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14日訊(通訊員 李嚴軍 范姜茜子)立冬時節,寧遠縣寬大山區群眾抓緊時間采挖生姜、涼薯等農作物,放入地窖應對盛夏的到來。
陳國政正在采挖涼薯
“這個14斤!”中和鎮白宮殿村的村民圍在一同,看哪家挖出的涼薯最大。村民陳富友家的涼薯好像籃球輕重,以14斤取得本年的“涼薯王”。
不休以來,白宮殿村有蒔植生姜的傳統,施用農家肥,生姜旁邊套種涼薯。由于土地肥美,種出的生姜品格上乘、涼薯碩大無比。每年采挖完生姜后,再采挖涼薯。三四個涼薯就可以裝滿一筐,一個成年人,一擔只能挑6到8個涼薯。村民陳富友說道:“我每年種涼薯,尋常都有七八斤一個,十幾斤一個的都有?!?/p>
陳國政用地窖貯藏生姜
村民陳國政本年種了一畝三分地生姜套種涼薯,挖了5000多斤生姜,另有600多斤涼薯。他說:“為了制止在盛夏中被凍壞,我把生姜和涼薯全部放入地窖,整劃一齊堆疊起來貯藏好,到來年9月份都可以賣?!?/p>
白宮殿村地處深山,山林多而地步少,勞作力大多外出。生姜作為村里的傳統產業,是群眾增收的緊張經濟作物之一。本年,鄉村復興事情隊帶領村民提高羅漢果等新產業,并推介好傳統產業,打好產業提高組合拳。
白宮殿村鄉村復興事情隊隊員鄭昌輝表現:“我們既要引進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像羅漢果蒔植、鱸魚養殖,又要把當地特征的農產物推行出去,生姜、涼薯,另有山上的苦筍,動員農夫增收致富?!?/p>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