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總局、中國足球協會 日前發布了關于印發《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的通知。一個面向全體青少年打破參賽壁壘,兼顧普及提高,覆蓋從小學到大學全年齡段的全新青少年足球賽事即將啟動。
這個全新的比賽與已有的青少年足球賽事有什么區別?賽歷如何安排?怎樣體現體教融合?中國之聲獨家專訪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辦公室執行秘書、中國足協男足青訓部部長喬岱虎。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設立了18個組別,面向全體青少年,打破參賽壁壘,兼顧普及與提高,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年齡段部分,根據不同年齡段特點,安排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和足球人才培養規律的賽制。
U8(一、二年級)組、U9(三年級)組鼓勵進行五人制或趣味類比賽,U10(四年級)組、U11(五年級)組、U12(六年級)組進行八人制比賽,沒有設全國總決賽。各地市賽事應注重多元化發展,具體組隊方式、比賽賽制及比賽周期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開展。
喬岱虎:如果地方打完再打全國總決賽,其實不如讓孩子們就近打一些高水平的比賽。因為水平差距在小學年齡段不是那么大,而且小學年齡段分的組別也很多,男女共10個組,年齡設置是每年9月1日到第二年年底12月31日,打破傳統的所謂單年齡段的隊伍組建。在這個階段球隊的特點不一樣,有些就是純校園的隊伍,以上學年齡段來組建隊伍。有一部分社會青訓機構的隊伍是以單年齡段來組隊的,但是年齡段其實是能配在一起的,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樣的平臺當中去競爭。
喬岱虎告訴記者進入初中后,孩子們可以開始過渡到11人賽制。比賽分為地方預選賽和全國總決賽兩個賽段。時間有70分鐘和80分鐘兩種。在正式比賽結束后,還要進行25分鐘的教學賽,以便讓更多的小球員獲得比賽機會。與此同時,場地的尺寸也針對初中生的特點進行了調整。
喬岱虎:初中組通過規范化的訓練,他們的能力和小學組不一樣。初中組可以進行11人制的比賽,但是11人制的比賽應結合其自身的發育特點,也對比賽進行了一些調整,比如比賽場地方面,常規的11人比賽都是105×68米的大場地,但是我們為初中組安排的場地大小是90×64米,當然球門和罰球區這些都是一樣的。比賽場地小的話,可以讓這些青少年球員更好地適應場地,而且符合現代足球的一些要求,比如高對抗、高壓迫,盡量少一些無謂的長傳球,守門員球門球等,要多從后場組織進攻。正常的比賽結束以后,會進行25分鐘的教學賽。一個隊去了大概17、18個或25、26個隊員,不是所有隊員都能上場比賽,但是我們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競賽平臺。
高中和初中又不一樣了。競技體育的金字塔結構決定,越往上走球隊數量會減少,所以在高中組的競賽設計上是直接進行全國報名。學校代表隊、社會青訓機構、體校代表隊、職業俱樂部梯隊在預選賽中同場競技。此后進入升降級賽事。喬岱虎表示,如此編制賽事有利于保證比賽質量。
喬岱虎:根據球隊的數量來安排預選賽。在全國分區進行預選賽,預選賽結束以后,今年初步定了48支球隊進入到正賽。正賽賽事的競賽設計也不太一樣,要進行一個鏈式升降級機制,就是水平和能力相近的隊伍可以多打一些比賽,參加完預選賽以后,每個小組的第一名進入到A組,小組第二名進入到B組,依次類推進行分組。一個小組初步設計是6至8個隊踢單循環比賽,比如B組的第一名就到A組, A組的最后一名就到B組,這樣就保證球隊之間的水平更接近,最終可以保證高中階段比賽的質量更好一點。
大學組(U19組)則是另一套賽制,它包含兩項相互獨立又可以相互交流的賽事: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男子組),以及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暨中國足協全國青年足球聯賽(U19組)。兩項賽事不設置人員壁壘,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兩項賽事將統籌賽歷安排,交叉進行互不影響。喬岱虎解讀,這個創新的賽制,符合未來培養競技體育專業人才的要求,就是文化教育與專業技能并重。它也給了年輕人讀書或從事職業足球單選題以外的新答案。
喬岱虎:職業俱樂部的球員如果有大學學籍是能夠上大學的,這類球員可以參加大學生聯賽和U19聯賽。同樣,如果大學生球員在之前沒進入到職業俱樂部梯隊,僅僅在大學生聯賽里面表現好的話,當職業俱樂部發現后,是可以與優秀球員簽署培訓協議,不一定非得是職業合同,這樣一來就可以代表職業俱樂部參加U19聯賽。學生球員和職業俱樂部梯隊的球員之間交流的問題就打通了。
據了解,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將在6月底舉行啟動儀式。8月份將展開初中組全國總決賽,全部比賽將在今年12月31號之前結束。未來這項賽事將成為中國熱愛足球的青少年們最頂級的競技舞臺。
內容來源 | 中央廣播電視臺 中國之聲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