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8日,在被正式被提名為中國百姓黨參選人后,韓國瑜在致辭中提到,上世紀60年代末,從鄉村到眷村,“我們守著小小的好壞電視機,看著遠在美國威廉波特的棒球賽,靜靜地為臺灣子弟加油。”
韓國瑜一語道盡當年的緊張詞:好壞電視機、威廉波特、棒球……剎時勾起很多人的追念。由于,在1968年臺灣產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變。
紅葉少棒隊居然奪冠
那一年,臺東的紅葉少年棒球隊遠征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威廉波特,在對戰日本少棒隊時,居然連贏兩場,奪得了“抗日”冠軍。事先,臺灣當局正處在岌岌可危中,忽然之間又被天下所眷注,島內上下十分興奮。于是,棒球活動在1945年后又一次掀起低潮。
棒球劈頭于美國,1895年日本人將其定名為“野球”,這一年,也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第一年,殖民者把棒球帶到了臺灣,并在遍及南部的蔗糖廠設立棒球隊。上世紀20年代開頭,島內小學紛繁建立少棒隊,“少棒(小學)”“青少棒(初中)”“青棒(高中)”的三級棒球開頭有了雛形。
1928年4月,嘉義農林學校(現嘉義大學,KANO)建立了“野球部”。顛末積極,該隊不僅成為首支來自南部的臺灣棒球比賽冠軍,沖破“冠軍錦旗不外濁水溪(以南)”的傳統,還代表臺灣進入日本“甲子園”(舉國高中棒球聯賽),到場合謂的“舉國炎天高校棒球大賽”。
嘉義農林學校殺進冠軍賽。只管在冠軍爭取戰中落敗,但嘉農棒球隊的拼搏精力惹起日本球界的器重,也成為事先臺灣人眷注的核心。由于這場球賽,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少數可以公平競爭的場域,臺灣用棒球說出了“我比你強”。2014年,臺灣導演魏德圣監制的影戲“KANO”會合形貌了這一段汗青,反應了棒球關于事先臺灣人的意義。
再回到1968年的紅葉少棒隊對戰日本少棒隊。當時分,在一些電視機還沒有普及的鄉村,家中有電視機的就半夜爬起來,把電視機搬到曬谷場、街道邊,讓全村人一同看,一同為球隊加油。
從上到下,棒球成為主流
紅葉少棒隊的故事仿佛是“嘉農傳奇”的再生,同時又與事先主流的“抗日熟悉”奇妙地交融在了一同。棒球自此取得從外省人到本省人、從表層精英到市井草根的一律認同。
在威廉波特舉行的棒球賽,但是是一場天下少數國度(地區)間的少年棒球夏令營活動,主理單位英文名為Little League Baseball,被翻譯為“天下少棒同盟”,加了“天下”兩字,果然個高上起來。紅葉少棒隊奪得冠軍后,順理成章地成為天下冠軍,鼓動了臺灣大眾的士氣。
原本“重籃球、輕棒球”的臺灣當局見到民氣可用,立刻改動戰略,大力投入棒球活動。1969年,金龍少棒隊建立,隨即又在威廉波特賽事中成為冠軍。
回到臺灣后,這些小球員炙手可熱,被視作“民族好漢”,蔣介石及宋美齡還會見了他們。從那今后,“三級棒球”正式成型:“少棒”“青少棒”“青棒”發達提高,反復奪冠。
除了投入資源推行棒球活動外,臺灣當局同步舉行了民族主義宣傳。只需打贏了他國球隊,媒體都市顯現“棒打洋人”“民族好漢”等詞匯。上世紀70年代臺灣外部情況屢遭打擊,島內幾多從棒球中找到了一些勉勵自我的決計與勇氣。
從1969年到1996年,臺灣的少年棒球隊統共博得17次威廉波特賽冠軍。1996年之后,這支步隊退去天下少棒同盟,之后雖再到場卻不復當年成果。
韓國瑜在演講中提及這段昔日光輝,放在如今經濟低迷,連棒球活動也不景氣的背景下審視,內心也一定是唏噓不已,并且想重整國土。
迷失于賭球的職業棒球
那些打完三級棒球賽的年輕球員們,很快就進入了成人棒球階段,但成績來了,這些隊員武藝可謂天下一流,但只能“副業”打棒球。因此,幫球員找到安穩的比賽舞臺,讓棒球活動職業化、讓隊員賺到錢,成為提高臺灣棒球活動的緊張課題。
此時,臺灣棒球界顯現了一位緊張人物:兄弟大飯店的老板洪騰勝。為了支持棒球職業化,他花了1億元新臺幣在桃園龍潭興修了首座官方出資、切合國際標準的棒球場。隨后,他開頭游說當局提高職業棒球步隊,并以兄弟大飯店的名義捐贈600萬元作為職棒基金。
緊接著,在洪騰勝多方奔波下,職業棒球籌措到了資金,正式確定兄弟、味全、一致、三商等4支球隊。為了推進臺灣棒球遺址提高,洪騰勝以前賣了屋子,為球隊湊盤費。
1989年10月,中華職業棒球同盟建立。1990年3月,中華職棒正式在臺北下場比賽,棒球的熱血精力再次引發了球迷的熱情。直到1996年,年均勻票房都破了5000人次。
但是,職業棒球的提高由巔峰轉為低谷也極度敏捷,主因就在于:賭球和打假球。恒久以來球場外的打賭成績,在任業化后愈加明火執仗地影響場內比賽。據傳,一場搶手球賽的賭資屢屢凌駕上億新臺幣。
于是,精深的球技被用來扮演不露漏洞的失誤,職業棒球開頭屁滾尿流。從1997年開頭,中華職棒的均勻票房就處于一、兩千人的低價位位。
不外,職棒建立的意義,不僅在于讓很多在日本打拼的選手回臺獻技,同時讓棒球選手可以延伸活動生活,也勉勵了更多家長讓孩子去追逐棒球夢。由于棒球能成為職業,而非學生時期的暫時光彩。
如今,遠赴異域提高的棒球選手中,最告捷也最受接待的是王建民。他在2000年到場美國職棒權門紐約洋基隊。他的體現使得臺灣掀起一股美國職棒熱,只需當天有王建民出賽,便是這一天的緊張訊息。
假如說上一代臺灣人的棒球影象是熬夜支持小將們,那么這一代臺灣人的協同影象就是熬夜支持王建民。畢竟,他像1968年的紅葉少棒隊一樣,站在了天下職業棒球比賽之巔,彰顯了臺灣之光。
韓國瑜能不提嗎?
欄目主編:洪俊杰 筆墨編纂:洪俊杰 題圖泉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纂:徐佳敏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