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賽園地:
1、全壘打距離:于本壘板起,快式女性60.69米,男人68.58米;慢式女性壘球80.77米,男人83.82米至兩界線之內側,必需平展無阻的廣場。附注:國內比賽慢式壘球女性68.58米,男人80.77米。
2、壘間距離:快式男、女18.29米;慢式男、女19.81米。
3、投球距離:快式女性12.19米,男人14.02米;慢式女性14.02米,男人15.2米。
1、除主理單位有所劃定外,攻守之選擇應以擲硬幣決定。
2、正式比賽為七局,先守隊在第七局上半或在最初一局下半三人出局從前,所得分數多于先攻隊時,則不必賽完第七局。
3、賽完第七局得分相稱必需持續比賽,直到一隊在同一局中得分較多,或先守隊本人半局中得分多于先攻隊時,比賽即告完畢。
4、若打完七局,尚未分出勝負時,則采打破僵局制,自第八局開頭,前半局最初一位出局球員,則變為二壘跑壘員,然后開頭比賽,直到勝負區分為止,同時該跑壘員亦可依照替補端正予以替補。慢速壘球賽制若打滿四局兩邊分數相差十分(含)以上,滿五局相差七分(含)以上則事先完畢比賽。
5、每隊三人出局各互換攻守一次,乃為比賽的一個單位。
6、在一局中,球隊教練或其球隊代表,只能與擊球員或跑壘員面授機宜一次。 罰則:教練或引導員堅持要一次「面授機宜」時,則判逐離場。
7、下列情況,在一局中為第三人出局時,得分沒效:
擊球員至一壘前,被判出局時。
擊球員上一壘,卻形成跑壘員封殺出局時。
(快式)投手向擊球員投球,球離手之前跑壘員離壘時。
(慢式)投手向擊球員投出之球:在未抵達本壘板前或未經擊球員打擊前,跑壘員離壘時。
1、一支球隊的構成應包含:
(快式)由九名球員承繼守備外,另含一名「指定球員」EH,共十名。但EH可以取消,并可上場承繼守備,但至比賽完畢時不得再使用EH權益。
(慢式)由十名球員承繼守備外,另含一名「特別球員」EP,共十一名。但EP則不得上場承繼守備,候補未上場時,球員可隨時改換為EP,但承繼EP球員被換了局后,則不得再上場比賽。
2、任何替補球員在任何時間,均可在比賽中為「指定球員」或「特別球員」,可承繼代打或代跑,但必需以未上場之球員為限。
3、「指定球員」被替補下場之后,則不得再度上場比賽。
4、除「指定球員」(快式)或「特別球員」(慢式)外,任何首任球員均可以再上場一次,但其打擊排序安定。
5、欲替補球員時,球隊教練或代表須事前向球審見告,不然投出一球之后即構成違規。
1、打擊者可享有三好球與四壞球,若三好球打者未擊球為三振出局,若比及對方投手投出四壞球,可得保送一壘。(慢)投手可直接向球審提出四壞保送打擊員,而勿須做任何投球舉措。
2、好球帶乃指擊球員在正常打擊站立姿勢下,(快)在其腋部以下至膝部以上的高度,并在本壘板平面上之任何部份空間之內;(慢)其高度則在肩部以下至膝部以上的高度。
3、打擊者必需站在打擊區內,準備擊球,打者不得單足或雙足完全踏出打擊區外擊球,并不得存心攔阻捕手之接球。
4、(快)打擊者在第一好球之后,打出界外球時為兩好球數,但在兩好球后所打出之界外球則不計予好球數,除非界外球被接殺;(慢)兩好球后所擊出之界外球時打者出局。
5、(快)打擊者在兩好球后,採用觸擊短打將球打出界外時,打者出局;(慢)打者一概不得採用觸擊短打不然打者出局。
6、擦棒球便是擊出之球為:
球掠過球棒之后直接被捕手接??;
擊球低于擊球員之頭部;
擊球是被捕手合法接住。
注:(快)被接住之擦棒球為好球,應持續比賽,壘上跑壘員可合法採取盜壘;(慢)則為死球,且跑壘員不成盜壘。
7、一局中,擊球員未完成打擊舉動前,形成第三人出局時,則該球員為次局的首位擊球員,此時在此局的比賽得重新盤算球數。
8、下列情況打擊者出局:
第三好球被捕手接住。
第三好球擊空,而打者的肢體觸及投出之球時。
第三好球,觸擊成界外球時,如果被合法接住,則比賽持續,跑壘員可盜壘。
界外高飛球,被合法接住時。
9、下列合法之擊出球為界內球:
停留或觸擊本壘與一壘,或本壘與三壘間之界內區時。
碰著一、二、三壘包時。
落地反彈過一壘、三壘,壘包越過界內區或其上空時。
最初落于一壘或三壘,壘包后方之外野手區(界內)時。
直接飛越過或碰觸到之外野圍欄時。
10、下列合法擊出球為界外球:
停留本壘與一壘或本壘與三壘間之界外區時。
由一壘或三壘,壘包前之地表及其上空彈至界外區時。
最初落地在一壘或三壘,壘包后方之界外區時。
若野手拋至手套在界外區,上使擊出球觸及即落入界內區亦是界外球。
11、若發覺錯位打擊球員正在打擊時,應立刻改正由正位擊球員承繼之,此時錯位擊球員已得之球數,進壘與得分均屬合法。
12、擊球員擊出之球成界內球時,未上一壘而轉回球員席,被判出局。
13、打擊率便是安打數除以打擊次數,除不盡時求小數點第四位再四捨五入。
14、跑者在每一局的第三人出局前,合法的循觸一、二、三壘包及本壘板即得一分。
15、(快)跑者必需在投手投球時,球離手,才可離壘,不然被判出局;(慢)跑者則必需在擊球員擊中球時,才可離壘,不然被判出局。
16、兩名跑者不得同時佔同一壘包,前位跑壘員有權合法佔有該壘,除非是被動進壘者,不然后位跑壘員被球觸而告出局。
17、兩人出局前,一、二壘;或一、二、三壘等有跑壘員時,內野球員將可以接住之界內飛球(包含平飛球)或(快式之觸擊飛球)存心漏接時,打者出局其壘上之跑壘員,須前往原壘。
18、兩人出局后,打擊者不管擊出高飛球、滾地球,跑者一定離壘往次壘行進,但在一人出局時,要推斷高飛球即停留原壘,滾地球則進壘,而二、三壘有跑者時,要視情況方可行進。
19、下列情況跑者出局:
不管是進壘或返壘,為了迴避持球的守備員之觸殺,而分開壘間線三遲以上時。
跑者存心將野手漏接之球踢開時。
裁判員以為引導員用肢體交往或推拉,以助跑者返壘或離壘時。
比賽舉行中,跑者未觸壘包被野手持球合法的觸殺時。
跑者合法的越過一壘后,試圖進二壘再前往一壘時,被合法的觸殺時。
20、下列情況跑者寧靜進壘:
打者四壞球保奉上一壘,而被動進壘時。
野手未處理擊出球或未持球觸殺跑者,而攔阻跑者時。
野手將穿著之球衣、帽子、手套分開肢體的定位,去歡迎或觸及擊出球時
因打擊者寧靜上一壘,而被動進壘時。
投手違規投球時。
1、(快)投手必需雙足立于二十四吋寬的投手板內,其雙肩與一、三壘平行,雙手必需分開,球握于手套內或投球手套中;(慢)投手則可同時以單足或雙足立于投手板上,但是不得超出投手板之兩側。
2、投球前必需維持該姿勢,最少一秒鐘,且不得凌駕十秒鐘。
3、投手未持球不得立于投手板上,或其四周做準備投球的舉措。
4、當投手雙手分開,或採用任何揮臂投球姿勢時,即為投球舉措開頭。
5、合法之投球,必需採用低手舉措投球給予擊球員。
6、投手就投球地點后,不得存心落球、滾球或拍球以干擾擊球員擊球。
7、除非捕手在捕手區,其他的防衛球員在界內區,不然投手不得投球。
8、每半局開頭前,或改換投手時,投球練習以一分鐘為限,與捕手或其他同對球員之投球、傳球最多不凌駕三球,練習即應中止。
9、每一局比賽中,在球員休憩區之教練或其署理人只得與投手面授機宜一次;若再次面授機宜,必需改換投手,但當教練分開界線前往球員席時,則面授機宜即告完畢,該投手仍可持續比賽。
10、當投手持球揮臂或向后擺時,球滑落地,則持續比賽,跑壘員可以冒險進壘,且給予擊球員一個壞球。
11、(慢)投球時,可以不跨步,亦可以向前、向后或向側跨出一步。軸足仍舊交往投手板,或于球離手同時分開。
12、(慢)投球應將球以得當之速率投出,球速得當與不然由裁判員推斷。如果球速太快,裁判員應予告誡。若再犯時,即應改換投手,持續比賽。
13、2000年國際壘球端正。投手投出之球必需成弧形球路,其高度距地1.8米至3.65米。
14、(慢)捕手必需位于捕手區內,直到所投出之球被擊中或是抵達本壘板為止。
注:有關雙色壘包之實用端正如下:
1、擊出之球,觸著白色壘包者為界內球;觸著橙色壘包者為界外球。
2、擊出內野球后或第三好球漏接擊跑員跑至一壘,若未踏觸橙色壘包,野手在擊跑員回一壘之前「提訴」時,則判出局。
3、野手擬使擊跑員出局于一壘時,必需使用白色壘包。
注:「快式」若比賽球落于一壘側之界外區,且為活球時,則擊跑員及野手均可使用白色或橙色的壘包。
4、擊跑員踏過壘包之后,其返壘時必需踏過白色壘包。
5、擊跑員擊出穿過內野球或外野之安打球,可以踏觸任一壘包。
6、擊出飛球時,一壘跑壘員必需踏觸白色壘包。
7、當管束時,一壘跑壘員必需返觸白色壘包。
8、當跑壘員返觸白色壘包時,若只踏觸橙色壘包時,則以為該球員未觸壘。下列情況,則告出局:a跑壘員被持球觸著或b投球時,由橙色壘包離壘。
注:國際壘總所舉行之天下錦標比賽必需接納雙色壘包。
這是小編整理出來的材料,有什么不妥的場合渴望各位指出,小編會及時舉行調停,各位想要了解什么樣的武藝資訊也請本人方留言給我~我也會在第一時間整理出來給各位參考~最初感激各位的支持信任和眷注,我會持續積極把更多更出色的資訊帶給各位!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3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