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時間:2023-05-18 14:23:30 閱讀:56

  2008年8月8日,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法國總統、日本首相等近80位國家領導人都來到了北京鳥巢,參加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儀式。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但在此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卻公開表示:“德國總理沒有出國參加奧運開幕式的傳統”并以此為由宣布不出席北京奧運會。

  默克爾的舉動也被外界認為是中德關系陷入低谷的政治信號,但就在北京奧運會結束的兩個月后,默克爾為何又主動訪問中國?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默克爾政府的對華政策

  默克爾前后態度的轉變正好就印證了她對華政策的曲折性,早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中德之間就因為敏感問題發生了一個不小的摩擦,雙方關系陷入僵局。

  2007年9月,默克爾一邊訪問中國,和中國達成多項雙邊經貿合作,一邊又不顧中國政府和部分德國官員的抗議,在總理府接見了達賴喇嘛,這也是達賴首次在德國總理官邸受到接待。

  而中國政府對達賴早有明確定論——披著宗教外衣破壞民族團結的政治流亡者。

  同樣中國政府在西藏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的官方人員以任何名義和形式與達賴接觸。

  所以在默克爾接待達賴的消息傳出后,中國政府馬上就表示了強烈抗議,中斷了原定和德國政府之間的司法磋商并取消了多個和德國經濟政治的高級別會談,中德外交關系陷入危機。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有德國外交協會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默克爾不應該在總理府會見達賴,這件事關系到中德雙方的利益?!?/p>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和德國外交部部長施泰因邁爾等德國官員也公開批評了默克爾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誤,稱:“愚蠢的外交政策會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失?!?/p>

  但默克爾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政府內部所有人都應該堅定的遵循同一外交路線。

  對于接見達賴喇嘛一事,默克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德國總理,我有權決定什么時候接見什么客人?!?/p>

  此后不久,默克爾就以“德國總理沒有出國參加奧運開幕式的傳統”為由,拒絕出席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德關系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德國政界、學術界、企業界的一些人紛紛指責默克爾外交上的不成熟。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要知道的是,默克爾之前的兩任總理科爾和施羅德在他們任期內都比較重視和中國的關系,為了實現兩國利益最大化,中德之間建立了穩定發展的雙邊關系,確定了以經濟為主導的中德關系。

  對于雙方比較敏感的人權問題、西藏和臺灣問題,科爾和施羅德都是更理性的去把握,避免踩到中國政府的紅線。

  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德的友好關系被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開創了中德關系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到默克爾作為德國首位女總理在2005年11月上臺后,她最初也曾明確表示,默克爾政府將會延續之前的對華政策,繼續推動中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深入發展。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但相比于前兩任德國總理的務實,出身于東德牧師家庭的默克爾因自幼受到西方宗教價值觀的熏陶,她積極倡導人權、民主,對一些追求種族獨的宗教人士格外有同情心,而這必然會引導她在中國問題上犯錯。

  2006年在訪問中國時,默克爾除了和中方簽訂了價值10億元的合作協議,就在經濟話題之外,對中國的宗教、人權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

  此舉讓很多學者認為,默克爾想要轉變之前以經濟為主導的中德關系,試圖以西方價值觀來調整對華政策。

  事實也確實如此,默克爾上任后雖然繼續強調中德是親密合作好伙伴,但在實際行動上,默克爾對中國表現出的更多是遏制政策,和中國政府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對于前任與中國曾達成合作的一些事情,默克爾卻在德國即將履行承諾的時候,大提條件,這讓中德關系驟然降溫。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二、中德關系緊張

  早前施羅德任德國總理時,他曾答應會幫助中國取消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可默克爾上臺后卻表示:“如果想解禁就要考慮到中國的人權問題和臺灣問題?!?/p>

  這明顯已經涉及中國內政,同時在和中國的經貿合作關系中,默克爾政府似乎也把中國放到了競爭對手的位置上,進一步拋出中國經濟威脅論。

  同時,在2007年1月訪問美國期間,默克爾還表示要構建歐美共同市場以應對中國的崛起。

  到8月底默克爾第二次訪華時,中德之間的經貿合作相比之前大幅減少,默克爾自己也沒有將會談重點放在經濟合作上,反而是大談中國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人權等方面的敏感話題,進一步實行自己的“價值觀外交”。

  期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演講時,默克爾還大肆批評了中國汽車業對德國汽車的抄襲和模仿,指責中國政府的民族自治政策等等。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在默克爾對中國內政干涉下,中德關系持續降溫。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在07年訪問結束回到德國后,默克爾在德國黑森州州長科勒的牽線下,公然在總理府接待了達賴喇嘛。

  以默克爾的外交價值觀來看,她接見達賴只是個人事情,無關國家政策和經濟利益,但默克爾這一不理智行為已經觸碰到了中方的敏感地帶,嚴重的傷害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感情。

  在此基礎上,默克爾也透露出自己無意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消息。

  同時在2007年10月份,默克爾所在的政黨還通過了“亞洲——德國和歐洲的戰略挑戰和機遇”的文件,著重強調中國崛起給歐洲帶來的挑戰。

  在此后不久的印度訪問之行中,默克爾還一再強調和印度有著共同的民主價值觀,讓德國重新發現印度,加大對印度的投資,這無疑是想要用印度來平衡和中國的關系。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在這樣的背景下,默克爾一手將中德關系拉進低谷。

  而此前的中國,在長時間以來都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德國也是歐洲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

  從默克爾2005年上臺后,中德經貿交流雖然依舊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勢頭,默克爾也深知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但她依然選擇了一條遠離中國的道路。

  自中德關系僵持后,中方就單方面取消了德國財長原定的訪華計劃,極大的打擊了德國的經濟利益。

  德國《經濟周刊》對此表示:“德國希望中國短暫生氣后恢復正常的期望落空了。”

  這也讓德國國內的很多商會和社會輿論都對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感到不滿,質疑她要為昂貴的人權付出多少經濟代價才好,且有媒體調查,有超過半數的德國民眾不支持默克爾疏遠中國。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特別是隨著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蔓延,在德國國內經濟疲弱,失業人數持續遞增的情況下,默克爾不得不從國家的實際經濟利益出發,轉變對華策略。

  由此,在中國全面取消政治、經濟界高層和德國的接觸,中德雙方的外交部部長進行談判后,和中國經歷了幾個月的冷凍期的默克爾政府開始主動發出改善雙邊關系的積極信號。

  三、中德關系恢復正常

  2008年1月15日,在德國總理府邸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詢問是否會改變對華政策的問題,默克爾明確表示:“德中兩國應繼續在政治經濟領域發展良好關系,在國際合作上互相倚重。”

  提及10月份將要在北京召開的中歐峰會,默克爾還表示非常愿意在峰會期間訪問中國。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甚至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默克爾還為北京奧運會送上了祝福:“祝愿中國主辦的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p>

  同時在中方的要求下,德國也向中國政府發出外交信函,承認臺灣和西藏地區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確反對臺灣公投和西藏“獨立”。

  到1月22日,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有了一次會晤,這代表著中德關系已經正式回歸正常,雙方的冰期結束。

  德國的很多媒體在報道中也表示:“一切又好轉了,中國愿意對話了,生意必須做下去?!?/p>

  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后西藏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德國政府界出現了一些抵制北京奧運會的聲音,甚至提出中國政府要和達賴對話。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但默克爾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這次直接否決了抵制奧運會的提議,默克爾也沒有再發出譴責中國政府的言論,她的這種態度也為改善和中方的關系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在汶川地震之后,德國政府還立即為抗爭救災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根據德國外交部的統計,德國向地震災區捐贈的物資累計達到了2400萬歐元,是歐洲第一大援助國。

  到6月份,德國新任外交部長兼副總理斯坦梅爾還親自訪問了汶川地震災區,并且在北京受到了楊潔篪部長和溫家寶總理的接待,雙方重新在中德之間的人權和戰略問題中達成共識。

  至于默克爾8月不來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件事情,這并不能影響兩國之前的正常發展,也不能說德國政府在釋放什么信號,畢竟明面上體育并不和政治掛鉤。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況且隨后德國總統克勒還出席了9月份的北京殘奧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還是照常訪問德國。

  默克爾也在10月份出席亞歐峰會期間和中國領導人展開會晤,她的這次訪華之行也被視奧運會之后為修復中國關系之旅。

  這就已經標志著中德關系全面恢復,且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德國的對華政策重新以經濟議題為重。

  默克爾2009年在德國接待中國領導人時也是高度評價中國經濟發展對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積極作用。

  特別是當時在全球汽車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德國奧迪、寶馬兩大汽車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還是持續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德國在經濟危機中受到的影響,也證明了默克爾對華政策的及時轉向是正確的。

  哪些國家不參與北京奧運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頭不出席08年北京奧運會,為何之后卻主動訪華?)

  結語: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向來都是復雜多變的,從默克爾拒絕出席北京奧運到她主動訪華,緩和與中國的關系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在默克爾上臺最初,隨著她對中國實施所謂的價值觀外交,因為人權、西藏等問題,中德的外交關系并不是一帆風順,甚至是一度跌落低谷。

  好在默克爾最終還是從德國的經濟利益出發,以務實的態度重新把握和中國的合作,確保了在她任期內中德發展長期穩定的經濟合作,這其實也是德國歷屆政府的既定方針。

  總之,中德自建交以來,兩國關系雖有所曲折,但總體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

  參考文獻:

  [1]王有維.“遏制與接觸”——試析默克爾政府對華關系現狀及其原因【J】.法制與社會,2010(23):135-136.

  [2]趙俊杰.從默克爾“變臉”看德國對華政策調整【J】.世界知識,2014(15):55-57.

  [3]趙文佳.淺析中德外交——默克爾執政時期【J】.今日中國論壇,2013(15):439-440.

  [4]熱鬧奧運場外的失意政客【J】.共產黨員,2008(18):44.

  [5]王劍南.中德關系“晴”與“陰”【J】.瞭望,2008(Z1):83.

  編輯:石丹彤

  責編:石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2035.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