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兩夫妻因為陪娃寫作業大打出手,丈夫一腳踢破妻子的脾臟。起因是妻子陪孩子寫,寫著寫著情緒就上來了,控制不住,在一旁的丈夫看了數落妻子幾句:“就是你對孩子太嚴了”。
說著說著,兩人從陪孩子寫作業到“以后你來教育孩子”,最后竟然打了起來,這一打不要緊,丈夫下手沒個輕重,一腳踢破妻子脾臟,送進醫院。
這件事看似是家暴,實則后面隱藏的是家庭權利問題。雙方都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沒錯,都該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沒有統一標準,企圖用武力讓對方按著自己的方法走。
三十歲的小美最近和丈夫也鬧了別扭,因為丈夫總是在孩子面前拆自己的臺。
小美讓孩子去午休,丈夫在一旁吐槽:你媽媽吃了就睡,就像“咸魚”一樣。孩子聽著意思,“爸爸好像是支持我不用午休”,于是開心地跳起來,“媽媽是咸魚,媽媽是咸魚,我不是咸魚,不要睡覺”。
小美讓孩子好好學習,丈夫在一旁數落:“你要是學不會,這智商就肯定隨你媽?!毙∶雷屨煞騺斫蹋煞蛴忠荒樀南訔墸骸澳闳ツ闳??!?/p>
不干事的那個永遠在對干事的指指點點。
這樣相互拆臺,最后受傷的肯定是孩子。
首先,不一致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當孩子到了新環境,遇到類似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要求午休,孩子的腦海中就會出現兩種聲音:“吃了就睡那就是咸魚”“孩子就是要保證睡眠”,孩子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隨著大流,別人怎么安排怎么做,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其次,兩種聲音的教育方式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一朋友吐槽,自己每次要求孩子要獨立在廚房吃飯,可奶奶偏要在大廳喂孩子吃,而且還是邊看電視邊吃。
當朋友下班回到家,看到在大廳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孩子,奶奶第一句話卻是:“你看,叫你們快點吃完,就是不聽,現在媽媽回來了,就得去廚房吃了”。仿佛媽媽是一個壞人,要求孩子這要求孩子那,而奶奶是好人,可以讓孩子為所欲為,孩子自然愿意和奶奶親近。
所以,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好只能有一種聲音。
如果家長之間有分歧,可以私下解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否定吐槽對方。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間必須摸索出一套統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有所適從。
結尾,以上就是我丈夫能踢到50歲(夫妻二人因陪孩子寫作業大打出手,丈夫一腳踢破妻子的脾臟)的文章整合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