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國、西班牙等奪冠豪門的相繼離開,本屆世界杯由此給外界帶來了“傳控足球已死”的共同感受。的確,回想德國戰車被韓國人的反擊次次攻破,斗牛軍團面對俄羅斯的禁區傳而不射,不難看出傳控足球在世界足球理念的更新換代中確實已經出于落伍的尷尬中。
與此同時,由本屆世界杯引發的中鋒關注則在過往幾屆大賽后再度燃起,特別是盧卡庫、久巴、卡瓦尼、曼朱基奇等傳統中鋒的代表在本屆世界杯開賽表現不俗,這自然讓外界在摒棄傳控足球的同時不約而同的感嘆“中鋒戰術”的復活,乃至于突出身高、高舉高打又一次成為了世界足壇的王道。
的確,如果我們在此分析進入本屆世界杯的八強球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高馬大”絕對不容忽視,特別是比利時、瑞典、俄羅斯等“巨人隊”已然成為本屆世界杯上的一大看點,也是他們在本屆世界杯至今屢屢收獲勝利的關鍵。
看看這八支球隊的平均身高,比利時隊的平均身高186.6公分,在32支球隊中排名榜首,而平均身高185.7公分的瑞典隊排名第4,平均身高185.1公分的克羅地亞排名第6,平均身高184.1公分的俄羅斯排名第9,身高183.3公分的英格蘭則排名第12位。其實再拋開法國平均身高182.5公分以及烏拉圭平均身高181.4公分,八強中平均身高最低的巴西隊也達到了180.2公分。
由此可見,世界杯八強的球隊在平均身高方面均超過了180公分,而像沙特、秘魯等身高不足的球隊則早已出局,這不禁令人感到“人高馬大”難道已經成為本屆杯賽的嶄新潮流?
當然,如果只是看身高數字難免有些狹隘。“人高馬大”在本屆世界杯的最強體現還是在球場上。特別是在場場關鍵的比賽中,由于強弱隊的差距比預期明顯減小,加之以大巴陣為根基的防反足球成為主流,所以擁有一種“人高馬大”的攻擊手進行攻城錘砸成為了各支球隊收獲進球的普遍性戰術。
看看本屆世界杯射手榜上排名靠前的幾位球員,凱恩、盧卡庫、C羅、卡瓦尼、久巴……無一不是具有身高優勢的強點所在,甚至高倫比亞身高195cm的中衛米納也有著3粒精彩進球。至于像久巴這樣一己之力打活球隊進球,卡瓦尼“梅開二度”擊退葡萄牙,吉魯漸漸升為法國隊的首發中鋒,費萊尼替補登場后實現救主等突出表現更是不勝枚舉。
與此相反的是,幾支被淘汰的球隊似乎也在另一個角度驗證了本屆世界杯的這股潮流。例如西班牙隊的高中鋒科斯塔,這個球隊傳控戰術中的另類幾乎與球隊格格不入,但正是他的個人發揮才讓球隊在小組賽中脫穎而出,否則只知道“傳傳傳”的西班牙隊在小組賽階段恐怕就已經迷失了方向。
德國隊坐擁本屆世界杯排名第二的185.9公分平均身高,甚至中鋒戈麥斯的身高達到190公分,但是球隊就是看不到自己的身高優勢,枯燥無味的控球讓球隊頓時失去了往日的鋒芒,而小組賽唯一表現不錯的45分鐘,即逆轉瑞典隊的那45分鐘,正式戈麥斯替補登場后所帶來的改變,只可惜勒夫似乎好了傷疤忘了疼,忘記德國傳統的他最終自己關上了世界杯的大門。
本文系PP體育約稿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