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男籃世界杯最后一場巔峰決賽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落幕,西班牙男籃兵不血刃大比分擊敗阿根廷男籃奪冠,注意到許多球迷不禁感嘆,“只看名字,還以為這是男足對決。”實際上,西班牙不光在足球方面出類拔群,一次世界杯冠軍,兩度歐洲杯登頂,西甲聯賽享譽全球,西女足也在近年來斬獲諸如歐洲U17和U19錦標賽等多項青年冠軍。在籃球和排球上同樣不遜色,西班牙男籃近年來突然崛起,兩次世界杯奪冠,三屆奧運會銀牌,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是歐洲籃球聯賽最成功的俱樂部之一,女籃同樣長期位于世界前列,而在排球方面,西班牙男排在2007年創造歷史奪得歐錦賽冠軍。
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著重提出大力發展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擴大他們的影響力和參與人群的受眾面。“三大球”被普遍視為國家體育綜合實力的重要依據。與中國的“三大球之殤”形成截然兩面,西班牙為何在世界上最火熱的三大項目上都取得傲人的成績?
將體育打造成國家經濟支柱:
無法想象西班牙人究竟在體育產業上挖掘了多大價值,從服裝品牌、體育用品制造等生產營銷鏈,到體育賽事滋養的企業們,再到體育品牌惠及的旅游業、出版業、彩票業等等全行業,體育產業在西班牙如同一張密密麻麻的網絡覆蓋全國。尤其足球是西班牙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僅西甲聯賽即貢獻95億歐元,2020年有望達到130億歐元,占GDP的1.18%,尤其是以皇馬巴薩兩家世界豪門帶來的經濟效益,“諾坎普朝圣”、“親臨伯納烏”帶動旅游業、交通業等多行業發展,以梅西位代表的球星促進足球周邊產銷。在西班牙國內,從事體育行業的企業超過三萬多家,從業人員達數十萬,以中資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紛紛大掏腰包注入資本,西班牙的體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整個國家的經濟支柱,此時競技體育不再單單只是少數人的專利,更是全民參與的生活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金融危機一度席卷歐美等國家,西班牙也難免其難,但以足球為核心的體育業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不光是皇薩競的品牌營收,KALME、JOMA等西班牙本土名牌推廣,遍地開展的足球青訓需要一大批基層教練,更是解決了相當多的就業問題,經濟與體育形成良性的互助關系。
西班牙也搞“舉國體制”,但更重推動全民參與:
與中國體育發展莫名相似,一度在奧運會時成績慘淡的西班牙在上世紀也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唯奧運金牌”行動,與佛朗哥政府一門心思扶植皇馬不同,新政府實施的ADO計劃,一改只靠政府投資專供某一項目的發展,而是鼓勵社會資本融入體育領域,將體育納入市場經濟之中。直接目的是增加金牌數,但西班牙的高明之處并非急于求成而悶頭去做,他們從發展大眾體育為出發點,以體育帶動民眾參與熱情,當然這其中不乏獲取民眾支持的目的。但廣修基礎體育設施,鼓勵全民運動,建立體育基金會等等,首先實現了全民參與體育的熱情。
而西班牙政府在主導體育發展的同時,堅決地實施了管辦分離,政府對地方的體育發展更多的是給予宏觀監控,步入市場化的體育業,尤其是足球業在擁有廣泛的自我發展空間下,實現了盈利和蓬勃發展,這種自下而上的改革打好了基礎進而帶動了精英體育的發展,也激發了企業投入和群眾關注,例如在大部分國家無人問津的女足聯賽,在西班牙,專業的賽事組織水平和職業化的轉播,不僅場場吸引過萬球迷到場,更是有知名品牌洽談合作。女足尚且如何火爆,更不要提男足。
而反觀中國的“奧運金牌戰略”,一度為了金牌數專走更容易凸顯成績的小眾項目,久而久之“三大球”
等熱門項目擱置一旁,基礎設施上的投入不足,全民的參與認同感不夠,即便是實行怎樣的舉措,喊出多么響亮的口號,也只能是頭重腳輕,何談振興三大球?
歸根結底,西班牙“三大球”的火爆,必然時建立在全民參與的基礎之上,作為集體運動項目,需要的是廣泛的群眾基礎,西班牙將體育壯大為經濟體系一環,成為人們生活生存的息息相關,得到了人們的參與感、認同感。而看似為了政績和金牌數,但西班牙政府的振興體育則是從構建基礎一步步走起。西班牙名著《堂吉柯德》中講道“一個鐵釘可以毀了一個馬蹄子,一個馬蹄子可以毀了一匹馬,一匹馬可以斷送一次戰役,一次戰役可以滅掉一個偉大的國家?!斌w育發展也一樣,只有重視了細節,尊重發展規律,他才能達到你想要的高度。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773.html