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跳水怎么做動作的(跳水時最安全的姿勢,你猜對了嗎?)
跳水是一件刺激又好玩兒的事情。我們可以在體育競技場上欣賞專業的運動員高水平的比拼,也能在海邊看到許多人興奮地從高聳的巖石上一頭扎進水里。
但很多人忽略了,對未經訓練的普通人而言,跳水同樣是一件帶有危險的事情。水的密度差不多是空氣的1000倍。如果你從一種非常稀薄的介質,進入另一種非常密集的介質中時,勢必會經歷巨大的沖擊。
在人類生物力學的研究中,有大量關于下落傷害的文獻,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研究,還有許多關于運動傷害的探索,比如腦震蕩。但關于跳水傷害的研究卻少之又少。
近日,一組研究團隊對跳水過程的生物力學進行了詳細探索。他們測量了頭、手和腳首先入水的跳水姿勢帶來的沖擊,以及在不同跳水高度下受傷的可能性,為安全跳水提供了數據驅動的建議,并提供了測量不同形狀的生物落入水中時影響的模型。論文已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3D模型實驗
在生活中,人們會以各種不同姿勢跳入水中,團隊因此希望研究入水部位的影響。此外,他們還想就物體或不同形狀的前端如何進入水中,提出一種更普遍或一般的理論。因此,他們研究了不同姿勢的人類和動物的入水前端,并測量了不同形狀的沖擊力。
研究人員使用3D打印模型,模擬了接近真實大小的人類頭部和軀干、伸出手臂的軀干和頭部,以及腳,還有不同動物的模型,包括港灣鼠海豚的頭部、北方塘鵝的喙,以及蛇怪蜥蜴腳的模型,分別研究了彎曲、尖的和平的形狀對水面的沖擊。
各種動物和人類入水的沖擊動力學。(圖?Pandey, A. et al., 2022)
他們在模型上安裝傳感器,投入水中,并測量作用在它們身上的力,以及這些力是如何隨時間分布的,從而建立起了一套理論模型,描述各種形狀的力的增加,以及這些力如何隨著跳水高度而增加。
然后,他們將高度和沖擊力,與人類肌肉、韌帶和骨骼所能承受的力繪制在一起,并發現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潛水姿勢下出現不同傷害的概率,比如鎖骨、脊柱和膝蓋受傷。
對于未經訓練的跳水人員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頭先入水的情況下,8米以上的高度會帶來脊髓和頸部受傷的可能;在手先入水的情況下,12米以上則會帶來鎖骨受傷的可能性;而在腳先入水的情況下,15米以上則可能膝蓋受傷。
安全的跳水指導
團隊表示,這項成果可以幫助指導人們做出更安全的跳水選擇,例如,如果想要從比較高的地方跳下,腳先入水應該是一種相對更安全的選擇。
目前,人們創造的紀錄可能超過研究發現的這些數字。比如,極限運動員拉索·沙勒(Laso Schaller)曾從58.8米的高度,以腳先入水的姿勢跳入水中。研究人員表示,想要在這種極端的高度跳水而不受傷,就必須調動適當的肌肉,使得身體變得更硬、更緊。
研究還強調了,俯沖式入水的動物在減輕跳水沖擊方面的適應性有多強。例如,北方塘鵝的喙有著較小的角度,讓它們能夠以每秒24米的速度進入水中。海豚長著較短的融合的頸椎,在它們游動時能夠支撐頭部。這些都是它們適應沖擊的有效特征。
事實上,這些研究的背后還有一個更廣泛的研究計劃,希望了解動物或物體如何穿越界面。除了動物的跳入水中以及跳出水面的研究,目前還有一個項目正側重于研究狐貍是如何一頭扎進雪地里的。
研究通訊作者、康奈爾大學生物與環境教授鄭成萬(Sunghwan Jung,音)表示,“我們非常擅長讓飛機在空中飛行,使潛艇在水中移動,但是穿越界面,就像你在動物世界中看到的那樣,對我們來說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這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事情?!?/p>
也許這項研究可以幫助闡明未來新的工程設計,讓系統能夠勝任這一任務。
參考來源:
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2/07/look-you-leap-study-provides-safety-guidelines-diving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5888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30947-physicists-calculate-highest-dives-most-humans-can-safely-withstand
封面圖/首圖來源:Cornell University
結尾,以上就是跳水怎么做動作的(跳水時最安全的姿勢,你猜對了嗎?)的文章整合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