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近期,隨著在文昌舉行的海南排球“村VA”火爆特別,海南排球從亙古未有的眷注度進入群眾視野,成為言論搶手。
“村村有球場”“九人制”“光腳打球”等海南排球特征文明,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同時,它也提示人們,排球深深扎根于廣袤椰林下的這片土地,它帶著濃厚的土壤味,深受群眾喜好,是一個具有上百年汗青文明的活動,同時,海南也為這項活動賦予了特別的魅力。
這是很多海南人的協同影象,也是海南排球持續抖擻活力的內在緣由。
海南鄉村排球賽在劇烈舉行。蒙鐘德 攝
從學校走向官方
小小排球,是怎樣俘獲海南人的心的?這要從本次海南排球“村VA”的舉行地——被譽為“排球之鄉”的文昌提及,這是排球開始傳入海南的場合。
排球劈頭于美洲大陸,于19世紀末傳入中國。翻閱《文昌縣志》和《海南省志》會發覺,排球活動傳入文昌,可回溯到20世紀初,事先就有一些華裔從外洋帶回排球,在城鄉下練習拍打。光緒三十一年(1905),文昌顯現了首批新型學校,設有體育課,推行近代體育,為轉達排球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民國初期,很多從廣州、香港、南洋學成回鄉的學生,被新型學校聘為教員,此中一些在外地學過排球,即給學生傳授排球武藝,使排球活動起首在學校傳開。
這中間,最常為人們提起的,是李壽昌。其曾在香港皇仁書院(一說為廣東省高等師范學校)念書,嗜好排球,于1917年到文昌縣立中學(現文昌中學)任教后,把排球武藝傳授給學生,并熱衷構造球賽,常常帶學生到校外打球。排球活動漸漸在該校普及,深受學生喜好。1920年,文昌縣立中學排球隊到場在上海舉行的舉國少年排球比賽,輕松克服強隊上海隊榮獲冠軍,對學校排球活動普及起到相當的促進作用。
屯昌縣排球聯賽決賽中,屯昌思源實行中學隊的隊員在發球。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但據《文昌縣志》形貌,但是,在李壽昌任教之前,排球在文昌以前取得一定水平的推行。一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昌排壇名將追念,1916年其到邁號區下山百姓小學讀初小,當時學校的排球活動以前很活潑。另有人追念,1917年到文教區良田村龍平小學念書時,就有外地念書歸來回頭的教員教排球,四周的小學也展開排球活動。
今后,一個活潑在社會上的體育構造——鐘聲體育會,對文昌排球活動的提高產生過很大影響。該構造由返鄉青年教員王堅等人于1920年代終期興辦,常常構造體育活動,此中排球展開得有聲有色。該會有一支十分活潑和出色的排球步隊,腳印普及全縣各地,對事先的東郊、白延、南陽、清瀾、東閣、文教等地的排球活動起到了很大的推選措用。
排球顛末學生,很快轉到達群眾中間,成為各位休閑飯余取樂健身的體育活動,并在當局層面取得器重。日本侵襲海南從前,文昌縣(今海南省文昌市)由當局主理的全縣中小學生活動會就有8次之多,每次活動會,排球比賽都是重頭戲。而幾年舉行一次的縣活動會以前不克不及滿意群眾需求,學校、官方的排球賽應運而生,到場者有學生、教員、估客、手產業者、農夫、漁民等,一年四序從不中斷,并漸漸構成每逢節沐日、喜慶、廟會時舉行排球比賽助興的習俗。乃至在日軍侵瓊今后,抗日依據地展開勞軍活動時,也會舉行排球比賽助興。
為了有球打,文昌群眾因地制宜制造球和球網。事先的排球是內有膠膽、外用牛筋收口的皮質殼,而給球充氣全憑人用嘴吹。由于這種排球較貴,又不容易買到,人們就用豬膀胱充氣、用椰子葉編成球狀或將一種野生柚子弄軟來交換,而椰棕搓成的繩子往兩棵樹上一掛就可代替球網。這些“土法”,是排球深受文昌群眾喜好的體現。
到場本年屯昌縣排球聯賽的隊員在傳球。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熱度伸張全島
在文昌之后,排球很快傳到海南其他地區,其轉達歷程與文昌相反,學校和社會體育團體起到較大的推選措用。
《海南省志》紀錄,上世紀20年代前后,海府地區的匹瑾中學、瓊山縣立中學(現瓊山中學)、廣東省立六師(現瓊臺師范)、瓊海中學(現海南中學)等學校相繼展開排球活動,接著傳向社會,繼而普及全島。1934年,澄邁縣的金聲體育會自籌資金舉行了該縣第一次全縣性的排球賽,有不少鄉農夫盲目構造球隊前去到場。1936年,籃球、排球相繼傳入儋縣(今海南儋州市)后,很快就在州里盛行起來,博得長坡、大成等地群眾的喜愛。1937年,崖縣(今海南三亞市)紅沙舉行鄉村排球賽。1938年初,紅沙排球隊與鹿轉頭村嶺南排球隊多次比賽。1943年,港門、崖城及轄區的黃流、英海等地排球比賽較為經常。
總的來說,在新中國建立之前,海南排球活動展開情況,漢區較少數民族地區好,市鎮較鄉村好。這些場合當局和教導部分構造種種活動會時,都把排球列入比賽項目。文昌的鐘聲體育會、儋縣的晨曦體育會、定安的百姓協進體育會、澄邁的金聲體育會等,幾乎都把排球列為主要項目,促進了排球的普及。
海南束縛后,由于各級當局、教導部分的器重和支持,排球活動取得了進一步的普及和提高。海南區體育活動會自1951年舉行第一屆起,都把排球作為重點比賽項目。1954年,廣東省排球隊到海南引導展開排球活動,同時,到文昌推行和傳授六人排球制,并普及到全縣各中學和局部小學,今后再擴展到全島中小學。自此,一些當局舉行的正式排球比賽接納了六人制,而官方的排球活動仍舊樂于接納傳統的九人制。
一些事變,進一步引發了官方的排球熱。1958年,文昌隊在秦皇島舉行的舉國二十一單位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中奪冠?!耙粋€縣隊奪得舉國冠軍,整個文昌都驚動了。”文昌隊隊員、后為文昌中學排球隊首任教練的符史聯追念,歸來回頭后,縣委召開了萬人大會,還讓隊員坐車巡游縣城一圈,承受群眾喝彩。1965年,定安縣男人排球隊初次獲海南行政區排球比賽冠軍,使全縣的排球熱到達一個低潮。
球賽完畢后,成功的隊員在喝彩。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1984年11月18日至24日,榮獲天下女排“三連冠”的中國女排,在袁偉民教練的帶領下,專程來海南區拜候獻技,海南電視臺舉行實況轉播,驚動全島,掀起海南排球活動的又一個低潮。
在此時期,學校的排球項目對這項活動的推行和人才培養也起到緊張作用。從1958年起,??凇偤?、文昌、樂東等各市縣先后辦起副業體校,均把排球列為緊張項目;文昌中學、瓊山中學、屯昌縣各中學等,或單獨,或與體?;ブ?,紛繁辦起排球班。1973年,文昌在全縣20所中學創建練習點,每校都要展開排球活動。
排球提高歷程中,瓊北、瓊東地區官方氣氛最為濃厚,漸漸在圈內構成“三縣一市”的說法,即文昌縣、瓊山縣、定安縣、海口市。如,1984年,瓊山27個區192個鄉構造排球隊224個;1986年全縣鄉村舉行排球比賽共465場次。在文昌,一個村前前后后建起10多座球場的情況并不稀有,乃至顯現過有的學校每個班都有各自球場的情況。得益于豐富的群眾基本和持續涌現的人才,文昌中學在1990年代初取得舉國中學生“復興中華”杯排球夏令營“三連冠”,今后又多次斬獲舉國中學生排球賽冠軍。
文昌龍樓隊的隊員在奮力救球。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獨占海南“土味”
百年歷程中,海南排球漸漸構成本人的“土味”特征。
起首是鄉村、官方氣氛火熱,群眾到場度高。文昌等多個市縣做到“村村有球場”。農夫、漁民、商販、學生干完活、賣完魚、收了攤、上完學后,鞋子一脫,褲腿一卷,就成了球場的一員。
海南官方排球最紅火的時期,當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爱敃r過年,文昌州里鄉村的排球賽能從正月打到二月,一天都不休。過節要打球,就像開席要吃雞一樣?!蔽牟w校原校長、排球高等教練吳多發說。
有錢的場合,則會構造事先的“海南四強”(才能較強的市縣和學校步隊)前來展開比賽?!耙恢Р疥牭絼e的市縣比賽,租輛車,在路上搖擺半天賦能到。各位樂此不疲?!焙D洗髮W排球教練周若峰先容。
本年在文昌舉行的海南排球“村VA”,以雞、羊、牛等當地貨作為獎品,十分有農趣,但這并非“原創”,而更像是向傳統致敬。在1980年代前,物質比力匱乏的年代,比賽的獎品就是農產物和農具。周若峰說,事先定安官方常常把打比賽稱為“搶羊”,就是這個緣故。
海南人喜好經過舉行排球賽活潑過節氣氛,圖為觀看球賽的群眾。 李英挺 攝
進入1980年代后,發表獎金漸漸成為主流。海南師范大學男排原主教練、文昌人林明祥說,這相當水平上得益于回鄉華裔的支持,“當時僅有他們才出得起錢”。
海南官方排球另一特征在于玩法。提到這一點,人們常常會想到九人制。但周若峰說,但是,早前海南排球并不止于9人,一邊10人、11人都有過。
在林明祥看來,九人制對海南排球的普及具有緊張作用?!氨葦M于六人制,它端正較為簡便,沒有輪換,對球員的武藝要求不如六人制那樣追叱責盤。其次,攻防回合多,比賽出色。同時,后排地點也多,為身高不高的隊員和更多人提供了到場時機?!?/p>
而真正能代表海南排球靈魂的,更應當說是“自在”。在大眾的平常排球活動中,只需有人就能玩起來,九人制只是官方正式比賽才接納。以兩邊才能均等為準則,兩邊可人數對等,也可以人數不合錯誤等,即球員才能強的一方以少打多;僅有兩一局部,也可一對一“單挑”。兩邊可以自在打,也可暫且做種種商定:誰打主攻,誰打二傳;誰要安穩站位,誰可以自在站位;誰能到場打擊,誰只能到場防衛;誰能發球,誰不克不及發球。乃至在一些場合,基于球員特點和兩邊才能均衡思索,還允許有的人重度持球。總之,只需恪守排球的基本面,其他方面,怎樣賽得起怎樣來。
對球員人物,海南也有特征叫法。主攻,借用瓊劇“生”角稱呼,叫“沖腳”,意為男主演。一場比賽,尋常由兩名想當“沖腳”對決的人倡導,由他們協商選定各自隊員。二傳叫“二波”。專職后排防衛的,叫“三波”,賊機敏防得好打不穿的,叫“鐵三波”。
排球作為官方活動,各方面都比力隨意。沒有正式園地時,找片清閑,架上球網,用腳在土上劃線,就成了。穿著也有“低潮特征”,赤膊、穿拖鞋、光腳稀有。致使有人開頑笑,海南人打球,“穿拖鞋是對你最大的敬重”“光腳分析他仔細了”。
海南球員固然個子較小,但用土話說,可謂“人凡夫精,公小公靈”。很多人從小學乃至上學前就交往排球,一塊顛末種種“野球”和大輕重小比賽磨煉,武藝十分嫻熟,舉措渾然天成、天然精巧,彈跳和發作力驚人,與科班出身的分明不同。這也是“矮人一頭”的海南步隊可以在舉國青少年賽事中斬獲佳績的緣故。
受制于身高,在成年人職業級別比賽中,海南體現并不亮眼。迄今,男排僅有林瑜廷曾中選國度隊,女排方面,林美媚代表國度隊斬獲女性沙排天下冠軍,曾潔雅近期中選女排國度隊。三人皆來自“排球之鄉”文昌。
進入本世紀,海南省農夫男人九人排球賽、“力加杯”、“云木杯”等比年舉行,在嚴重賽事層面給海南排球“保溫”“加熱”。但在官方層面,隨著鄉村生齒外流和人們文娛辦法多樣化,火熱水平不如以往。但近幾年,在一些著名球員動員和網絡直播文明的推進下,官方盲目展開的球賽又趨于經常,展現了規復的勢頭。
近期,文昌、屯昌等地反復展開的“村VA”,標明排球仍舊深得群眾喜好。尤其是在文昌舉行的海南排球“村VA”,氣勢浩大,火爆出圈,再度叫醒了海南人的排球影象,在圈內人士看來將在文昌致使海南作育新一波的排球熱。
海南排球大事記
■20世紀初,一批文昌華裔從外洋歸來回頭,展開了文昌最早的排球活動。
■1917年,李壽昌從島外前往文昌中學任教,推進排球活動在學校轉達。
■1920年代前后,海府地區的匹瑾中學、瓊山縣立中學(現瓊山中學)、廣東省立六師(現瓊臺師范)、瓊海中學(現海南中學)等學校相繼展開排球活動,接著傳向社會,繼而普及全島。
■1920、1930年代,文昌鐘聲體育會、儋縣晨曦體育會等體育協會積極展開排球活動,促進其官方轉達。
■1935年,廣東省瓊崖第一屆中學生體育活動會舉行,排球列為比賽項目。
■1951年,海南區舉行首屆體育活動會,排球列為比賽項目。
■1954年,廣東省排球隊到海南引導展開排球活動,推行傳授六人制。
■1958年,文昌在舉國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中奪冠,系文昌在新中國建立后取得的首個舉國冠軍,掀起全民排球熱。同年,??诼氏仍O立副業體校;今后,瓊海、文昌等市縣紛繁設立,均把排球列為展開項目。
■1970年代,文昌人林瑜廷中選男排國度隊。
■1980年,廣東省選擇一批中小學校作為第一批傳統項目練習點,文昌中學、瓊山中學、定安中學等列入排球試點學校。
■1984年,海南區初次建立專業排球隊。
■1984年11月,榮獲天下女排“三連冠”的中國女排前來海南與當地球隊展開多場扮演賽,驚動全島。
■1990-1992年,文昌中學斬獲舉國中學生“復興中華”杯排球夏令營“三連冠”。
■1998年,文昌中學代表中國隊到場天下中學生排球錦標賽,獲第五名。
■1999年,首屆“力加杯”海南省排球聯賽舉行。
■2007年,文昌中學代表中國隊到場亞洲中學生排球錦標賽,取得季軍。
■2017年,首屆“云木杯”海南九人制排球賽舉行。
■2022年,在天下沙岸排球將來賽比利時站中,代表國度隊到場的文昌沙排女將林美媚與伙伴互助取得冠軍。
■2023年,海南排球“村VA”——“九九杯”海南(文昌)州里排球聯賽舉行,掀起新一波排球熱。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