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球迷問我,NBA球隊成績好壞影響收入嗎?在每年聯盟賽季盈利分紅中,總冠軍球隊和擺爛墊底球隊所拿到的分紅是一樣多的嗎?所以今天我們就從一支NBA球隊的支出與營收方面來聊一聊NBA這個籃球商業聯盟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先來看下一支NBA球隊都有哪些支出項目,平均下來每支球隊在1.6億美元左右!
首先大頭就是球隊球員工資,因為有工資帽以及奢侈稅的存在,所以每支球隊的球員工資開支都會在這個附近徘徊,當然土豪也有,比如今年勇士球員總薪資是1.728億,需要繳納的奢侈稅就達到了1.372億(因疫情被聯盟減免的就不考慮了)!當然也有支出少的,比如尼克斯就只有8587萬美元,雷霆也只有9704萬,大概算了一下,聯盟平均支出在1.32億美元左右,正好達到了今年的奢侈稅線!
勇士這套陣容交著聯盟最高的奢侈稅!
其次是教練組工資,一支球隊一般搭配主教練一名,進攻、防守、戰術、訓練、體能等助理教練五名,如今聯盟主教練平均薪資是550萬美元,助理教練是80萬美元,所以這部分花銷就達到了一千萬美元!
接著是球隊運營推廣費用,每一年球隊都要重新對自己進行新的包裝,比如前一年湖人還是擺爛球隊,而新的一年就有了詹姆斯的加盟,這對湖人來說絕對是兩個不同的運營理念!包裝、推廣再加上各部門運營成本,這方面花銷大概也在千萬美元左右!
然后還有球場租賃和維護,NBA有21支球隊是沒有自家球館的,比如湖人、雷霆、魔術等,為此湖人每年要支付給斯臺普斯中心300萬美元的租賃費用,在這個費用上雷霆是160萬美元一年,魔術是100萬美元!
最后就是各類零零散散的支出了,這里面包括球探費用、賽前訓練營、球館員工工資以及客場比賽住宿交通等等,這里面加起來大概也要一千萬美元一年!
所以匯總下來,一支球隊每年至少要開支出去1.6億美元才能維持住球隊的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NBA聯盟還能基本保證30支球隊的收益穩定,那他的具體收入來源都有哪些呢?
斯臺普斯中心一年常規賽主場租金300萬美元,季后賽另算!
NBA球隊主要收入來源有八種,只要球隊老板不作,至少能保證收支平衡!
首先介紹一個名詞:籃球相關收入(BRI)!NBA每支球隊都會把一部分收入作為BRI上交給聯盟,比如2019年NBA籃球相關收入BRI就達到了90億美元,這里面聯盟會按照比例進行分配,比如其中1%會放在球員退休保障基金中,9%會作為聯盟運營費用截留,而其余的大部分就會作為年度分紅,回饋給各支球隊的老板,至于每支球隊能拿到多少,我們下面再說!
先來介紹NBA球隊八項收入來源:
1、 NBA電視轉播收益分紅
2014年NBA與TNT和ESPN簽下了一份9年240億美元的天價轉播合同,除此之外NBA還與一些海外國家也達成了一些簽約,比如我們國家騰訊和NBA的合同就是5年15億美元!
這筆錢聯盟會留取一部分作為BRI,剩下的則會平均分給聯盟三十支球隊,即使一個賽季A球隊全美直播50場,B球隊全美直播1場,這兩支球隊拿到的錢都是一樣的!僅僅這一項每支球隊就可以拿到八九千萬美元了!
NBA下一份轉播合同有可能達到700億美元!
2、球隊自己的電視轉播收入
在美國看電視可是要收費的,所以NBA幾乎三十支球隊都有和本地電視臺簽下過電視轉播合同,這里面最大的就是湖人與時代華納簽下的25年50億美元超大合同!當然有高就有底,尼克斯1.4億美元一年,勇士2980萬一年,灰熊940萬一年,而我們最熟悉的火箭隊從休斯頓電視臺得到的轉播收入也只有1500萬美元一年,與湖人相比差了近13倍!
3、 球隊門票收入,這里面戰績好和戰績壞就拉開差距了!
除了轉播外,門票收入就是大頭了,這里面季后賽和常規賽票價收入差距特別明顯!比如16-17賽季總冠軍勇士隊九次季后賽主場收入就達到了4430萬美元,而總亞軍騎士季后賽收入也達到了2000萬美元!這筆收入沒打進季后賽的球隊就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當然這里面聯盟也要抽成一部分作為BRI的,抽成標準是常規賽抽6%,季后賽25%!
4、球隊周邊產品收入,隊里球星越有特色,這部分收入越高!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比如哈登大胡子模型,穆大叔搖手指,以及球員的球衣銷售等等!
這筆錢是這樣分配的,球隊占25%,球員占50%,聯盟BRI占25%!
哈登大胡子模型是寫進阿迪達斯合同里面的!
5、球隊贊助商收入,火箭損失慘重!
最常見的就是耐克、阿迪、麥當勞了,另外姚明時期火箭隊還有很多中國贊助商在里面,當然莫雷事件后就沒了!
6、球隊球衣廣告收入,這部分收入球員分不到!
NBA球員的球衣上除了名字和號碼外,在邊角上還會有兩個位置可以作為廣告位進行出租,這筆錢球隊可以留下70%,另外30%上交為BRI!
7、海外市場收入!
這指的就是在海外打的那些季前賽了,比如中國賽、菲律賓賽等等,這部分收入是聯盟三十支球隊平分的!
中國賽這部分收入是聯盟平分的!
8、重頭戲,聯盟賽季分紅了!
這里面詳細講的話篇幅太多,分紅的資金來源是BRI以及聯盟各支球隊按收入比例繳納的份額,具體總結就是小市場、低收入球隊繳納的少,得到的多,而大市場、高收入球隊繳納的多,得到的少!其實換一種說法就是扶貧,每年湖人、尼克斯拿出一部分收入補貼給活塞、山貓這樣的球隊,這樣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拿到總冠軍就一定賺錢嗎?擺爛會虧錢嗎?
在NBA賺不賺錢其實更看重市場而不是成績,比如2017年湖人26勝56負未進入季后賽,但是在收入方面,湖人1.64億美元聯盟第一,在分紅拿出4900萬美元補貼給其他球隊后,湖人依舊有1.15億美元的凈收入!
而成績很好打進總決賽的騎士這邊,他們辛苦一年,加上季后賽也只賺了650萬美元,因為奢侈稅還有2480萬,所以騎士實際虧損了1830萬美元!同樣2016年騎士奪冠那一年也虧損了400萬美元!在這方面,騎士除了收獲一座總冠軍外,他們真正賺到的還不如一些精打細算的小球隊多!
如果火箭把莫雷事件損失的錢用在補強陣容上,火箭早就可以奪冠了!
除了成績和市場外,還能影響球隊收入的就是一些偶然事件了,比如離我們最近的火箭隊“莫雷事件”!上面我們說了球隊收入來源有八項,因為莫雷發言不當,里面除了第一項電視轉播外,其余七個收入來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莫雷事件之后,火箭隊直接收入損失了2500萬美元,而火箭老板費爾蒂塔旗下的酒店和娛樂場所更是縮水了8億美元之多!如果把這些損失的錢用在繳奢侈稅上,也許火箭早就奪冠了吧!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