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健康的重要拐點,保養得好是“養命黃金期”,否則就是“衰老加速期”,甚至“奪命危險期”。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國人攝入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普遍偏高;再加上經常熬夜、加班等不良生活方式對血液循環和身體代謝的影響,導致高血脂成為很多人身上的一顆“定時炸彈”。
有人可能不明白,不就是血脂高了點嗎?身體也沒有什么不舒服呀?
實際上,這正是高血脂的危險之處。
心腦血管疾病是威脅國人生命的“頭號殺手”,死亡率位列十大疾病之首,比惡性腫瘤更致命。
由于高血脂早期幾乎沒有癥狀,很多人往往不自知。其實,當高血脂來臨時,身體也會發出一些小信號,千萬別不當一回事!
高血脂是人體脂肪代謝異常,導致血漿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而引起的。
長期血脂偏高,容易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動脈斑塊形成,造成血管堵塞。從而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患者還會危及生命,所以說高血脂對于身體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高血脂來臨,身體的4個求救信號
1
血脂異常
體檢時,如果發現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存在異常,要警惕高血脂的可能。
2
晨起視物不清
早晨起床時,看某一樣物體,總是時不時模糊幾秒,之后又恢復。這是因為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多、流速減慢,脂蛋白從毛細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黃斑,從而影響視力。
3
頭暈頭痛
血脂高的人,由于血液粘稠度較高、流動速度相對緩慢,正常的血液無法及時供應,常見的現象就是頭暈、頭痛明顯。
4
肢體麻木
腿腳抽筋不一定是缺鈣造成的,血脂水平升高,身體的麻木感是比較明顯的。很多人長時間血脂過高沒有得到控制,有可能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如果血液無法及時輸送到身體的每個部位,可能就容易出現肢體麻木的感覺。
很多人認為,血脂高肯定是因為平時吃得太油膩了,只要吃得不油肯定不會中招,其實不然!
平時吃得不油,血脂為啥會升高?
大家都知道,膽固醇是導致血脂升高的一大元兇。
其實,人體內4/5的膽固醇是自身合成的,剩余1/5才是從食物中獲取的。即便不吃油、不吃葷,體內還是在源源不斷地合成膽固醇。身體代謝出現異常,血脂還是有可能超標。
那么,吃素會更有利于控制血脂嗎?
米飯、面條、花生、瓜子……高能量食物在素食中并不少見。
一味追求“清淡飲食”只吃素,還可能導致某些B族維生素攝入不足,而B族維生素主要存在于奶、蛋、魚等食物中,與脂肪的代謝密切相關,攝入不足容易引起脂肪代謝紊亂。
想要維持血脂正常,應該怎么吃?
1
減少攝入飽和脂肪酸
脂肪過多會存儲高熱量,熱量在體內積蓄會帶來血脂異常、血糖升高等問題。
但脂肪并非“洪水猛獸”,它不但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還是脂溶性維生素的良好溶劑。
限制每日的脂肪攝入量,同時提高脂肪的質量,減少飽和脂肪酸是關鍵。
日常多用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代替動物油,不要過量食用豬、牛、羊等紅肉,適當換成雞、鴨、魚等白肉;少吃油炸食品和糕點。
2
適當增加雜糧
相比于精白米面,雜糧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更高,更有利于血管的健康。
因此,在日常飲食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糙米、燕麥、小米、藜麥等雜糧。
3
日常多吃利于“降血脂”的食物
為了更好地控制血脂,不少血脂偏高的人會選擇服用魚油來輔助降脂,但近日香港消委會抽檢發現,多款進口魚油均檢出不同種類的污染物或致癌物,安全性實在讓人擔憂。且魚油中的ω-3不飽和脂肪酸(EPA)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所以大家在選用降血脂產品時也需更謹慎!
那么除了魚油,還有其他可以降血脂的食物嗎?其實不妨試試這兩種:
納豆
納豆是由納豆菌發酵而成的豆制品,它在發酵的過程會產生一種叫做納豆激酶的物質。納豆激酶可降低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還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輔助降低血脂水平。
另外,研究還發現,納豆激酶有較好的抗脂質過氧化和血管內皮保護作用,對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危險性具有重要作用[1]。
紅曲
紅曲中含有莫納可林類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異黃酮、生物堿等化合物,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從而降低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起到輔助降血脂的作用。正因如此,紅曲也被譽為“天然洛伐他汀”[2]。
除此之外,紅曲還有調節免疫功能、抗氧化、輔助降血壓等作用,是一種健康的天然食品。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