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恒大和上海上港紛紛被淘汰出亞冠8強后,天津權健成為了中超唯一的代表。這也是自2016年來,首次只有一支中超球隊進入亞冠8強,創造了3年來的最差戰績。
《體壇周報》名記馬德興老師在他那篇《上港究竟死于誰?——寫在亞冠八強之后》的文章中分析了為什么中超球隊今年在亞冠不得志的原因。馬老師主要強調了兩個因素。第一,中超球隊礙于中國足協以及更高層下達的“外援限制令”以及“U23政策”,讓球隊自身的戰斗力大打折扣;第二,中國足協沒有幫助參加亞冠的中超球隊合理安排賽程,導致賽程過于密集的上港和恒大“死于”疲憊。
作為常年隨隊報道中國足球第一線的記者,馬老師的分當然精確無誤。但在筆者看來,中超球隊在今年亞冠打出近三年來的最差戰績,其根本原因,也是最簡單的原因,還是在于相較于日韓的本土球員,中國球員的能力才是硬傷。
這種差距體現在多方面。正如馬老師所說,“在外援無法得到升級的情況下,中超球會就打不好亞冠了,這反過來又說明了什么?”答案一目了然,在中超拿著巨額高薪的本土球員,缺乏真正的競爭力,在國內聯賽相對優秀的一部分球員,還能時常貢獻不錯的發揮,然而,一旦到亞冠或者國家隊的層面,這幫球員的劣勢就體現無疑。
如今的中國球員,按照張伯倫在從阿森納加盟利物浦后的解釋就是,“我必須逃離之前那個舒適圈”。中國球員過得太舒適了,就連韋世豪自己都承認,“中國這個環境太好了,你作為一個中國球員跟國外球員一比太幸運了,國外球員沒有退路,比如一個非洲小孩,一家老小都指望他踢出來養家呢,但我們有退路,我們在國外踢不出來還能回國掙大錢,上進心可能就沒有人家那么強?!?/p>
韋世豪道出了中國球員目前的現狀。前幾年,中超球隊之所以還能在亞冠有著相對不錯的表現,那是因為外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今年,受限于政策,再加上一旦出現像浩克或者埃爾克森受傷的場面,這球似乎就沒法再踢了。
淘汰上港出局的鹿島鹿角目前僅排在J聯賽第10,按照這過去兩回合的表現,真的會讓人懷疑目前的中超第一如果去到J聯賽,會是怎樣一番場景?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他們的本土球員,在技術、意識、體能以及執行力等多個方面都領先中國球員太多。
這不得不再次拉回到中國球員生活太安逸這個話題上。以恒大、上港等幾家為首的中超大球會不斷強調自己有多么職業,暫且不談諸如草坪或者球衣等一系列的不職業舉動,單就球員留洋這一塊,國內俱樂部在經歷了20多年多的職業改革后,仍然沒有看到絲毫的職業跡象。
武磊在國內賽場砍瓜切菜,但只要在國家隊或者亞冠的比賽時,就會大腦短路,屢屢上演錯失單刀的戲碼,這是為什么?難道不是因為沒有在更高級別的聯賽得到進一步鍛煉的體現嗎?當年,丹麥超級聯賽豪門哥本哈根鐵了心想要將武磊挖走,但徐根寶死活看不上這支彼時可以參加歐冠正賽的球隊,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暫且不說丹麥超級聯賽領先中超多少,單就6場歐冠小組賽的經歷,就足以使得武磊收獲良多。
如果當初武磊留洋成功,會不會就是另外一番場景了呢?
但,無論是中超俱樂部,還是中國球員,這么多年了,依然存在著“不是五大聯賽不去”的奇葩想法。
對于這種思路,真的只想問“去了干嘛?去了又踢不上”。張稀哲、張玉寧、張呈棟的例子還不夠嗎?對于所有處于這個行業的中國足球人來說,如果真的想為中國足球好,就放手讓有實力的球員出去闖吧。不要再好高騖遠,在能力達不到的情形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或者是二級聯賽才是中國球員目前真正的去處,哪怕是日本或者韓國聯賽,都是極佳的鍛煉舞臺。
只有在俱樂部愿意放手,球員愿意舍棄高薪,追求事業上更大的發展空間時,中國足球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PP體育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