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能E姐】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此文為超高能E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后臺聯系,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最近有一部叫《驚天破》的港片正在熱映中,謝霆鋒x劉青云的陣容,可能會想聯想起《消失的子彈》。
在《真正男子漢》里倔倔的佟麗婭,在電影里是“深情的高偉光”的未婚妻……
可是演員的口碑和演技并不能挽救該片撲街到一塌糊涂的口碑
舒醬也覺得這句網友的評論真相了:
講真,這部片子口碑差,也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畢竟這幾年的港片,像《踏血尋梅》這種口碑好的才是少見。
且不和曾經的黃金年代比,甚至連隔壁TVB都趕不上,不管是《沖上云霄》還是《使徒行者》,搬上大銀幕之后反而傷了不少劇粉的心。
當然這里面劉青云謝霆鋒吳鎮宇古天樂……演員都是好演員,主創也都是好主創,大概只是人心變浮躁了吧。
----我是對港片仍有希望的分割線----
話說回來,E姐和舒醬上次寫張叔平,炸出了不少哥哥粉、王家衛粉和港片粉,那不如我們再來介紹兩個阿叔的“同僚”,借以回眸經典,你話點樣?
首先是東方美學大師——葉錦添
---我是葉叔叔的古裝美學的分界線---
E姐科普
葉錦添,香港金牌美術指導、電影服裝造型設計師。
曾擔任過《英雄本色》、《胭脂扣》、《臥虎藏龍》、《無極》、《夜宴》、《赤壁》等電影的執行美術和造型設計。
一共擔任過三部大陸電視劇的造型設計,三部都是李少紅的戲,分別是《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和新版《紅樓夢》
很巧的是,以東方古典美著稱的葉錦添,操刀的第一部電影卻是豪情萬丈的《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集大成,但那時也能感受到葉錦添對色彩細膩的感知:
小馬哥這個經典鏡頭,前面是火,后面是與火焰同色的一片紅;
置身明黃色之中的哥哥,襯衣的一點綠格外和諧;
不過作為現代影片,《英雄本色》在美術上的發揮空間終究不大,葉錦添自己說:“《英雄本色》人們主要還是看劇情,這樣我就不會滿足?!?/p>
讓他開始認真做美術的一部戲,是《胭脂扣》。他說,“一直到《胭脂扣》,我才知道美術可以做很多東西?!?/p>
葉錦添在如花的房間里擺了一個臉盆,因為“人進門就要洗手。這個細節對了,人的活動就有了?!?/p>
為了找道具,葉錦添還特意去了百年老店廣東堂,向老板要了一些過去的花露水、香煙廣告等,因為他覺得“把以前年代的東西重新拍下來,能做得很開心”
桌子上這些散亂的物品,說不定哪個就是比我們父母年齡都大的舊物
《胭脂扣》里的旗袍也值得一品,花里胡哨又給人極盡寫實的感覺,跟張叔平做的《花樣年華》不同,這里因為寫實又多了幾分鬼魅的氣質。
這種像油畫一樣的質感,與后來的《橘子紅了》不謀而合。
用葉錦添的說法就是:“我覺得《橘子紅了》衣服是真的,我做得跟以前一模一樣.那就……比他們還真?!?/p>
不過這種繁復、寫實和濃墨重彩,也不是葉錦添美學的全部特點。
他在電影美術上獲得的最高榮譽,就是憑借《臥虎藏龍》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的獎項;
從關錦鵬的《胭脂扣》到李安的《臥虎藏龍》,葉錦添說這是一個“由繁至簡”的過程——雖然李安開始有點接受困難
李安是接受正統電影訓練的導演,要求“寫實”,開始看到葉錦添給《臥虎藏龍》李慕白做的衣服接受不了。
但是后來發現,寫實的衣服比較“硬邦邦”,一上天打就“出狀況”,所以還是換成了葉錦添設計的簡單飄逸的服裝。
葉錦添還把章子怡旗袍上的花改成了“山水”,李安問他“清朝用山水嗎?”,葉錦添大笑著說……不用。
但最后李安也接受了山水旗袍?!坝X得挺好”。
葉錦添做了N部電影,電視劇卻只做過三部,很巧,三部都是和李少紅合作的——分別是《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和新版《紅樓夢》。
《大明宮詞》的劇照像工筆畫,大家結婚可以參照這個拍組照
其中新版《紅樓夢》是葉錦添受到爭議最大的一部作品,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主持人提問“怎么看有人說這是他迄今為止最遺憾的一部作品”時,葉叔直接打斷說:“沒有,這不是我說的,是無聊人講的?!?/p>
新《紅樓》定妝照,葉叔強調自己對紅樓“沒有絲毫遺憾”。
新版《紅樓夢》的造型得到了紅學專家、劇組和美學專家們的一致認同,但的確又遭到了觀眾的抵觸
用網友用“皇帝的新衣”來形容這部劇的造型:占據“專業”頭銜的行家說好看,但是占據數量優勢觀眾們卻像故事里的小孩,都說不好。
葉錦添到是很看得開,說“每個皇帝都有他的新衣”。
為了新版《紅樓夢》,葉錦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深入研究古代剪裁,完成了全劇近四百套衣服的設計。
葉錦添說,我就是拉了昆曲最浮面的那一層皮,那一層美感,來做紅樓。昆曲下面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都不要,只要那一層皮,就美得不得了。
可就是這個昆曲化的造型,遭到了最多的爭議……行話叫“貼片子”的額飾,被網友戲稱“銅錢頭”。
不過葉錦添一直堅持,自己這種戲劇化的設計,是貼近曹雪芹寫書時半虛半實、似幻似真的感覺。
今年9月,邀請葉錦添打造造型的舞臺劇版《紅樓夢》在美國開演,葉錦添拿掉了其他女性角色的“貼片子”額飾,唯獨保留了黛玉的。
舞臺劇版《紅樓夢》黛玉造型手稿。
雖然是從現代影片《英雄本色》起家,但葉錦添產量最高、成就最大的還是古裝造型,簡單總結一下,葉叔手筆的幾個特色:
第一是他把古裝展現的比較儒雅
《臥虎藏龍》里,李慕白對打時穿著長袍馬褂,所以打戲很有“文化底蘊”。
二是對色彩掌控的出神入化:
《臥虎藏龍》里大量的使用純白,白色空無一物,又有吸納百色的容量。選擇這種素雅來展現中國風,倒有點道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的意思。
而到了《大明宮詞》,葉叔的用色又變得大膽起來:唐朝的衣服以浮華著稱,但是并未達到劇中如此多彩的地步。
《大明宮詞》里服飾色彩既濃且多,這也是導演表現演員年齡、地位、性格的一種手法。
以太平公主為例,少女時期的太平公主服飾以米色、淺綠、淺黃等配色為主,襯托她明亮活潑和清新動人;
成年之后的太平,則以深紅、棗紅、紅褐色服飾代之,華麗而濃重。
所以說,葉叔這種擅長玩色,不是像于正那囿于大紅大綠的鸚鵡美學,而是淡妝濃抹,相宜得恰到好處。
葉錦添造型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復古寫實。注意這里是有創造的復古,不是純粹的仿古復刻。
《臥虎藏龍》的清宮戲服飾,不像陳同勛設計《甄嬛傳》那樣嬌嫩鮮艷,看起來很像晚清老照片里的實物
葉錦添選擇性地保留了一部分極具古代色彩的元素,在此之上加入自己的創造,但看起來還是十分復古,現代痕跡并不重。
唐朝以豐腴為美,而且相對比較暴露,《大明宮詞》也做到了,但用色比唐朝更華麗夸張
到了清末民初的《橘子紅了》,更是打造了油畫質感、以女主名字命名的“秀禾服”
葉叔做電影美術的第四個特點就是布景擅長“宏大敘事”
《臥虎藏龍》拿獎拿到手軟,大概是這種既恢弘又精妙的詩意畫面驚呆了歪果仁吧。
夜宴里葉錦添搭了一個180米的場景,拍完以后馮小剛舍不得拆,就帶著徐帆在里面散步。
不過,和張叔平一樣,葉錦添生活的圈子圍繞的是“藝術”,而不僅僅是電影美術。
---我是葉叔與“新東方主義”的分界線---
百度一下,葉錦添出來的頭銜有服裝、舞美設計師,電影美術視覺設計師,攝影,錄像,雕塑藝術家等等……
最近幾年除了忙于幾部舞臺劇的造型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各地巡回辦個展,從歐洲到新加坡再到國內,最新的一期葉錦添“流形”藝術展持續了一個多月,10月23號剛在上海閉展。
但除了電影美指和造型,葉叔最重要的一個身份應該是攝影師。
葉錦添從小就喜歡畫畫,可以把心中所想的一切都隨手畫出來,但同時自己也是一個害怕寂寞的人,于是放棄了當一個寂寞畫家的愿望,把興趣轉向與人相關的攝影。
葉叔說,自己學攝影的初衷是為了交女友:“我哥哥是攝影師,他女朋友太多了,我一個都沒有,我告訴自己這樣不行,一定要趕上他?!?/p>
經他指導美術的電影,除了經典的造型,還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影像資料:
《胭脂扣》片場一張構圖怪異的照片,一打眼是“冷漠臉”的老太太,張國榮半張圖里半張臉,鏡中半張臉,梅姐也只露了一半的臉;
葉叔說:「我拍到的不是一個單面的世界, 而是一個多層次的世界。隱藏在背后的,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
《人在紐約》片場,葉錦添抓拍的正在補妝的張曼玉;
《霸王別姬》片場,帶妝吸煙的哥哥。
不過電影美術也好,展覽也好,攝影也好,葉錦添正在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藝術體系,他給這個體系起了一個頗宏大的名字——新東方主義。
葉叔也曾表示:“我是很討厭’主義'的人,新東方主義并不是我的全部,不是我一輩子背著走的東西?!?/p>
這里所謂的“新東方主義”,就是葉錦添對東方文化的理解進行重建的嘗試,他把東方的東西介紹到西方,“幫助大家明白它(東方藝術)怎樣發生,內容是什么?!?/p>
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踐行藝術上的東學西漸”。
這個idea,也是葉錦添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逐漸想到的。
1993年,還未成名的葉錦添受邀給舞臺劇《樓蘭女》做造型,幾乎身無分文的他,在木板隔間的破公寓里,耗時幾個月完成了轟動臺灣文藝圈的舞臺設計;
葉錦添為《樓蘭女》設計的服裝。裙擺靜止時筆挺,走動、轉圈時,變大成半徑四米。女主演魏海敏穿上經常摔倒,但她很愛這套衣服,最終適應了這件衣服的重量
正是這次設計的經歷,讓葉錦添發現自己“不是單純的喜歡中國的東西,而是想讓西方的東西融進來,刺激中國的東西”。
1996年,葉錦添在奧地利負責歌劇《羅生門》的美術,工作期間葉錦添有許多機會與國外設計師交流,讓他意識到一定要“拿出中國的東西來”。
1996年,奧地利格拉茲歌劇院,《羅生門》,導演林懷民
結束歐洲的工作回臺灣之后,葉錦添開始對世界文化的”瘋狂研究。他一個人成為臺灣誠品書店每個月買書的前十名,每天用在買書上的錢就有1萬臺幣甚至1萬港幣……
1999年拍完《臥虎藏龍》之后,葉叔正式提出了”新東方主義“的概念,近年來不停通過講座、展覽推廣自己的概念;
葉錦添甚至創造了一個名叫Lili的裝置人偶,將“她”帶到世界各地,通過讓她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來展現葉叔的美學觀。
不管是張叔平還是葉錦添,基本上是華語電影世界電影服裝和美術都很專業“唯二”的兩個人了~
每個諸位造型師固然有自己的特色,但張叔平和葉錦添依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讓葉錦添獲得金馬獎最佳藝術指導的《夜宴》
因為現在就算美的造型,很多也只是審美快餐。
但若真正過上二十年甚至更久,還能在衣服里分析出文化基因的,又有多少呢?
《臥虎藏龍》,葉錦添造型設計
所以,我們需要張叔平和葉錦添這樣的“老司機”。
---我是古裝造型“女中豪杰”的分界線---
在圈內,一直有“香港三大造型師”的說法,除了張叔平和葉錦添,還有一位女性同胞,她叫吳寶玲,江湖人稱“Bobo姐”。
不過比起另外兩位,吳寶玲受到的爭議更多,用“毀譽參半”形容她的作品或許更合適,畢竟她近年合作的對象,是于正啊……
以前我們寫于正劇造型的時候,曾提起過《云中歌》的造型,就是吳寶玲做的。
色彩方面,Bobo比于正的另一位造型搭檔宋曉濤下手輕了很多,但依然延續了于正鸚鵡配色的傳統。
但女主AB的衣服都很淡雅,AB應該謝BOBO"不鸚鵡"之恩。
BOBO這兩年不知怎么和于正走到了一塊,配色思路上估計受了于正不少影響。
《王的女人》也是吳寶玲操刀的于正劇
但這幾部和于正合作的作品里,依然有不少能看出Bobo特點的作品,比如這個
有人說陳喬恩的這個造型cos了《越光寶盒》里的梁詠琪,細看確實像~但兩個都是吳寶玲的作品,人家自己抄自己,就……比較任性吧。
這口罩 面紗相似度滿分,梁詠琪(左)VS陳喬恩(右)
當然,你會問,這口罩+透視蕾絲+高領+露胳膊的造型“天雷滾滾”哪里好看了?
與其說好看,不如它更能體現出吳寶玲大膽的特點:她踩得雷雖多,但也有經受住觀眾考驗留存下的經典。
比如說造型界的神作——《青蛇》,吳寶玲最先把脫胎于戲曲裝扮的“銅錢頭”用于電影造型,比葉錦添在新《紅樓夢》里用的還要早;
《青蛇》的造型是張叔平和吳寶玲共同打造的,一般說來阿叔偏服飾,Bobo姐偏發型方面;
1994年香港金像獎提名最佳造型設計時,大會曾放出過該片設計手稿。
其實E姐覺得,新《紅樓夢》里“銅錢頭”被吐槽,是因為十二釵的顏值比王祖賢和張曼玉實在差太遠。
不信就比一比
后來吳寶玲又把銅錢頭用在了《畫壁》里,效果也不及《青蛇》好。
除了經典的“銅錢頭”,在《小李飛刀》里吳寶玲又首創了“扇子發型”。
當年多少人被這把扇子折服過,請大膽說粗來!
后來在《倚天屠龍記》里,吳寶玲再次使用了扇子頭飾。
看來Bobo很喜歡cos自己的作品
這版《倚天屠龍記》里峨眉派的“筷子頭”,也是吳寶玲首創。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BOBO最最經典的創意,必須是《新白娘子傳奇》里趙雅芝的頭紗。
現在想來吳寶玲設計的這一身白,是不是有點仿婚紗的效果?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新白娘子傳奇》也是吳寶玲的作品~
Bobo姐和趙雅芝至今仍是非常好的朋友,早年趙雅芝在上海參加一個戶外的跨年晚會,因為擔心冬天寒冷,在上海郊區拍戲的吳寶玲特意做了兩個小時的車來給趙雅芝送披風:
這件事還被趙雅芝寫進了書里
吳寶玲在香港某大學開講座,趙雅芝還特意前去捧場~
兩位磨皮有點磨過了撒……
而現在風靡的《小戲骨:白蛇傳》,用的也是Bobo姐當年做的造型。
看到這里E姐想感嘆一聲,當年打造出白娘子的人,現在在給于正做服飾?EXO me?
但是Bobo姐的作品遠不止這些……自1983年入行以來,吳寶玲一直保持高產,作品數量遠超張叔平、葉錦添兩位。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部,《武林外史》、《少年包青天》、《小魚兒與花無缺》、《歡天喜地七仙女》等電視劇造型,都是她的手筆。
《畫皮》系列電影也都是Bobo的作品。
相信我,看完吳寶玲的作品列表,你一定會有一種童年被承包的感覺。
----我是E姐總結的分割線----
我們用了四期來介紹古裝造型和造型背后的設計師們,事實上,諸位小時候看過的經典角色,大都出自以下各位:
擅長服飾與情節基調完美融合的張叔平;
用自己復古華麗的藝術體系為作品增色的葉錦添;
乖張叛逆大膽創新的吳寶玲;
長于仙俠、與唐人長期合作的陳顧方;
于正劇的杠把子宋曉濤;
還有極盡華麗又極盡黯淡的奚仲文;
多次嘗試歌舞劇的吳里璐……
誰會想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花千骨》共用了奚仲文一個造型師呢~
而他們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全部來自香港。
華語影視圈兩岸三地最頂尖的多位造型設計師,幾乎來自同一座城市,這難得卻并不費解——因為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所造就的。
陳顧方設計服飾的《倩女幽魂》
他們在港片里成長、成熟起來,而后走入大陸和臺灣的影視劇中。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這些造型師們打造了無數經典,現在依然繼續著。
從這個角度看,現在動不動就被唱衰的港片,時至今日光環也未曾退去,因為那批人還在。
由吳寶玲設計的《宮鎖沉香》戲服
只不過他們不再拘泥于香港電影這個領域,我們通過經典的電影造型認識他們,但他們的世界,又遠比電影更豐富。
1992年《誘僧》之后,葉錦添基本未再接手香港電影,他坦承的原因是“現在的片你怎么接?。縼y七八糟。我只能做最好的東西。”
當然,大陸也有陳同勛、方思哲等造型師,逐漸擁有了自己的風格和受眾,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新生力量,給服裝造型設計注入新意。
陳同勛設計的《甄嬛傳》
因為人物造型是很奇妙的一個分工——看劇時你不會輕易注意角色的造型,但日后回想,你最先想到的卻往往是這個造型的角色。
不管模仿惡搞還是cos,白娘子的標志永遠是這塊頭紗
塑造出特別角色的演員,形象甚至會被某一個造型固化、臉譜化。
所以,造型一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審美——
除非是歷史研究者或漢服愛好者,否則我們對古代服裝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全部想象,或許都來自他們筆下那一張張精心繪制的手稿圖吧。
做有深度的娛樂和有格調的八卦
喜歡請分享哦!么么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以學術的嚴謹看八卦
最有料的八卦研究者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