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什么叫古巴導彈危機(偉人的眼光:毛主席與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一年后,美國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正式標志著冷戰的開始。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國和蘇聯作為世界強國之一,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的地位,開始了持續數十年的斗爭,在這場兩強爭霸的世界危機中,諸多國家深受其影響。
1962年,加勒比海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成為了美蘇冷戰中的關鍵轉折點,并且對之后美蘇之間的冷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然而,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之時,中國作為新成立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其中又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為何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后蘇聯與中國的關系再度惡化,其中又有著什么樣的緣由?這便需要揭秘毛主席與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的始末
古巴導彈危機指的是1962年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引得美國政府不滿,利用自身的核武器威嚇蘇聯從古巴撤出武器的事件。
彼時,美蘇作為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兩大強國,第一次同時將按下核武器爆炸的按鈕握在手中,可以說,這是人類在邁入科技社會之后,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面臨死亡的陰影,那么,古巴導彈危機究竟因何而來,最終又如何解決了呢?
美蘇冷戰之后,各自加緊了在軍事領域的研究,美國因為率先掌握核技術力壓蘇聯一頭,因而為了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地位,蘇聯加緊了核武器研制,最終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技術的國家。
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導彈,這引起了蘇聯政府強烈的不滿。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勝利,并且建立了古巴共和國。在此之前,古巴的獨裁政府實際上是受美國管控,古巴民主革命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無疑是對美國的挑釁。
因而對新上任的古巴共和國領袖卡斯特羅,美國政府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敵視,但是為了繼續將古巴掌控在自己手中,美國政府對古巴新誕生的民主政權還是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容忍。
直到同年6月,古巴上層領導之間發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動,導致其中一部分激進分子掌握了實權,美國政府對此表示了強烈不滿,從而導致兩國關系的破裂。
1961年1月5日,美國單方面地宣布和古巴斷絕外交關系,并在經濟上對古巴進行制裁,希望以此來逼迫古巴就范,4月15日,豬灣事件爆發,古巴政府在美國方面的一再逼迫下,只能開始尋求外援,而此時正與美國爭奪霸主地位的蘇聯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目標。
古巴的求援很快得到了赫魯曉夫的回應,畢竟當時的蘇聯急需在拉丁美洲尋找一個立足點,為弱勢一方的古巴提供援助,既能贏得古巴的感激,又能將其納入自己的掌控。
赫魯曉夫
因而在這之后,蘇聯對古巴提供了經濟軍事上的諸多援助,1962年,赫魯曉夫提議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并且提供伊爾-28噴氣轟炸機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
在此之前,蘇聯政府一直公開否認自己曾經給予古巴武器方面的支持,直到美國政府在古巴發現了即將竣工的導彈發射場,蘇聯向古巴運送導彈的消息才得以暴露人前。
同年10月,美國肯尼迪政府發表講話,斥責了赫魯曉夫的欺騙行為,并且決定武裝封鎖古巴,直到蘇聯將部署其中的武器全部撤出,肯尼迪此舉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尊嚴,因而不惜表現出寧可一戰也絕不妥協的態度。
講話之后,美國政府不僅將核襲擊的槍口對準了古巴和蘇聯,甚至在全國上下,都掀起了一場軍事戒嚴行動,世界大戰幾乎一觸即發,整個局勢已經緊張到了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硝煙。
而此時的赫魯曉夫面對擁有如此強硬態度的美國政府,卻不自覺地選擇了妥協,一方面,兩國開戰并不是當時蘇聯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另一方面,核武器的毀壞效果實在太強,造成的后果蘇聯不一定能夠承受,因而,在這場危機之中,赫魯曉夫率先妥協。
1962年11月11日,蘇聯將部署在古巴的42枚導彈全部撤走,11月20日,肯尼迪政府宣布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同時撤走部署在加勒比海上空的轟炸機,至此,古巴導彈危機正式落下帷幕。
中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扮演的角色
古巴導彈危機爆發之時,除了美蘇兩國面對面的較量,當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又在做些什么,而中國又在其中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為何之后的赫魯曉夫政府會對中國政府如此不滿呢?
首先,美蘇面對面較量初期,中國與蘇聯的關系已經不像建國時那樣親密,原因是赫魯曉夫上臺后,對其同盟國的態度居高臨下,甚至充滿掌控欲,中國才從被奴役的命運中解放出來,又怎會容許自己重新步自己的后塵,因而在很多決策方面,就與蘇聯有了罅隙。
盡管如此,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初期,中國政府還是第一時間站在了蘇聯政府這邊,毛主席還第一時間發文支持了古巴共和國堅決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向美國政府妥協。
因而,在古巴導彈危機初期,中國的強有力支持也是給了美蘇對峙中的蘇聯一個強大的后援支撐。
然而,隨著局勢的越發緊張,赫魯曉夫看到了肯尼迪政府不肯妥協的強硬態度,不愿因此引發和美國政府之間的大戰,因而給肯尼迪寫去了一封信,信中委婉地提出了兩國應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愿望。
而肯尼迪政府在收到赫魯曉夫的信后,很快明白了赫魯曉夫的未盡之意,美國方面之所以出動如此多的攻擊性武器武裝封鎖了古巴,也并非是為了想要和蘇聯開戰,只是為了維護美國作為強國的尊嚴。
因而肯尼迪在回信中說明,只要蘇聯政府愿意將導彈撤出古巴,美國便同意取消對古巴的武裝封鎖,隨即,赫魯曉夫政府選擇了妥協。
而在此過程中,毛主席所代表的中國政府卻與赫魯曉夫持有不同意見,赫魯曉夫決定將導彈撤出古巴后,古巴領袖卡斯特羅對此表示了不滿,他強烈要求蘇聯政府不要將導彈撤出古巴,然而卻未能得到回應。
因為蘇聯之所以給予古巴支持,從本質來說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蘇聯在之后的爭霸行動中爭取一份主動權,然而如今,護住古巴無疑就要損害自己的利益,赫魯曉夫又怎么會愿意呢?
而毛主席在此時卻愿意站出來公開為古巴發聲,在他看來,古巴人民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在奮斗,蘇聯本是為了維護弱勢國的應有權益,不應該向美國妥協。
然而此言一出,卻遭到了很多其他國家的反對,畢竟,美蘇兩國作為當時掌握核武器的世界強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愿意看到它們開戰,因為一旦開戰,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因而此刻中國提出的不該妥協理論就成為了眾人群起而攻之的理由。
古巴導彈危機結束之后,赫魯曉夫政府也因中國在危機最后表示的不同態度,對中國抱有不滿,認為毛主席及中國政府是狂熱的“好戰分子”,并且在他有心的渲染之下,很多國家都對中國有了這樣一個錯誤的認知,使得這之后的中國外交工作一度陷入難以開展的境地。
為了將中國從輿論的漩渦中拯救出來,毛主席周總理等人隨后發表了諸多講話,對中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示出來的態度一一作了解釋說明。
中國一再重申,支持古巴人民維護自己的權益并非是為了鼓勵美蘇開戰,只是為了維護每個國家應得的權利,而對赫魯曉夫妥協政策的不支持也是出于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深刻理解。
從長遠來看,資本主義是永遠無法戰勝社會主義的,因而面對美帝國主義這只“紙老虎”,我們應當從戰略上藐視他們,戰術上重視他們,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赫魯曉夫政府則是完全相反,戰術上冒險激進,輕視敵人,戰略上又過于妥協,犯了“投降主義”的錯誤。
正因為理論上截然不同的觀點,使得赫魯曉夫政府對中國更加不滿,加之之前中國政府為了捍衛自己的主權,一度與蘇聯政府有過摩擦,因而,最終導致了中蘇關系的破裂。
古巴導彈危機得來的啟示
古巴導彈危機之后,美蘇冷戰的對峙和矛盾被擺到了桌面,而毛主席也認識到,只有擁有自己的核武器,才能擁有話語權,否則倘若有一天中國淪落到像古巴那樣的境地,所面臨的也只能是重蹈覆轍,依靠別人始終不如依靠自己。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蘇聯技術專家撤走之后,在沒有任何外國援助的情況下,中國終于自主研發了屬于本國的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自此,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在這之后,中國一直致力于維護世界各國的和平,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擁有了話語權。健兒當自強,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國家強盛不可欺的盛世!
結尾,以上就是什么叫古巴導彈危機(偉人的眼光:毛主席與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文章整合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