做過高管,最后做了頂級投資人。在投資勇士隊之前,當年奄奄一息、面臨瓦解的凱爾特人隊,在拉科布的成功運作下,組建了皮爾斯、加內特、雷阿倫三巨頭,并拿到了總冠軍。有了這次成功經驗,拉科布有了擁有一只NBA球隊的想法。
正好,當時的勇士隊處在最低谷期,價格比其他球隊便宜得多,重要的是勇士隊所在的灣區的人都是高收入群體,如果球隊戰績出色,收入絕對不是問題。而且拉科布發現隊中有他想要的核心人物庫里。拉科布的團隊研究發現,中投是最低效的得分方式,最好的得分方式是在籃下或者三分線外,因此老尼爾森的小球戰術是絕對可行的,只是優秀的三分手太少,要增加三分的投射搭配上跑轟快攻就是完美的小球戰術。
在這里簡單地說一下拉科布團隊研究。中投一般命中率在50%左右,那么100回合可以的100分?;@下快攻或者扣籃一般命中率可以在60%左右,100回合可以得120分。而三分命中率一般在33%-45%左右,按35%命中率100回合仍然可以得105分。當然詳細情況、數據可能復雜的多,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勇士隊為了貫徹小球戰術,證明自己的團隊研究是正確的,又在2011年的選秀大會上選來了一個頂級的三分射手——克萊湯普森。這樣,小球戰術,勇士王朝最核心的雙人組組成了。
勇士隊核心——庫里、湯普森
2010年時期的勇士的戰績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在朝著倒數第一的路上,拉科布在2010年收購勇士隊時說過要在5年后奪冠,無數人覺得他是個瘋狂的吹牛大王。而在2014-2015年勇士奪得冠軍后,拉科布打了無數看扁他的人的臉。當然,這一切源于他對庫里的信任,庫里2012年腳踝受了嚴重的傷,得分也下降了不少,但拉科布依然頂著壓力、風險和外界的質疑給庫里開出了相當于中產的合同,而這個合同最后得到了巨大的回報。庫里也證明了他就是NBA當之無愧的三分球第一人,也許未來有可能有人超越他,但現在他確實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三分射手,最快的三分出手速度,無數的三分球記錄記在了自己的名下。更重要的是,他證明了即使是瘦弱的控衛,同樣能帶領球隊拿到總冠軍。
庫里的選秀報告對他的投籃能力、得分能力、抗壓能力、無球能力、控球能力、自信心、好勝心給予了很大肯定,但是在身體、力量、對抗、運動能力、控衛技巧上,庫里還差了很多,尤其是在運動能力上,庫里被認為遠低于NBA標準。而他的選秀模板則是阿卜杜勒-拉烏夫,一個不知名的NBA球員,因為用傳統的看法和傳統戰術來看庫里的上限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NBA球員。但從庫里對比賽的閱讀能力,球商,還有求勝欲望、好勝心方面,都是極其優秀的,當然還有他那無與倫比的三分球能力,除此之外,他控球技術、傳球技術也是頂級的,只是因為三分太出色而讓人忽略了。
無論是天賦異稟的麥迪、哈登,都遠遠無法達到庫里的高度。哈登身體條件比庫里出色的多,同樣打小球,但在好勝心、團隊貢獻方面遠不及庫里。可以說,正是庫里的優異表現,才把NBA小球風暴帶到了一個新高度。
老尼爾森的小球戰術是革命性的,但在早期得分后裁判要摸了球才能發球的規則,讓小球戰術無法發揮威力,更缺乏庫里這樣優秀的三分射手來證明它。如今,由于規則的改動,在庫里的帶領下,小球風暴席卷整個聯盟,甚至影響到整是世界?,F在傳統的中鋒在小球風暴下幾乎全被干廢,越來越多身體瘦弱但投射技術高超的年輕人出現在了NBA賽場上。也許老一輩的NBA觀眾覺得現在的NBA不夠精彩,是投籃比賽,連中鋒都跑到三分線投三分,缺少了激烈的對抗。但是,這就是新規則下技戰術發展的方向,傳統戰術在小球戰術面前潰不成軍,近幾年的比賽常??梢钥吹接率筷牭闹髁?節打卡就已經大勝對手了。
如果你還想看超級中鋒激烈的對抗,漂亮的籃下腳步?對不起,你得叫裁判再摸一摸那個球再發球。但規則還會改回去嗎?很難?現在NBA幾千萬美金的大合同滿天飛,因為NBA的轉播權收入更高了,球員的收入分成也高了。意思就是說,NBA的現狀、現在的規則是被市場認可的。小球戰術意味著3分投射技術、快攻戰術更受市場和普通人的歡迎,它讓更多身體條件普通的球員有機會進入NBA,有機會參與籃球活動中,它不再是完全的巨人游戲,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而NBA是一個大的商業聯盟,哪樣的規則更能吸引人,它就超那個方向去改。至于超級中鋒?算了吧,現在奧尼爾來了也沒用。
全部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