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跑友問老王:本人以前能跑下10公里了,對否過段時間可以報名去到場一個半馬?伙伴說半馬不是馬,不必練,任意跑跑就到了,是如此嗎?假如不是,我該怎樣練?
老王以為,能跑下10公里,那么跑半馬尋常來說成績不大,但也沒到不必練就能輕松完成的水平,照舊得練。
江湖上的確傳播著“半馬不是馬”的說法,以為半馬簡便,任意跑跑就能完成。但是,國際比賽中也是有“半程馬拉松”這個項目標,分析這也是一個正軌的馬拉松比賽項目,并沒有這么任意。
主要是這幾年馬拉松比賽多了,各位看慣了全馬、百公里、百英里,天然是看不上僅有20多公里的半馬了。頭腦上也以為這是一個可以輕松完成的距離。
但是老王仍然以為,半馬是長距離跑步,是對人體極限的一個挑唆。約莫這種挑唆和后方更長距離的跑步比擬比力低級,但是在一個跑者發展歷程中,第一次挑唆這個距離,大大多人也并不輕松。
出名長奔運倡導孫英杰曾說:哪怕是跑半馬,也要和全馬一樣,注意每一公里的體能分派,注意本人的活動才能、心臟的才能是不是夠了。
以是,能跑10公里的情況下,照舊必要練一下再去跑半馬,一來完賽率會提高,二來整個歷程也會比力愉快和享用。
練習的方案,老王發起每周安插3-4次。此中:
1、一次10公里有氧耐力練習。有氧慢跑,控制心率在有氧區間,配速慢到可以邊跑邊語言。
2、一次6公里節奏跑。提高乳酸閾值,節奏跑時心率到達最大心率的89-92%,是比力費力的一種練習,在整個歷程中都必要堅持較高的配速和心率,目標在于加強較長時間內維持相當費力的配速的才能。很多人跑半馬前方快,后方就掉速,經過節奏跑練習就可以提升關于高配速的維持耐力。只需仔細練習,成果都市有分明提高。
3、一次6公里間歇跑。該練習目標是提升最大攝氧量。努力跑1000米,然后休憩與跑1000米相反的時間,云云為一組,舉行6組。好比:用4分30秒跑完第一個1000米,休憩4分30秒后再跑第二個1000米,云云循環6組。剛開頭可以從3-4組開頭。
4、一次15公里長距離。提升單次長距離的才能,同時也為半馬打盛情理上的基本。只需練習時可以完成15公里,那么比賽時基本上就能完成21公里。長距離練習可以可以安插在周末,速率不要過快,堅持可以完成15公里的配速就可以。
上述4項,此中2和3每周可以選一項舉行,1和4發起每周安插。
假如你的目標只是為了完賽,那么僅安插1和4也是可以的,每周3次,依照1、1、4如此安插,也是可以完賽半馬的。增長間歇跑和節奏跑的目標就是為了提升配速,對速率沒有要求的跑友也可以不安插。
真正的馬拉松跑者絕不是沒有一點準備,就貿然踏上跑道,一定必要有跑步基本和心思準備,曉得本人才能和極限,對活動抱有敬畏之心,才干每一次都“寧靜完賽”。
作者:下層跑者老王,出書過《跑步指南》《跑鞋指南》。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3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