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是校園足球開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在普及足球項目與高水平人才培養方面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從目前的校園足球競賽來看,基本實現了從大學到高中、初中、小學等各層級競賽體系,競賽思想、競賽規程、競賽組織架構等的基本統一。而校園足球特色幼兒園的建立,則是校園足球人才培養的新嘗試,重在培養幼兒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愛好。高位有青少年競賽體系引領,低位旨在做好幼兒興趣愛好的培養,這中間需要加強的是如何將兒童青少年從足球興趣愛好引向適應足球學習、訓練尤其是競賽方面的培養。
前不久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边@為如何開展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工作指明了方向。
小學階段作為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基礎,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踢球,學生在課余時間勤奮練習,最終要通過比賽來檢驗。而這個“賽”字必須符合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在開展校園足球競賽時,可以通過多樣性、趣味性與競技性的結合,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比賽中,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同時滲透足球“立德樹人”的功能。
競賽是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因此該階段的競賽應主要以個人挑戰賽和團體趣味賽形式展開。
個人挑戰賽重點通過足球運動的特點培養小學生跑、跳、投以及靈敏、協調、爆發等方面的能力。例如:設立“顛球王”獎項,學生一次性顛球達到一定的數量均可以獲此稱號,重點培養學生的球性和顛球時左右腳的協調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短距離奔跑能力及球感、球性等,可以設立“運球王”獎項,只要在規定的場地距離、時間、腳觸球次數內,快速到達終點,都可獲此稱號;還可以根據場地條件設立“運球過障礙王”獎項,如在場地內設置一些障礙,學生快速運球通過各種障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均可以獲此獎項,旨在培養學生的靈敏性和運球能力等。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獎項的設立并不是以絕對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指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實現自我突破,進而達成目標的過程。
團體趣味賽則是圍繞小學生、小足球、小場地、小球門等開展的集體比賽形式,是由多種小微元素組成的“小”足球比賽。該項賽事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確立以培養興趣為主的比賽理念,“小”足球比賽,表面看是比賽,實則是通過“小”字做文章,培養小學生的足球興趣;二是需根據小學生身體發育規律和意識個性化而制定規則和“玩法”,切忌采用成人化的競賽思維和比賽規則;三是要實現比賽開展的便捷性,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如利用標志盤設定比賽場地,利用標志桶擺放足球門,實現比賽的“隨意性”和“即時性”;四是要促進全員參與,無論是男生、女生都可參加,既可設男子組、女子組,也可設男女混合組,使組別多樣化;五是要根據年齡組的不同進行時間調整,例如低齡段比賽時間為8分鐘,高齡段比賽時間為15分鐘,這種比賽時間的設立有利于學生體能科學分配和技能的掌握;六是要以競賽育人為目標開展,適當降低競賽要求、提高競賽趣味性,幫助學生在享受體育樂趣的同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作者單位系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26日第9版
結尾,以上就是小學生學足球有什么好處(小學生足球比賽應從“小”做起)的文章整合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