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道 6月1日,由教育部、體育總局、中國足協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年)》正式發布。這意味著籌劃已久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正式落地。另外,《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競賽工作方案》也同時發布。
選擇兒童節這個節點發布,一方面或許是有巧合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用這個朝氣蓬勃的節日展現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全新風采。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將整合現有青少年賽事資源,落實體教融合要求,進而組建大一統的全國青少年賽事,全國的青少年球員都可以參加其中。賽事將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共同舉辦,中國足協具體負責組織實施,賽事辦公室設在中國足協,陳戌源擔任賽事辦公室主任。這項賽事的落地也意味著全國青少年足球賽事體系,或者說中國足球青訓體系和校園足球體系的重大變革。
那么,“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關鍵在什么地方呢?當前和未來又有怎樣的難點呢?在此,我們也給出詳細的解讀。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設立18個組別,具體組別及要求如下:
小學男女共10個組別
小學組男女分別設置男女各5個組別共10個組別:U8(一二年級)、U9(三年級)、U10(四年級)組、U11(五年級)組、U12(六年級)。以2022年為例,U12參賽年齡段是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比賽時間方面,U8和U9鼓勵進行五人制趣味性比賽,U10到U12為8人制比賽,比賽時間U8不超過30分鐘, U9和U10不超過40分鐘,U11和U12不超過60分鐘。
這意味著,小學組的賽事實現了全覆蓋,另外小學組不設置全國總決賽,也刻意了避免了在小學階段的賽事功利化。
初中男子2個組別
男子初中組則分為U13和U15兩個組別,俱樂部U14梯隊則報名參加U15組別,比賽為11人制,比賽時間則是70分鐘和80分鐘。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正式比賽結束后,還要進行25分鐘的教學賽,以便讓更多的球員獲得比賽機會,這個比賽模式在2021年中國足協青少年聯賽中試行過,效果非常不錯,其中U15組別的京魯大戰,在正式比賽結束后,25分鐘的教學賽也非常精彩。
初中男子組要進行全國總決賽,為此地方預選賽應在此總決賽之前進行,其中2022年度地方預選賽為7月中旬之前進行,總決賽日期則是7月下旬到8月,參賽球隊為32支或者64支。從2023年開始,地方預選賽就可以擁有更加充裕的比賽時間。
高中男子1個組別
男子高中組只有一個組別:U17組別。參賽年齡以2022年為例,在足協注冊的是2004年9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而體校和學生代表隊則是2003年9月1日到2006年9月1日。高中男子組(U17組)為全國統一報名,分為預選賽和全國比賽兩個階段,預選賽在上半年,2022年時間待定,全國賽在下半年,為升降級賽,參賽球隊為32支或64支,要進行4個階段。
這個升降級賽事意思是:全國賽階段根據預選賽階段戰績分為A、B、C等組別,每個階段各個組別都有升降級名額。此舉可以大幅度提升比賽的競爭性。
初、高中女子3個組別
女子初、高中組同樣是U13、U15和U17組別,對應亞足聯女足青少年亞洲杯、國際足聯女足青少年世界杯年齡段設定,面向初、高中年齡段的青少年女足隊員,全國各級各類俱樂部青訓梯隊、社會青訓機構、體校代表隊、學校代表隊等青少年女足球隊都可以自由報名參賽。不得根據學籍、注冊關系等對參賽球員、球隊設置參賽壁壘。2023年開始,組別將更名為U14、U16和U18組別,但參賽年齡段一致。
賽制方面,U13和U15女子組別分為預選賽和全國總決賽,U17組別則全國統一報名,統一組織預選賽和全國總決賽。
大學男子1個組別,2個賽事
男子大學組(U19組)則是另一套賽制,它包含兩項相互獨立又可以相互交流的賽事: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男子組),以及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暨中國足協全國青年足球聯賽(U19組)。兩項賽事不設置人員壁壘,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兩項賽事將統籌賽歷安排,交叉進行互不影響。
大學女子1個組別,對接女乙
女子大學組則是另一套賽制: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女子組)保持不變,但優勝的8支隊伍將參加中國足協的女乙聯賽。
以上為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具體賽制,其實我們可以大體歸納一下:
第一,小學組(U8、9、10、11、12)其實就是現有的區長杯、市長杯等比賽,同時允許職業俱樂部梯隊、業余青訓俱樂部球隊參賽,實現體教融合,原本13歲之前中國足協也沒有系統的賽事。當然,鼓勵各地根據情況組織省級總決賽。
第二,高中組(U17)也很清楚,其實是和小學組反過來:全國統一報名,以男子U17組別為例,這項賽事可以說是以中國足協原有的U17聯賽為基礎,吸收優秀的高中學校球隊參賽。其實到了這個階段,一名球員是走職業道路,還是走高考已經基本比較清晰。
第三,大學組(U19)更加清晰,男子方面,教育系統賽事和足協U19聯賽交叉進行,人員自由交流,女子方面則是經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女子組)比賽之后,選擇8支優秀球隊進入足協女子乙級聯賽進行比賽。
以上三個組別,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的定位都非常清晰,比如小學組就是基礎階段,自然以校園足球為主,而高中組和大學組彼此之間的界限也比較清晰,非常容易理順關系。但初中組就比較麻煩了。
初中階段恰恰是球員的青春期階段,球員身體、心理變化比較大,同時13歲是足球全國性比賽的起始年齡段,但給予發展方向綜合評估的年齡段一般又認為是15歲,所以這個階段球員是走職業道路還是走升學道路尚不清晰,這其實也是容易引發雙方分歧的關鍵點,進而帶來誰來主導,如何融合等問題,此外俱樂部青訓和校園足球發展不平衡也容易引發融合難題。
所以,初中組才是體教融合的關鍵所在,由此在制定初中組賽制的時候,教育部、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也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溝通,并最終確定了這一賽制,其目的就在于體教雙方的全面融合。
綜上所述,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在啟動之初,體教雙方恐怕仍舊會有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尤其是初中組,校園足球體系的隊伍和職業俱樂部體系的梯隊,目前在質量上就存在較大的差別,雖然有4個月的年齡差距(俱樂部梯隊一般整年參賽),但仍舊不足以彌補這種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預選賽階段的比賽質量恐怕就無法充分保證,出現大比分也是大概率的事情,由此又帶來衍生的問題:純校園足球隊伍就可能面臨戰績的尷尬,很可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而俱樂部梯隊(或許會以學校名義參賽)又會認為比賽鍛煉價值不高,積極性同樣不高,這也是初中組比賽前期的最大難點。
所以,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初中組的比賽恐怕就需要有較長時間的培育期,只有中國青少年足球運動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程度,賽事才會變得更加順暢,這個培育期短則2到3年,長則5到6年。但是,一旦度過培育期,這項賽事就會逐漸成熟。所以,培育期過程中的總結和調整也在所難免,這對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必須要說明的是,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在初創階段肯定有各種不足,所以高質量的邀請賽,比如濰坊杯、熊貓杯、渭南杯、金山杯、起源地杯、足校聯盟杯、一帶一路系列賽事就是非常有益的補充,全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辦公室也需要統籌賽歷,給這些高質量的比賽預留時間,當然,中國足協同樣也保留了中國足協青少年錦標賽,這同樣是很有必要的補充。
雖然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已經落地,但是在2022年度,賽事的實施仍舊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便是疫情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學校方面,更是防范疫情的關鍵所在,在這種情況下,組織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就面臨較大的困難。
記者也了解到,面對這一困難,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也在努力克服,爭取在隨后的時間中盡可能啟動一系列賽事。
萬事開頭難,對于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而言,邁出開賽這第一步無疑是最重要的。
結尾,以上就是足球u19是什么意思(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正式落地:初中組是關鍵!現在和未來的難點在哪?)的文章整合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